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书随笔: 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最近在拜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发现雷夫老师特别重视音乐、体育、阅读戏剧等课程。其中对于音乐教育,雷夫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场提问环节,一位老师提出的如何解决学生上课不专注的问题时,雷夫老师说:

孩子们不能专注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认为进行音乐教育是出路。如果让我掌管世界教育的话,如果让我当世界教育局的局长,我就会让所有的孩子每天至少一小时用来学习音乐,这样会比学习其他学科更加重要。

去我们那儿参观的人都会非常惊讶地说,我的孩子们怎么连续两小时一动不动地跟我一起阅读呢?他们问我,孩子们怎么能够做到如此长久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呢?这是因为我的孩子们都学习音乐。当你弹奏这些乐器的时候,不仅仅专注于你自己弹奏的乐器上,还必须倾听乐队里其他人演奏的声音,你学会更好地倾听,你就学习安静地、长久地做一件事情。

反思:其实,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可是目前的音美教学远远滞后于文化课的教学。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科涉及的考试很少,即使目前中考增加了对于音体美教学的考察。可是看看现在的考查方式:音乐、美术只是停留在理论测试,难道试卷得了满分就表示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了。 

音美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不要让这些学科成为学生新的负担。音乐课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欣赏一些民族的、世界的高雅音乐,至少学会演奏一种乐器;美术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至少会进行素描、国画等可是这些本应该在学习就应该学会的东西,却成了社会特长班的任务。现在,社会上各种特长班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不得不说这与学校对于这一块技能培养几乎不作为造成的。

值得欣慰的是,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近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从2015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应该说,教育部出台这一规定,无疑是中国目前这种残缺式教育补上了一课。可是有一点还是令人感到担忧,那就是由于学校长期以来不重视音美教学,从而缺乏专职的艺术教师,这给进行这项教育改革增添了很大的阻力。另外一点就是,对于艺术教学是否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例如是否会给孩子们增加新的负担。

其实对孩子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画家,最主要的是让要孩子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学会关注、学会倾听,从而学到让自己一生受用的技能。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中学生报》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

邮编:261400

联系电话:13156917678

QQ:737454148

个人微信号:p737454148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shupengchag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