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

 慕容洞唐 2021-04-13

凉州区建置沿革(《武威市志》1989年)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凉州区建置沿革(截止1989年底)

武威火车站广场

武威市这块得天独厚的绿洲,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证明,远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4000年前居民的文化发展情况,已经与中原地区相接近。县城西北5华里处的皇娘娘台,1957年曾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从出土的铜器来看,生产力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从出土的大量石刀、石镰、石磨盘推断,那时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从出土的大量石壁来看,商品交换已经发生,充当交换手段的货币也已出现;从男女葬式和随葬品来看,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已经形成,私有制也已出现。

据乾隆时成书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武威在战国以前,是少数民族西戎部落的驻牧地。西戎是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在河西地区居住的是古老的羌族。

战国时期,武威为月氏占据。月氏是一个比较强盛的民族,有强大的军队,其实力足以和匈奴相对抗。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为单于之后,势力空前强大。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击败了月氏,占领了整个河西。匈奴统治河西走廊东端的是休屠王。休屠王在今武威城所在地,修筑了盖臧城,在今四坝乡的三岔堡修筑了休屠城,为自己的宫殿所在地。

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过焉支山千余里,斩首虏近900级,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天,又出兵逾居延海,向南抵祁连山下,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4万余投降汉朝,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

元鼎二年(前115),汉朝在河西地区开始设置郡县,先设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到元鼎六年(前111)又从武威郡中分出张掖郡,酒泉郡中分出敦煌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朝武威郡辖10县,即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捂次、鸾鸟、朴剌、媪围、苍松、宣威。汉武威县在今民勤县东北百余里处,姑臧(即现在的武威)原名盖臧,是匈奴语,因盖臧山而得名,后讹为姑臧。东汉时又将原属安定郡的鹊阴、祖厉和张掖郡的显美划归武威郡。姑臧一直是两汉时期武威郡的治所。

三国时,武威郡属于魏国,仍以姑臧为郡治。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今武威)为州治,并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州刺史,这是武威为凉州治所的开始。当时的凉州共辖7郡,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包括湟水流域)。武威郡辖9县,即:姑臧、宣威、摺次、昌松、显美、武威、祖厉、鹊阴、朴剌。

西晋初年,鲜卑树机能在陇右反晋,凉州刺史杨欣战死,整个河西与中原的交通断绝,晋武帝派勇敢善战的马隆镇压了树机能的反抗,并接任武威太守,郡治仍在姑臧,管辖姑臧、宣威、捂次、昌松、显美、骊轩、番禾7县。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永嘉五年(311)匈奴刘聪攻入洛阳,麟嘉元年(316)刘曜又攻入长安,西晋灭亡,历史进入东晋。这一时期北方的地方势力和少数民族贵族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河西进入了“五凉”割据时期。“五凉”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姑臧。

汉族人张轨,原为西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八王之乱”后,北方各地出现割据政权,凉州与中原隔绝。以后张轨的子孙们称王割据,是为前凉。.前凉国力最强时,曾向西域用兵,征伐龟兹、鄯善等国,取得了胜利,国威远震。辖境共22郡,占有凉、河、沙3州之地,是北方的强国。前凉从张轨到张天锡,共9代76年。

东晋太元元年(376),前秦苻坚攻前凉,前凉王张天锡败于赤岸,投降于前秦。前秦派梁熙为凉州刺史,镇守姑臧。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凉州区建置沿革(截止1989年底)

西夏博物馆

太元十一年(386),前秦派去西域伐龟兹的骁骑将军吕光东归,受到梁熙的阻挠,吕光杀梁熙,取姑臧,后光闻苻坚为后秦姚苌杀害,便自称“大凉天王”,置百官,定年号,建立了后凉。后凉建国初期,国土与前凉相等。后因吕光用刑太苛,人民不堪役使,部属背叛而分裂。吕光死后,子侄又互相猜忌,骨肉相残,国力虚弱,东晋元兴二年(403)为后秦姚兴所灭。后凉从建国到灭亡只延续了18年。

元兴二年(403),后秦派王尚为凉州刺史。广武郡公、河西鲜卑大都统秃发乌孤从后凉分裂出来后,占据祁连山南麓地区,建立了南凉,定都于乐都(今青海乐都)。后凉投降后秦,南凉王秃发僻檀为取信于后秦,假意取消年号,给姚兴送了一份厚礼,姚兴便封他为凉州刺史。东晋义熙二年(406),俘檀从乐都迁于姑臧,名义上是后秦的臣属,实际上是一个国王。南凉占据姑臧后,与北凉时常发生矛盾,河西的地盘被北凉占去大半。南凉为了保住后方,于义熙六年,又从姑臧迁都乐都。南凉占据姑臧约3年多。

早在东晋隆安元年(,397),建康太守段业即背叛后凉,建立了北凉。后业被部将沮渠蒙逊(匈奴族)所杀。蒙逊向东扩展,赶走秃发僻檀,占据姑臧。于义熙八年(412),由张掖迁都姑臧。宋元嘉十六年(439),北凉被北魏所灭。北凉统治武威27年。

北魏灭北凉,姑臧仍为武威郡和凉州治所。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武威属西魏统辖,西魏被北周所取代,武威又属于北周。在此期间,凉州领10郡,其中武威郡领林中(由姑臧改置)、襄城2县。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初建凉、甘、瓜3州,分辖河西各县。姑臧是凉州治所,管辖河西东端诸县,到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改州为郡,姑臧为武威郡郡治,辖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

隋末,天下大乱。伴随着农民起义,各地隋官乘机割据,称王称帝。大业十三年(617),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次年即皇帝位,建元安乐。他向东打败了割据兰州的薛举,在张掖消灭了曹琼的势力,进而又占据敦煌、西平、袍罕等地,辖境扩大到了大夏河流域。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凉州区建置沿革(截止1989年底)

文化广场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武德二年(619),唐派安兴贵到姑臧劝说李轨向唐称臣,李轨执意不从。安兴贵与其弟安修仁联合凉州的少数民族打败李轨。轨被执送长安后处死。李轨的割据不到两年就灭亡了。

唐初,凉州仍沿用隋朝建置,姑臧为武威郡郡治。贞观元年(627)唐分全国为十道,凉州属陇右道。景云元年(710),因陇右道地域辽阔,分黄河以西为河西道,设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派驻重兵防守。天宝元年(742)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昌松、天宝、嘉麟5县。

唐广德二年(764),因“安史之乱”河西兵力内调,吐蕃遂攻入凉州。直到咸通二年(861),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才率军收复凉州。但不到10年,凉州又被吐蕃咀末部占领。

从唐末到宋初,凉州居民多为吐蕃人,少数为汉人。他们自立政权,与中原政权保持联系。前期是汉人掌权,后唐时凉州地方官孙超遣人到京师(洛阳)朝贡,被封为河西节度使。其后李文谦、吴继兴、陈延晖、申师厚等都担任过凉州地方官。后周显德元年(954),申师厚被逐,凉州地方的政权落入六谷吐蕃之手。

宋朝建国之初,凉州政权掌握在六谷吐蕃折逋氏手里。后来西夏的崛起,迫使六谷吐蕃向宋朝靠扰,请求派官到凉州任职。至道二年(996),宋朝派丁惟清为凉州知州事。

宋咸平六年(1003),党项羌攻陷凉州,知州丁惟清被杀。1036年,武威及整个河西被西

夏占领,西夏在今武威设西凉府,统治约190余年。

公元1226年7月,蒙古军队攻占西凉府,西夏守将斡札箦投降。蒙古占领凉州初期,仍沿袭西夏旧制',以凉州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1278),元朝在武威城西北30里的永昌府设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属永昌路。

明朝建立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进军河西,赶走了元朝残余势力,废永昌路,仍为西凉州。于洪武九年(1376),置凉州卫,下设指挥3、干户10、百户25,军政合一,隶属于陕西行都司。

清初沿用明制,雍正二年(1724)改卫为府。凉州府治所武威县(今武威市,是武威县得名之始),管辖武威、永昌、古浪、镇番、平番5县。清末设甘凉道,增辖山丹、民乐、张掖、抚彝。

民国建立以后,仍沿用甘凉道,治所在武威,下辖武威、古浪、平番、镇番、永昌、张掖、山丹、民乐、抚彝9县。民国16年(1927),设立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与道同,公署设于武威。民国30年(1941)张掖另设专员公署,第六专员公署辖县缩小,领武威、永登(平番)、古浪、民勤(镇番)、永昌5县。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凉州区建置沿革(截止1989年底)

凉州区地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设立武威专区,管辖武威、古浪、永登、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景泰、天祝10县。1955年,撤武威专区和酒泉专区,设张掖专区。1961年分设武威、张掖、酒泉3专区。武威专区辖武威、古浪、民勤、永昌、永登、天祝、景泰7县。以后武威专区辖县有过多次变动,如将永登划归兰州市,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度划入武威,将永昌划归金昌市,将景泰划归白银市。至今,武威地区辖武威、古浪、天祝、民勤4县市。

1985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经过筹备,于1985年6月19日换牌建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