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因素对中药材储存的影响

 君合气调仓储 2020-06-19

中药材在储存过程中,常常受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中药材质量产生各种变化。但是变化的快慢和程度的大小,都与本身的性质和某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储存质量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中药材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质量发生变化。当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多就会因受热而使油质分离,引起泛油;含挥发油多的,受热后其易挥发物质的活动即会加强,从而使芳香气味散失;外表比较油润的,因受热和空气的影响即会引起干枯;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材,受热后又易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温度在0℃以下时,某些鲜药体内所含的水分即会结冰,而使药材冻坏;一些液体成药,则会变稠凝固。温度在-10℃以下时,某些液剂成药的溶解度即会降低并产生沉淀。温度在20~35℃时,由于有利于害虫、霉菌等孳生繁殖,某些中药材就容易生虫、发霉以至变质。

中药材本身的温度高低,是受气候和环境等影响而变化的。除了季节变化、通风情况、日光照射以及建筑物和包装物的隔热程度等因素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能引起中药材本身发热,使温度增高。如植物类药材本身因受潮和热的影响,它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即加强,并发出热量;某些中药材吸潮后,水汽在表面凝结,或由于其中的淀粉、胶质等吸潮膨胀,也会发热;微生物的生活繁殖、某些害虫的蛀蚀活动以及它们变态时虫体脂肪的氧化、分解等,也都能使中药材发热。当某些中药材本身的热不能散发时,温度就会增高,严重时会使药物的颜色发黑变糊,质地枯松而变质。有时当热气从包装物内冲出时很像着火冒烟,所以习惯上称为冲烧。特别是红花、艾叶、甘松等体质菲薄的药材,如遇潮湿及堆码过紧、过厚,更易引起冲烧变质。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中药材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和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的绝对含水量约为10~15%。如果包装不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存放不当,受地面或接触物的潮湿影响,都会使含水量增加。通常在空气相对湿度70%时,中药材的绝对含水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时,绝大部分中药材都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本身水分增加。怕潮易霉的中药材,受潮后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吸潮能力强的,如芒硝、人参糖等,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易潮解融化;有些已经干透的药材,在梅雨季节,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也容易出现风霉。

当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药物的水分又会逐渐减少,如果水分过分少了,又会使某些种植物类药材干裂发脆,如使芒硝、胆矾等结晶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或者使某些药材因过分干燥而枯朽。有些蜜丸或水丸,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也往往会失润而发硬。因此,要使中药材在储存保管中保持一定质量,必须按照它们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湿度条件。如湿度不当时,应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3)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氧气最易与中药材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通常所见到的刮丹皮、大黄、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此外,薄荷的变色、气味散失,活磁石的失掉磁性等,也都是因氧气作用的结果。某些中药材接触的氧气越多,发生的氧化作用越大,上述这些变化也越快。所以,长期露天存放,又未加遮盖时,其变化也更快。

(4)日光:日光对某些药材的颜色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所以,红色或绿色的药材,不宜在日光下久晒,否则颜色即会变淡。

日光还具有大量的热能,能使中药材的温度增高,质量发生变化。蜂蜜及糖、膏制剂的发酵翻泡,某些药材的气味散失、泛油、粘连、融化、干枯以及药酒产生浑浊等,都和日光及其温度影响等有直接关系。此外,日光中的紫外线和热能,又能够杀灭霉菌并使过多的水分蒸发而起到防止药材发霉以及散潮的作用。

根据以上所述,温度、水分、空气、日光等,虽能使中药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利于储存保管,因此我就要了解各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防止其不利方面,进而掌握各种变化规律,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如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把中药材储存好养护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