分享

中国卷草纹来自何方?

 纹藏 2021-04-13

卷草纹

是一种在整个世界都比较流行的纹饰,

当然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卷草纹所代表的文化寓意也不一样。

城一夫在《东西方纹样比较》中提到:

“西方欧洲地区的卷草象征生命再生、复活的意义;

中东阿拉伯地区的藤蔓花纹,在无机的螺旋循环扩展中,象征宇宙的浩瀚;

而中国、日本的唐草,重点在于藤蔓连接的花形本身的象征含义……

让人有一种程式化的局限感。”

在我国,卷草纹呈曲波状翻卷多姿的植物纹样

与我国独特的审美风格结合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服饰、瓷器等各领域

宋 吉州窑褐彩卷草纹瓷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清雍正 青花卷草纹盘口瓶

清 卷草纹木雕家具

01

它从何处走来

关于卷草纹的起源,目前学界仍未形成定论,较为流行的有三种。有学者认为,卷草纹是在中国独立发展起来的传统纹样,它与自原始社会时期就业已形成的中国本土纹样涡旋纹有着直接联系。

而西方学者则多认为卷草纹最早是由于古埃及的莲花和纸莎草纹样演变而来的,古希腊、罗马是一切卷草纹形成的中心,中国卷草纹是自中心向外的古典传统的延续。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卷草纹是西方纹饰中国化的结果,“涡旋”造型是古希腊植物纹与中国远古纹样所共有特点,也是中西方纹样能够完美融合并推陈出新的重要原因。

汉 锯齿蟠螭草叶纹镜

唐 银錾刻卷草纹杯

明正德 素三彩锥拱卷草纹长方花盆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吉州窑彩绘跃鹿卷草纹瓶

02

它有何种风采

卷草纹从北朝时期伊始它便迅速风靡全国,成为我国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不同时期的卷草纹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导致整个巨大的上层建筑的转变。”我们从卷草纹造型的演变中也能看到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东晋 青瓷刻忍冬(卷草)莲瓣纹单柄壶

明晚期   黄花梨卷草纹高束腰带托泥方几

宋 井陉窑白釉赭彩印花鹿纹云头式枕

开光外围饰以卷草纹

魏晋南北朝纷飞的战火中仍孕育新生的力量,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中国卷草纹的前身忍冬纹也随之进入我国本土,石窟和墓室的石刻、壁画中均可看见这种单纯朴实的纹样,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脉络清晰完整,多以一片单叶忍冬为基本单位,组成单叶波状、双叶波状、四叶连锁等造型。随着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集众纹样之长的卷草纹悄然诞生。这一时期的卷草纹以S形忍冬叶组合成环状或两枝交错缠绕的造型,有的S形枝蔓旁侧则生出单叶或双叶卷草纹。

北魏 彩绘漆棺残片

北魏 莫高窟251窟 双叶忍冬藤蔓分枝回卷连续纹

北魏 莫高窟251窟 双叶忍冬藤蔓分枝回卷连续纹

北周 莫高窟248窟 双叶忍冬交茎套联连续纹

北周 莫高窟248窟 双叶忍冬交茎套联连续纹

进入隋唐,植物纹样成为建筑的主打装饰纹样,卷草纹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敦煌佛窟内保留着的大量壁画足以让我们饱览唐代卷草纹的风采,上至藻井,下至边饰,抬眼处皆是卷草曼妙的身影。初唐时期的卷草纤细秀丽,造型简洁,主茎清晰,宛若小家碧玉;而到了盛唐时期,它的造型则趋于复杂化,采用双线勾勒法描绘叶脉,叶片则变得肥厚、饱满,色彩更加鲜艳多变,仿佛一朵人间富贵花。

初唐 莫高窟220窟 缠枝石榴卷草纹边饰

盛唐 莫高窟148窟 多枝石榴卷草纹边饰

盛唐 莫高窟23窟 多枝石榴卷草纹边饰

盛唐 莫高窟148窟 茶花卷草纹边饰

中唐 莫高窟237窟 石榴茶花卷草纹边饰

中唐 莫高窟197窟 缠枝茶花石榴卷草纹边饰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卷草纹亦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者。唐朝以它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胸襟吸引着许多外国友人来华学习、交流,其中就不乏日本的使者,风靡一时的卷草纹也随着返程船只一路远航来到东洋。因为它来自于唐朝,于是日本民众就把这种呈“S”形连绵起伏、相互缠绕的纹样称之为“唐草”。唐草纹一经传入便迅速风靡全日本,佛像的背光、服饰、木盒、刀鞘上均可发现唐草纹的影子。日本明治17年出版的《唐草模样雏形》收录了330种唐草纹样,可见唐草纹对日本纹样装饰艺术影响之大。

平安时代 12世纪 日本莲唐草莳绘经箱  奈良国立博物馆

17世纪后期 日本菊唐草葵纹莳绘挂砚箱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唐草模样雏形》册页

正如元好问所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至宋元,卷草纹一洗唐代繁缛复杂的造型特点,又再次回归简单大方的样式。宋元时期的卷草纹多应用于边饰,作为花卉纹的辅助纹样出现,造型则趋于简洁化,草叶边缘光滑柔韧,给人以简洁有力的美感享受。

唐五代-北宋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熏 常州博物馆藏

金 白釉剔花卷草纹椭圆形瓷枕

元 青花折枝花纹高足碗

碗口绘卷草纹

明清时期的卷草纹的发展又步入多元化时代,它的造型更加自由生动,成为了家具和建筑边缘装饰中常用的植物纹样。该时期的家具上,卷草纹随体赋形,不同构件上的卷草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卷草纹在S形或C形的传统样式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纹样特点,融合成活泼有趣的新纹样,如明清时期的木刻上就出现龙纹相结合形成“龙卷草”。此外,该时期的卷草纹也不再不局限于 S 形的二方连续图案,卷草曲线更趋于浑圆饱满,从上至下洋溢着新鲜的生命力,正映照出商品经济迅速萌芽发展的时代特征。

明 东阳卢宅卷草梁头

明 上海豫园点春堂外檐龙卷草

明 黄花梨三足香几(局部)牙子的卷草纹浮雕

清 颐和园仁泰门抱鼓石

一定程度上与卷草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的有无相生、长短相形的规律,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有关;同时它与佛教的文化息息相关,兼备祥云流转自如的气韵和佛教中轮回的象征。同时卷草纹的意义也与花形有关,具有花形附带的吉祥寓意,但不可否认卷草本身的造型也具备其独特的文化寓意。

生趣盎然的卷草纹样给我们日常生活添上一抹亮色,虽然它不是某种寓意的抽象化符号体现,可那生生不息、翻卷自如、延绵不绝的卷草,不也正是我国坚韧不拔民族精神的表现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