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前期的山水画派与“金陵八家”

 中土闲鹤堂 2021-04-14

大清王朝为时260多年,美术史家根据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发展情况,将其分为两个时期,清代初期至乾隆为前期,嘉庆至清末为后期。

中国绘画发展到明清之际,文人画可谓盛极一时,文人画家的著作也陆续问世,他们对文人画推崇备至,文人画在画坛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

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都以传统绘画为基础,但是对待传统的态度并不一样,“摹古”与“创新”一直不断地争斗着,两种说法,两种画风,截然不同,泾渭分明。

明末至清代乾隆,约有180年的时间,期间杰出的文人画家辈出,他们在绘画的造型、笔墨以至诗词题跋等方面,由于经过精心的探讨,获得一定的成就。

在艺术创作思想上,尽管他们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意趣,但是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精炼,有的画家精进不懈,成果卓著。

革新的一派,在绘画创作上,强调个性的解放,要求“陶咏乎我”,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

他们不愿受古人约束,自辟蹊径,强调“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清代石涛画作

这一派的代表画家有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原济(石涛)等所谓的“四僧”,其中石涛最为突出,稍后有金农、郑燮(郑板桥)、罗聘等所谓“扬州八怪”。

与之对立的所谓“正统派”的娄东派、虞山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四王”,他们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要求做到与“古人用鼻孔出气”。

清代画家王鉴山水艺术作品(局部)

这两大绘画派别或体系,前者有一定的创造性,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尽管在当时不为当道者所重视,也仍然在发展着。

后者持“正统”的态度,符合当时朝廷粉饰太平的需要,取得当道者的支持,有的画家如王翚、王原祁曾一度出入禁宫,能够在大江南北造成煊赫声势。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时期,生长或长期居住在南京的八位著名画家,他们是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

他们回避当时的社会矛盾,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一带,以书画为生。有时聚在一起,以诗酒自娱,也就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流露其政治抱负与艺术主张。

郑板桥《竹石图》

这些画家,各擅所长,能于吴门派、华亭派之外讨生活。“所惜相传日久,积弊日滋,流为板滞甜俗,至有人谓之纱灯派,不为士林所见重”。这八家以龚贤为首,远宗董源、巨然,用墨深厚,独得其法。

明末清初,画史上往往将几位画家一地域相同而合称之,或以志趣相近而合之,也有的自称画社,按其社名合称之。合龚贤等为“金陵八家”,就是在这种风气中产生的。

此外,在这个时期,与龚贤同籍的画家,尚有称“玉山十三家”者,包括潘澂、归世昌、徐梦龙、沈宏先、张檟、桂琳、沈柽、张炳、徐开晋、顾宏、许瑔、龚定、姚曦等,他们都是昆山人,曾组织画社,又称其“玉山高隐十三家”,自明末入于清初,只在一地活动,影响不大,附之以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