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类药物,从不同角度抗心衰,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增生肥大,恢复心脏活力

 用药探究 2021-04-14

慢性心力衰竭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疾病,引起心衰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另外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这些疾病的逐渐发展,最终就会引起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进一步导致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引起心衰。

心衰患者往往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液体潴留(包括肺循环、体循环瘀血和外周水肿),心衰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减少住院风险,降低死亡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8类。


利尿剂

对于有液体潴留的患者,使用利尿剂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利尿剂消除水肿,减轻心脏负荷。合理使用利尿剂也是其他抗心衰药物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但单用利尿剂往往不能维持长期的临床稳定,常需要在利尿剂的基础上联合其他的药物。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

普利类药物(XX普利)

普利类药物,全名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心脏增生肥大,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衰病死率,也是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的一类药物。是公认的治疗心衰的基石药物和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沙坦类药物(XX沙坦)

沙坦类药物,全名叫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机制上基本与普利类药物一致,一般推荐心衰患者首选普利类药物,当普利类药物不耐受,即有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时,改用沙坦类药物。或者是用了普利类、洛尔类、利尿剂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的患者。常用的有缬沙坦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兼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及抑制脑啡肽酶活性的双重作用,前者发挥的作用与沙坦类药物一致,后者能够升高利尿钠肽、缓激肽、肾上腺髓质素、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水平,发挥利尿排钠、舒张血管、强心、抑制心脏增生肥大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改善心衰预后、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洛尔类药物(XX洛尔)

长期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和刺激,会使得心衰患者心脏的β1受体下调(减少),简单来说本来激动β1受体是使心脏兴奋的,现在受体减少了,心脏不再兴奋射血,就会心衰。洛尔类药物就是β1受体的阻滞剂,它能够上调受体,恢复β1受体的正常功能。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洛尔类药物,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但治疗心衰需要达到目标治疗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长期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剂,即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刚开始这些药物都能够抑制醛固酮保钠排钾的作用,实现利尿排钠,降低心脏负荷。但慢慢地会出现“逃逸现象”,或者说叫“反跳现象”,也就是说时间长了醛固酮会反抗,又会慢慢升高,加用螺内酯这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的坏作用,对心衰患者有益。

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是一种降低心率的药物,它通过降低心率,延长舒张期,可增加心肌的血液灌注。适用于当使用了普利类、沙坦类、沙库巴曲缬沙坦、螺内酯、洛尔类,且洛尔类药物已达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仍然≥70次/分,并持续有症状(心功能在2-4级)的患者。对于心率≥70次/分,对洛尔类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的患者,也可以直接使用伊伐布雷定。

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

以地高辛为代表的这类强心药,通过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增加细胞内的钠离子,再通过钠离子-钙离子交换,增加细胞内的钙离子,从而发挥正性肌力的作用。使用地高辛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运动耐量。虽然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地高辛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中性的,但可以降低住院风险。当使用其他抗心衰药物无效或仍有症状者,可使用地高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