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中学】第39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编者荐语:目前很多学生物理学习中不进行实验操作,只是在机械性“刷题”,这一现象在毕业年级显得尤为突出,这种“假实验”的恶果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学习物理就必须要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的导向就是在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走向“思维培养”的真正转型。“刷题”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做中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师进行深度实践教学的最佳选择。

为此,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做中学》专栏,给大家推荐的是编者和学生这几年物理课改的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的实验素材可以作为一线教师很好的借鉴资料,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参考资料。

《做中学》专栏主要有以下几个栏目:原创试题、创新实验现象解析、参考答案、中考链接。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纰漏,还望给予建设性的建议与帮助,谢谢您的不吝赐教。

【做中学】第39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原创试题:以下是初三四班的同学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探究
   (1)调节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图1)。

                                图1
   (2)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___位置平衡,记下钩码的___和_____的大小(图2)。

图2

  (3)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得出_______组数据(图3)。

图3

2.分析论证
思考:
1)为何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何要进行多次测量?
3.拓展延伸
1)该实验采用的动力和阻力都是钩码,如果采用弹簧测力计应如何拉动测力计(图4)

                             图4
2)如果斜着拉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如何变化(图5)

5

创新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赵若涵)

参考答案:
1.实验探究:(1)水平(2)水平;重力;力臂(3)三.
2.分析论证:
(1)杠杆的长度恰好等于力臂的大小,可以很方便的读数。
(2)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拓展延伸:(1)沿竖直方向(2)示数变大。

【中考链接】(2019·淮安)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屮(图6):

1)实验前调节平衡蜾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之一是方便测量         
2)如图甲所示。在杠扦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处挂       个钩码(实验中所用的钩码均相同) 
3)小明又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如阁乙所冰。帟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吋,使 杠忏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图6

  参考答案:

 (1)力臂

 (2)3

 (3)变大

  2019·济宁)18.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在图7中标出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图7

分析: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上一个格为L,杠杆左边受到的力F14G,其力臂L13L,杠杆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1L14G×3L=12GL;
为使杠杆平衡,杠杆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2L212GL;据此设计成时杠杆平衡的不同方案。
解答:
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上一个格为L,杠杆左边受到的力F14G,其力臂L13L,杠杆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1L14G×3L=12GL;为使杠杆平衡,杠杆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2L212GL;
方案一:杠杆右边受到的力F23G,其力臂L24L,杠杆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2L23G×4L=12GL;
方案二:杠杆右边受到的力F24G,其力臂L23L,杠杆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2L24G×3L=12GL;如图8所示:

图8 

方案三:杠杆右边受到的力F26G,其力臂L22L,杠杆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F2L26G×2L=12G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