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到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并且这个实验也是今后学习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和眼睛、眼镜的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规律,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学习思路,下面同样结合暑假远程研修的优秀作业,将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思路加以分析: 思路一:实验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回顾“光现象”一章中有关“实像和虚像”的内容: (一)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现象: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二)虚像:由(反射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像。 现象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正立等大虚像) 现象2:折射成像——光的折射 (1)人看水中的景物(变浅了的虚像) (2)潜水员看岸上的景物(变高了的虚像)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 (一)情境导入 观看神舟十号简要发射过程,体会伟大祖国的科技进步。然后观看王亚平在太空教学讲解的水膜成像,奇妙的水膜不仅形状规则而且还能成像,镜头中看,水膜成的像是什么像?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二)科学探究 活动一:观察凸透镜成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较远的位置,在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块白纸屏来回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光屏上的像,描述像的特点。 2.将蜡烛逐渐靠近透镜,重复上述实验,你发现光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3.在蜡烛接近光屏的过程中,你在光屏上始终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看不到像,请将光屏拿开,用眼睛通过透镜观察蜡烛的火焰。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描述看到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交流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二:了解物距、相距及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学生观看PPT图片: 1.凸透镜成实像的情景 2.凸透镜成虚像的情景 小组总结交流: (1)什么是物距、相距? (2)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活动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活动一的现象,你认为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2.学生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不同。 3.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制定计划:教师出示实验器材 方案一: ①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②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多次改变物距,重复以上操作 ③继续移近蜡烛,当蜡烛距凸透镜很近时,移动光屏,观察屏上是否总能得到蜡烛的像。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则通过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方案二: 把蜡烛固定在光具座的一端,使凸透镜从较远处逐渐向蜡烛移动,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设计合理的实验记录表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选定的器材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把观察到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及测量的物距、像距的数值填写到设计的实验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格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②成倒立、蓿小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④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倒立的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6.评估: ①实验结果是否准确,看到的实像是否清晰,读数是否有误? 当物距较小时,你在屏上看不到像,此时一定成虚像吗?会不会是因为像距过大,像的位置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处理。 ②你的实验方案是否完整,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改进建议。 你有什么新发现,值得我们探究。 7.交流与合作: ①与同学交流,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快捷地观察到烛焰的像的。 ②如果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实验会怎样? ③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时,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 ④同学之间交流,当凸透镜的焦距过大或过小时,对实验操作会有什么影响,选用焦距多大的凸透镜更好? 8.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利用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实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实像是倒立的,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9.拓展实验: ①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时,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时,用手遮住透镜的一半,观察像有什么变化,分析一下为什么? (三)回顾反馈: “太空水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改变物距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像,例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道理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正立等大虚像。 第三环节:课后探究 设计探究凹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思路二:作图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说明: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是为了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换用另外一种思路,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又可以强化学生对于透镜特殊光线的理解。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回顾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 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第三环节:课后探究 凹透镜成虚像:正立缩小虚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
|
来自: 潘书朋5n2xo3h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