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读书随笔:为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为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读《博弈中的追求》有感

最近笔者有幸得到了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的签名赠书——《博弈中的追求》,这是一位中学校长的“零”作业抉择。在认真拜读李校长智慧分享的同时,自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和亲近感,这不就是自己许久以来一直在做的教学课题研究吗?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我们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何会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无法摆脱作业量过大的困境,就是在于目前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唯分数论”让我们的教育异化了,为了所谓的“升学率”,就要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从而让教育变得如此没有科学性,用“愚昧无知”来形容今天的教育一点也不为过。鉴于此,在李志欣校长的引领下,一群致力于“回归教育本质”的课改人,在博弈中的追求就是为了“让教师从无序的时间竞争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竞争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师生插上成长的翅膀”。

以下是笔者对于“零”作业的思考以及进行物理“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探索:

一次关于“零”作业的初步思考与设想

今天(2015年9月16日)下午第一、二节课给初三两个班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习题课——“根据图像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即根据S-t图像或 v-t图像综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于课前做了充分地准备,所以这节习题课上得非常成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褒奖孩子们这节课的优异表现,今天下课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由于大家今天的课堂表现很好,所以今天就不留家庭作业了。孩子们当听到老师不留作业的时候,一起欢呼雀跃起来。

反思:今天看到孩子们对于不留作业反应是如此地强烈,我不禁在思考“孩子们为何如此在乎家庭作业?”,同时也引发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给孩子们留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关于家庭作业的讨论是一个比较陈旧的教育话题,之所以还会引起大家的热议,就在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相反还愈演愈烈。

如何有效解决家庭作业过多过难的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给孩子们留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经过在校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适当给他们布置一点家庭作业无非就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可是目前有一部分家庭作业还存在“惩罚性”的目的,这无疑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家庭作业有多少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目前有一部分家庭作业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所谓低效就是指一些家庭作业纯属机械性作业,比如说写几遍;所谓无效是指过难的作业,尤其到了毕业年级,一些作业由于偏难,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根本就无法完成,可是却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完成,不得已就得照抄。

正是由于家庭作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所以相当一部分孩子课后是在浪费时间。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分类布置作业”,可是又有多少真正落实到位的,不能真正进行“分类布置作业”,只会导致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恶性循环下去。

3.可否尝试采用课后“零”作业的模式?

如果能够意识到以上两个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尝试采用课后“零作业”的模式。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总结推行“零作业”模式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要做好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在一种彼此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其次要充分做好教学情的分析,为此必须做好“充分备课”的工作;再者要“向课堂要教学质量”,力争在45分钟中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精练”中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探索

谈到“作业”应该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话题,一直以来关于“作业”的话题总是讨论不断,那么给学生布置作业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的?如何设计作业才是最科学的?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结合平日物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将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思考与设计梳理如下:

1.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作为家庭作业的侧重点

我们都知道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尝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作为家庭作业的侧重点”,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也有了一点收获和感悟:

(1)课前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2)课堂教学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3)课后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反思: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既可以预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非常符合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无论是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以及课后探究活动,就是在“坚定不移地走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道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

值得进行好好反思总结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后实验探究的同时,自己学着撰写实验报告,及时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梳理反思,这是非常成功的实践与探索,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培养的“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吗?

2.以“做中学”尝试解决课后作业单一化的弊端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课本中,其中有这样一个栏目,那就是“做中学”,关于“做中学”,课本中给出了这样的阐释:提供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学习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制作成功的那一刻,孩子是极大兴奋的,那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此体会。

目前我的家庭作业布置采取“零” 作业的模式,前提条件是:首先要做好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在一种彼此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其次要充分做好教学情的分析,为此必须做好“充分备课”的工作;再者要“向课堂要教学质量”,力争在45分钟中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精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为此,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尝试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物理小制作,孩子们在“做中学”中也深深感受到了物理之美,

反思: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课外小制作,通过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很多孩子所欠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学习物理必须: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在那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另外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制作成功的那一刻,孩子是极大兴奋的,那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此体会。

以上两个方面是自己结合物理学科作出的一点课改变化,无论是实验操作还是课后小制作,孩子们都会陶醉其中,自己也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物理学科的美丽!

课改是一项非常艰巨但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需要你我用心去做,只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去用心做教育,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每天改变一点点,总会走出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正如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的“物理个性化作业”的思考与实践,何尝不是课改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天在拜读李校长的这本佳作,让笔者更加坚信“教育科学一定会战胜教育愚昧”,让“零”作业成为我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这也是教育人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总之,只有用心“教书育人”,才可以实现“零” 作业的设想,实现“减负增效”的理想教学效果。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