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的智慧——“识别灵魂模式”之二

 Richard_X 2021-04-14

01

虚幻的痛苦

倾诉型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大多以女性为主,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个类型的人。表面上,她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事实,实际上让她们不停地表达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事件所带给她们的被伤害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其实是一个幻象,是大脑编织的结果。

在编织的过程中,她们会越来越感到被伤害。为了增强被伤害的感觉,就慢慢升级,编造一些故事催眠自己,时间久了,编造的故事也变得真实起来。她们完全沉浸在幻想世界当中,对周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脑海里无休止重复编织着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无法自拔。

一般情况,这样的人都有被伤害倾向,她们所编的故事大多都与痛苦、怨恨,与被伤害的经历相关。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引发了自己更大的怨恨,也让身体付出了疾病的代价。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她们写出来的东西,乍一看,似乎有很多内容,仔细一读,你会发现,除了自己感受的表达,其实空无一物。

这样的人真的很可怜,她们的大脑除此之外,根本不会接受任何其它的东西。她们不停地找人倾诉,为了倾诉而倾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事件里,没有办法与人良好地互动,在倾诉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管听者的感受。

她们一遍一遍地编织故事,每编织一次,痛苦一次;她们一遍一遍地倾诉,每倾诉一次,痛苦一次。故事在重复之下也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夸张。到最后,身边的人再也不愿意听了,见到她就躲。

她并不会因此而醒悟,干脆自己说给自己听,酷似精神病,不把自己伤害得体无完肤,誓不罢休!结果整个人从心灵到精神到肉体,都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糟糕。

那么,伤害自己的人到底是谁呢?除了自己,外面真的没有别人!

有一个女人在丈夫回家时,为表达感情,想拥抱丈夫一下,结果被丈夫一把推开。她对此事耿耿于怀,感到很难过,认为这是丈夫不爱她的表现。

从此,她郁郁寡欢,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也都在证实丈夫不爱自己。由于她深爱着丈夫,也不愿离开,在纠结和痛苦中生活着。

十年后,她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师引导她重新回到丈夫推开她的那个点,并请她完全地融入当时的丈夫,了解丈夫的感受和立场。结果她惊讶地发现,原来那时天很热,比较肥胖的丈夫当时全身是汗,他很怕把汗弄到妻子的身上,让妻子不舒服,所以就赶忙推开她……这样的表现,究竟是爱她?还是不爱她?

了解了这些,女人又哭又笑——为自己曾经编织的谎言,为十年的精神折磨……

在这个案例当中,那位先生的目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妻子自己的感受,对吗?女人用十年来编织丈夫不爱自己的谎言,编到最后,自己都相信了。这十年期间,恐怕连丈夫都无法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妻子神经兮兮的呢?

再举个例子,著名的澳洲演说家Nick,天生残疾,没有手,两只脚像小鸡爪一样无法站立。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了吧?如果他像大多数人那样认为自己很可怜,是被上帝抛弃的人,那么今天他说不定正在靠乞讨度日。

意想不到的是,他给自己的身体赋予了这样的意义——上帝让我变成这个样子,一定有特殊的任务!我一定肩负着某种使命!

为了不辜负上帝的“美意”,他学会了游泳,用头“打”篮球,用嘴写字等等,并且在全球巡回演讲,场场震撼,成为一位全球有名的激励大师。

其实,Nick本身长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大脑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对吗?

现在请各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绳子的样子。浮现在您脑海的绳子是什么模样呢?那有可能是一卷,也有可能是一截;有可能是弯曲的,也有可能是垂直的;有可能是细绳,也有可能是粗绳;有可能质地是塑料的或麻的等等。每个人呈现在脑海的图像都不一样,对吗?

这说明,一件事情在客观世界里发生时,其本身根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事件经过我们的感官及大脑的判断之后,最终的那个产物是什么?也就是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形成的印象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指挥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最初动力!

如果你判断为那是伤害你,那它就是伤害你;如果你判断为那是喜欢你,那它就是喜欢你!你大脑的定义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绝非事件本身!

倾诉型的人说白了,玩的就是把精神“垃圾”装入大脑的游戏而已。

02

做慈悲的“垃圾桶”就可以助人吗?

了解了“垃圾”产生的原因,我们该怎样帮助她们呢?

很多人认为,给她倾诉的机会,在旁边静静地听,理解她的痛苦,甚至跟着她一同流眼泪,就是一种无言的帮助。其实不然,这样做只会再次强化她的不良感受,帮助她增加脑海里垃圾的含量,无益于事。

更要命的,您无意间做了一个“垃圾桶”,一个被一些美丽词汇,诸如理解、爱、包容、接纳等等遮盖了的美丽炫目的“垃圾桶”。垃圾桶再美丽,再炫目,也改变不了被用来倾倒垃圾的结果,一不小心,垃圾桶也会被弄脏——和垃圾成为一体,最后终于变成垃圾。这样的结果,您允许它发生吗?

其实,很多人在做这样的垃圾桶,有些人甚至以此为职业,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医生”。这样的心理医生,每天都在和来访者身上强大的负面能量共振,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业,表示自己理解和接纳病人,不惜全然地投入,为他人痛而痛,为他人悲而悲,为他人惧而惧,紧紧地跟随病人的步伐去“共同经历”。

难道这样就是在帮助病人吗?真的是无知无畏!

这样非但不可能帮到病人,反而会使自己受到严重的伤害!因为心理医生也是凡人。如果心性修为不到位,在听的过程中,很容易触动自己内心深处一些负面的东西,与倾诉者共鸣。等倾诉者讲完,倾听者也像自己身临其境经历过一样。

比如这次在大理,就发生了一名来访者因为自己有恐惧症,很快就传染给了同屋的女士,把这位女士吓得连午觉都不敢睡的事。而另一位女士也被恐惧感染,说自己踩到了“恐惧地雷”,在强大的恐惧之下,希望找我咨询。

因此,有些心理医生做完一个病人,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大睡几天,一点都不稀奇。这就是为什么说心理医生是高危职业,业内有很多人不堪忍受,选择转行,严重者甚至自杀的原因所在!

几年前,一位台湾的心理医生来武汉大学讲有关心理学的讲座。我当然不会错过学习的机会,早早赶到了会场,却惊讶地发现这位心理医生的气场完全是浓黑色的,面部表情也非常的纠结,在他身上看不到轻松自在的感觉。

等他讲完以后,出于善意,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您是怎么消除来自来访者身上负面能量对您的影响呢?”他无从回答。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心性修为还不够完善。当时我有种隐隐的担忧,如果他不解决此问题,将来会出事的。

果然,一年以后,听说他终于不堪忍受,选择远离了心理咨询行业。

03

拒绝做“垃圾桶”——助人助己之道

倾诉型的人我遇到过不少,她们告诉我说:“刘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看到你就想哭,想告诉你藏在我心里的一些事情,觉得你一定能帮到我!”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让我的身上有了某种特质吧。

面对这样的倾诉者,我的处理非常谨慎小心,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一定不会鼓励她打开尘封已久的潜意识之门。不是我显摆自己,而是因为在上帝造人的时候,就为人类安装了一个自动保护机制,一旦我们身上发生一些意识上难以承受的事件,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把这件事放置到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暂时恢复平静。

这样一来,虽然避免了我们因一时无法承受而抓狂崩溃的结果,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事件仅仅是被保护,并未消失——它们依然存在着。

这样的保护机制随时都在启动,事件也在一件件的积压,日子久了,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心灵。就像火山下面的岩浆一样,平静的山体之下,岩浆汹涌澎湃,在寻找着突破口。此时一旦因缘和合,岩浆就会破土而出,释放出巨大的摧毁性的力量。

此时如果您已经准备好了帮助她,同时也具备了应战的能力,知道怎样把病人带向安全的地方,这当然没有问题,这对病人来说是清除自己心灵垃圾的很好、很难得的机缘。可是如果您没有能力或者场合不合适,您不但无法处理“岩浆”,说不定还会葬送掉病人的性命!

业内有些心理机构,提倡让病人情感宣泄,宣泄完以后,却无力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结果保护得好好的“伤口”被无情“划开”,本身就很痛,如果再晾着不去处理,就会“溃烂发炎”,让人更加痛不欲生!因此才出现了在心理机构现场就有人当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悲剧。

其实,这样的伤如果不去轻易地动它,她就不会出大问题。就像火山下面的岩浆一样,如果没有启动它的因缘,它就会维持表面上的平静。

最近有几个人大老远的从外地跑来想见先生,其中一位见到我非常开心,希望能与我单独谈谈。我带她到了另外的房间,寒暄过后,她就迫不及待跟我讲起了自己一些比较失意痛苦的事情,没说几句就哭了。我虽然知道她告诉我这些对她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别人远道而来,我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礼貌,不好马上阻止。

终于找了个机会问她:“您需要我帮助您什么吗?”她愣了一下,马上又自顾自地说起来。后来我又几次找机会打断她,试图引导她回到当下。结果如故,她真的很执着——为了倾诉而倾诉!看看时间不早了,这样下去,无疑是浪费时间。同时,明知道后果,却不阻止,也是对她的不负责!(因为她还要当天赶回,根本不可能做专门的心理辅导。)像这样的情况,如果能保持现状,不升华,不加强,就是对她最大的帮助了。

我打断她,很严肃地说:“我想您千里迢迢地到这儿来,一定不是为了跟我讲您过去的那些事情,是吗?”趁她愣神的当口,我又说道:“您跟我说这些对您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对您产生不好的后果。当初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您的潜意识为了保护您,把这些垃圾放在了您心里一个安全的地方。现在很显然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是不适合开启的,如果强行开启,你会感觉到极大的痛苦。

您看您讲的时候快乐吗?很难过是不是?”获得她的认同后我又说:“既然这样,说是没有用的,那么请您告诉我,您希望明天怎样?您希望我如何才能帮到您?”

“我希望我的女儿能自立,不要依赖我,现在她都15岁了,还需要我教她数学题,弄得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学习中学数学。而且她很用功,都深夜一点了还在学习,我希望她不要那么辛苦,快乐一些。”“挺好的,您可以不教她。”“不教她,她学习下降怎么办?”“您教她,她的学习是很好,可是她快乐吗?”“她不快乐,我看了好心痛。”“既然不快乐,就不要教了。”“那她对我已经形成了依赖,不教怎么行?”……

就这样,我的一个建议马上就被她另一个理由推翻,从中也可以看出她内心极度地痛苦与分裂。看来病人“病”得不轻,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最后,我放弃了努力,至少她保持了来时的状态,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也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我实在无法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在意识层面帮到她。

我说:“您的问题我实在解决不了,您不妨问问我先生吧。”说着就站起来,很明显的送客姿势。可是她依然没有动,还在自顾自地讲着。我只好再次强调“您的问题我实在解决不了。您不妨问问我先生吧?”说着我走到了门口。她才无奈地离开房间,找先生“问诊”去了。

这样的心灵很显然已经被过去所填满,一个活在过去的人是无法成长的,只有将过去空掉,外面的能量才能进得来。当然,前提是她必须愿意!

04

抽离与忘记——倾听的智慧

昨天,女儿问我一个问题:做一名好的心理医生最重要是什么?

我说:很简单。

第一,将自己抽离出来,保存觉知

拿你和妹妹分糖果为例,在分糖果的时候,你的目的是引导她学会公平分配,中间有可能她偏了一点,你看在眼里,可以了无痕迹地把她拉回来。整个过程都在按你的思路走,她也在按她自己的想法操作,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而你时刻保持着觉知,清楚地知道下面该怎么指引,方向是什么,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结束后,她学会了公平分配的能力,你也因为帮助了她而感到开心。

如果在这个中途,妹妹的意见和你不一样,你起了情绪,或者急功近利,强硬地要拉她回来,她就会抗拒,会捣乱,不跟你的思路走。结果会很糟糕。

如果你保持抽离,脱离那个事件,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的去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的方向。就好像有两个你,一个在和妹妹分糖果,一个在场外静静地观察。场外的那个你就是清醒和觉知,也是比较有智慧的那个你。时刻保持与她的连接,你就不会出错。要记住,别人如果找你做辅导,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和提升自我,而不是仅仅找一个理解自己的人获得一些安慰。

第二,学会忘记!

这一条非常重要,为了来访者,同时也是为了你自己!来访者的故事与感情都是不愿对外人提及的隐私,保守秘密是一个心理医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连在你这里做过辅导的人,如果你再次见到她,也好像似曾相识却对她一无所知才对。

每一次心灵辅导都是一次探险,在探险的过程中,遭遇的任何事对你都毫无意义,探索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你理清对方纷乱的思绪。如果你允许这些“垃圾”存在你的脑子里,那它就像一个触发器一样,会随时触发你内心深处的一些同类事件,对你造成严重的困扰。

你听过了,也解决了,就够了。要学会把它从你的大脑里彻底地清除。高明一些的咨询师在它经过大脑的同时,就已经像风一样不留痕迹了。

                  (2012-01-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