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国数学家提出“平行线可相交”,被嘲讽一生,死后12年终被证实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21-04-1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做学问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也找不到自己的道路,有的人即使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却也只能成为传道者。而要成为一个开创者,除了渊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有和大多数平庸的人背道而行的勇气。即使被嘲讽和打压,也要坚持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不同寻常”的成绩来。

罗巴切夫斯基便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1792年,罗巴切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从小便是一位天才少年,在年仅15岁的时候便考入了喀山大学。1811年,19岁的罗巴切夫斯基获得了数学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担任教授助理。

罗巴切夫斯基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自己做研究。在学校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从额外教授,到常任教授,并从1825年开始两度担任物理数学系主任,甚至在1827年还被推选为了学校的校长。

对于罗巴切夫斯基最开心的并不是荣誉的获取,而是在数学和公式上更深入的研究。长期以来,罗巴切夫斯基都对欧几里得几何的“第五公设”感到非常的困惑。

第五公设指明:“如果一直线和两直线相交,且所构成的两个同旁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那么,把这两直线延长,它们一定在那两内角的一侧相交。”

长期以来,数学家们从来不怀疑这个公设的真实性。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证明的定理,只不过欧几里得没能找到它的证明,因此才将其列为了公设。长期以来无数的数学家都在尝试找到这条公设的证明,然而都失败了。

罗巴切夫斯基一开始也是按照前人的思路,寻找公设的证明,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可是天才如他也失败了。他转念一想,可能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第五公设的证明。于是罗巴切夫斯基开始着手寻找“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解答。

正是这样一个思路,为人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几个世界:“非欧几何”。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首先罗巴切夫斯基需要在没有任何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一个崭新的道路。

但罗巴切夫斯基做到了,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他在1826年2月23日,宣读了他的第一篇关于非欧几何的论文:《几何学原理及平行线定理严格证明的摘要》,这片论文的问世,标志着非欧几何的诞生。

可是这样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创性论文,却遭到了正统数学家的嘲讽。大家甚至觉得他疯了,说些莫名奇妙的话。“锐角一边的垂线可以和另一边不相交”、“平行线可相交”这不是笑话吗?与欧几里得几何原理有着直接的冲突。

几乎绝大部分数学家都认为:“任何时候也不会存在与欧几里得几何本质上不同的另外一种几何。”罗巴切夫斯基的努力和奋斗,都未曾得到数学界的认可。

1856年2月24日,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在孤独和无助中离世。但他一生从未放弃过在“非欧几何”上的奋斗,即使他晚年已双目失明,依旧在去世的前一年口授完成了他的巨著《论几何学》,这本巨作最终在他去世后12年被证实和接纳,人们为他竖起了雕像和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