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晓梅老师lahb2j 2021-04-14
【题解】
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孺子将入于井,皆有【chù】恻隐之心;非所以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yāo】乡党朋友也,非其声而也。由是,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
【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将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因为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因为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不忍人之心:以,凭。
治天下可之掌上:运,运转、转动。“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译文中的“其道理就在于”为意译。
今人孺子将入于井:乍,忽然。孺子,儿童。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非所以乡党朋友也:要,求取。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
其声而也:恶,厌恶。然,这样。
由是:是,这。由是,从这里。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
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
通假字: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内交,结交)
状语后置句:
非所以孺子之父母也(于,与)——也可以不做状语后置句
非所以乡党朋友也(于,在)
判断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