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洋参,中药存储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4-14
写在前面

我们之前有介绍过西洋参和人参的功效对比,

可以戳超链接:西洋参与人参。

这一次主要说一说储存,

西洋参应该阴凉储存,常温储存容易变色。

我们一起看一看,

中药变色的一些原因。

环境对中药的影响

酶促反应、美拉徳反应、氧化反应及微生物等能引发中药材变色。

药材走油一般与药材成分中挥发油、油脂、蛋白质等被氧化有关。

含脂肪油的药材易氧化分解产生醛类、醇类、酮类、有机酸类等物质,出现酸败现象。

温度对于中药的贮藏影响较大,常温1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

湿度可引起中药发生潮解、溶化、糖质分解、霉变;

中药经长时间日光照射,易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如苷类及维生素的分解、色素被破坏等。

微生物进行的物质、能量代谢活动过程中,易致霉变,对中药材的破坏非常严重。

现代中药贮藏法

化学储存法包括N2和CO2法、环氧乙烷法、除氧剂封存法等,会对中药材质量造成二次伤害,且污染环境。

物理储存法包括高温杀菌技术、低温贮藏技术、射线辐射技术和微波干燥技术等。

通过控制药材含水量、贮存温度、湿度和含氧量,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直接杀灭害虫、霉菌。

目前将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抑菌杀虫使用,已成为绿色防霉防虫的研究热点。

有一些挥发性中药材,姜科、樟科、藻类中药材可作为抑菌剂与其他药材同贮。

在食品贮藏方面也作为天然保鲜剂,起到保鲜和保健的作用。

走油中药材

走油中药材及其饮片易“走油”,轻者药性散失,重者产生毒性成分,影响中药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传统鉴别用手摸或捏中药材有黏腻感,表明已经走油;

有些药材如肉豆蔻走油,易产生浓烈的蛤气味。

防风、板蓝根等任意折弯而不断,说明已经走油。

北沙参、桔梗等药材折断后,断面呈现油样物质,颜色加深,则已经走油。

种子果仁类药材,敲破种仁,内色呈肉色或棕褐色,具有特殊气味即为走油。

苦杏仁走油后颜色由黄白变棕黄,出现酸味。

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酸值、过氧化值显著提高。

枸杞子“走油”快慢与贮藏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密切相关,

水分含量13%、水分活度0.50是引起“走油”的关键点。

中药材大都含有淀粉、多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

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霉变,以曲霉属和青霉属最为常见。

控制温度在25℃、湿度85%以下能有效防止益智仁生霉。

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在干燥环境中易风化而成粉末状,

有些固体药物在潮湿环境中,易潮解而溶化成液态。

结尾

中药材的含水量是中药贮藏养护的关键,产生霉变、虫害、潮解、风化、走味等现象均与药材含水量有关。

多数中药具有吸附周围空气中水分的能力,了解中药材吸附机制,控制中药在安全含水量范围,对保证中药品质十分重要。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中药贮藏期品质变化及评价指标探讨 熊素琴 燕娜娜 徐双美 杨丹 刘友平 陈鸿平 陈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四川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