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济桥我们关注你

 辽宁记忆 2021-04-14

永济桥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沈北西路与赵郭线交汇的丁字路口南行约二百米处。《盛京通志》记载:永济桥始建于崇德二年(1637年),又称北大桥。明朝时,为了防御蒙古游牧部落对边内的侵犯,在蒲河上建设了军事防御水利工程——永利闸。明末整个辽东地区被后金政权占领,后金政权与蒙古各部交好,永利闸失去了它的防御作用,清初为了方便清政府与蒙古各部落沟通往来,清政府利用明代永利闸废石改建成了永济桥,这里便成了盛京(今沈阳)通往蒙古各部的交通要道,而且也是清朝历代皇帝东巡大御路的一部分。史料记载:永济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长约20米,宽4.1米,桥洞呈圆形,孔径约1.7米,桥两侧有立柱和栏板,桥头两岸有护岸石,整座桥造型壮观,结构坚固,雕工精美。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主桥被水冲毁。现存辅桥,造型类似主桥,但也因多年失修,破损严重。永济桥辅桥可以说是沈阳现存最古老的拱桥之一。与同建在蒲河上的永安桥造型相似,所以称之为姊妹桥,永济桥目是于洪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2008年作为文保志愿者首次拍摄永济桥)

由于古桥周围的环境不断改变,古桥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姿,古桥逐渐淹没在残土和垃圾当中,我们文保志愿者也是一直关注老桥周围的情况,不定期巡视这座永济桥的保护情况,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文保志愿者历史爱好者也是呼吁社会关注这座古桥,保护这座古桥,《沈阳一379岁古桥遭垃圾掩埋几近毁坏》这是2016年辽沈晚报的报道,文保志愿者历史爱好者也在自己的平台上写出了自己心声《黎明拍沈阳之救救永济桥》、《沈阳十吨残土突然埋压盛京御路古桥,皇太极时文物要消失》,大家对老桥的保护热情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文章里面也有一些事实不是太准确,所以做为文保志愿者他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对于民间的一些疑问和发现的问题,文保志愿者要及时和政府的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保护文物做好民间宣传工作。

(2014年的永济桥)

(2018年5月的永济桥)

(2018年12月永济桥  ---张黎明拍摄)

(2019年8月初永济桥--网络图片)

近期文保志愿者再次与于洪区文物保护部门沟通,咨询关于这座古桥的保护工作以及它未来的命运,我们得到了文物保护部门的回复,下面的文字就是于洪区文物保护部门对于我们文保志愿者提出的的问题回复

“永济桥是我区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区非常重视,该桥的保护工作已列入区委全会工作报告,目前已经申报市级文保单位。今年6月以来,陆续邀请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多次对永济桥进行现场勘验,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意见,目前保护方案正在完善中。有些报道中提到的残土情况,我们也很重视,据了解是交通部门为了避免道路涵洞坍塌,在桥和路之间堆放了残土,我们第一时间责成街道及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了清理,现已清理完毕。感谢您及文保志愿者对我区文物事业的支持,欢迎您及团队到实地走访,现场参观。

(2019年8月17日文物部门拍摄)

文物保护部门也是第一时间把他们执法以后现场的图片发给我,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知道老桥现在的保护情况。

听到和看到这样的回复做为一名文保志愿者我感到很欣慰,其实政府职能部门也是在积极地保护这座老桥,民间组织也是希望能把老桥保护工作早些提到工作日程,越早保护对老桥越有好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永济桥能恢复它的历史原貌成为沈阳历史古迹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