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 第A14版:月光城·民间

 青梅煮茶 2021-04-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祭的传统,清明时节家家户户扫墓祭祖就是其中一例。当然,古代家祭的形式多种多样,除墓祭之外,最重要的是祠堂祭祀。它也有常祭、专祭、大祭等不同等级和类型之分,并且都有一整套的程序、仪式和禁忌。
  常祭,就是一般的常规祭祀。祠堂之内,家族长期派人值守,确保香火永续,这也是常祭的一种形式。对于普通族人来说,完全按照古代礼制经常进祠祭祀有一定困难。可是不经常来祠祭祀先祖,又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正如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所言,祠堂每到朔望之日而换水添香,每逢佳节而烹茶献果,实际上是孝子慈孙借这种供奉形式,表达一种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因此,多数宗族对祭祀礼制都有些变通,要求有仁孝之心的人,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日,备好香火到祠堂来拜谒,以体现对祖先的敬重之意。
  随着家族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居住地日益分散且离祠堂越来越远,入祠常祭也越来越难落实。有鉴于此,族人在修建宗族祠堂(总祠)的基础上,又建起了一些分祠、堂厅。由居住在一个村庄的同一个支系的后裔修建,主要供奉该支系始迁祖及其以上直系祖、以下诸公妣神位。
  专祭,就是特殊的专门祭祀。族人有婚娶、生子、诞辰、丧葬等人生大事,或者获得科举功名、升官晋爵等人生喜事时,入祠举行祭祀祖先仪式,将大事、喜事告知列祖列宗。按照古人的观念,人生礼仪是家族的重要生活程序。作为家族的子孙,每一个人的诞生、婚庆、死丧都是家族大事,家族成员应当相互扶持帮助,悲喜与共。
  族人喜得贵子后需要“入祠告祖”“开簿登记”“捐款入柜”,这叫“登生齿”。在登记新生人口的
  同时,还要给祠堂捐喜钱。为此,祠堂专门设立登记簿、捐款箱,由祠长负责管理。捐款多少不限,由族人量力而行。
  古代男子成年后要举行加冠之礼,十五至二十岁皆可举行冠礼仪式。该仪式在祠堂举行,一般由受冠者父亲或兄长主持。既然加冠是正式的仪式,自然也就有一套程序:
  确定宾者。冠礼前三日,选择朋友或宗族之贤而有礼者一人,为负责给受冠者加冠的宾客。
  挽髻、著纚。加冠当天,主人以下按序立于祠堂,迎宾者入祠,冠者跪坐在为他设置的席位上,为其梳头、挽髻、著纚。
  加冠。宾者先向受冠者致辞:“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意思是说,在今天吉庆的日子里,为你加冠。从今而后,要去掉小孩脾气,按成人规矩办事。祝你健康长寿,洪福无量。然后,为他加冠。
  取字。宾者先向受冠者致一番祝词,后宣布给他取的字,意味着从此以后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今后除了自称或父、老师可以称其名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以字相称。
  拜见长者。取字后,受冠者拜告祠堂列祖列宗,然后拜见父母及亲属长辈,再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挚友。表明受冠者已经成人,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承认。
  古人把婚姻及其婚礼仪式,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祠堂作为供奉家族列祖列宗神位的殿堂,族人在举行婚礼期间当然要到此祭祀。婚礼仪式是人生中最为隆重的仪式,程序环节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吉日亲迎。当日,男方父亲或兄长入祠,告知列祖列宗其子或弟即将完婚,牢记祖训、子孙满堂云云。拟成婚男子前往迎亲,乘马来到女方家。女方父亲或兄长入祠,告知列祖列宗其女或妹即将完婚,牢记祖训、相夫教子云云。然后,婿乘马妇坐车(轿)至男方家进入后续婚礼程序。
  葬礼也一样需要到祠堂祭祀告祖。古人的葬礼极为隆重,大体分为入殓、出殡、送葬、下葬等诸多环节。下葬以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包括:虞祭,使死者灵魂得到安定;卒哭,终止无时之哭,适当节哀;附葬,举行仪式将神主从灵座放到祠堂宗庙里,以便告知列祖列宗并一同受祭。死后三月下葬,再经葬后祭祀,最后神主入祠,正好一百天。至此,丧礼才算告终。
  至于子孙获得科举功名或者升官晋爵,更是家族异常荣耀的大事。凡获功名、晋爵者,离祠堂不远的,要尽快入祠堂行礼;离祠堂远的,等回乡的时候到祠堂补祭。
  大祭,就是宗族的合族祭祀。这是祠堂祭祀中最重要的活动。古代实行的是四时祭祀,并且各有其专用名称词,夏祭称“禴”,春祭称“祠”,冬祭称“蒸”,秋祭称“尝”。程颢和程颐曾经说过,按照六礼基本上每个家族必须有祠堂;祠堂里必须供奉先祖牌位,每月初必须祭祀。后来,在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祭祀,冬至的时候重祭始祖,立春的时候重祭先祖,九月的时候重祭亡父,先辈忌日请神主到祠堂正寝堂重祭。
  典型的家祭大祭程序、仪式和禁忌更为复杂。包括主祭祀人向祖宗神主行礼;族长离开享堂,迎接牺牲供品;初献,在供桌上摆筷子、匙勺,放上酱油、醋的碟子;宣读祝词,焚烧名器、纸帛,奏乐,族人拜祖;二献,上羹饭肉;三献,上饼饵菜蔬,撤去供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献”,整个过程有四十多道程序。如果白天仪式没有进行完,则挑灯夜战。因体力不支,许多年老体弱者大都坚持不下来,有的干脆就不来参加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简化、俭约已经逐渐成为元明清时期家祭礼仪的一种历史潮流。如果完全按照古代礼制,因经费等种种原因,大祭就难以全部落实到位。按照《礼》确定的原则,祭祀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以保持适中为宜。所以,有的家族规定每年的大祭,暂且以清明、冬至两次为宜。当然,清明扫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祭,只是代为春祭。清明家祭只要求相关族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全部先入祠合族共祭,然后再各自扫墓行墓祭。丁邦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