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矛盾论》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1-04-15

1、什么叫“矛盾”?

要想读懂《矛盾论》,首先得知道什么叫“矛盾”。《矛盾论》里的“矛盾”,和普通人理解的“矛盾”完全不同。

普通人理解的“矛盾”,指的是:两个说法不能同时成立。正如那个寓言故事所讲,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坚不可摧,就是无法同时成立的:如果矛无坚不摧,盾就是可以被摧毁的;反之,如果盾坚不可摧,矛就有摧毁不了的东西。所以,普通人理解的“矛盾”,应该换一个说法, 叫“互斥”。

而《矛盾论》里的“矛盾”,应该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二者是“共存”的而非“互斥”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如果没有矛,盾就不存在;如果没有盾,矛也不存在。二者是“同生共死、相爱相杀”的关系。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对《矛盾论》则完全没有入门。

2、什么叫“辩证法”?

要想读懂《矛盾论》,还得知道什么叫“辩证法”。

普通人理解的辩证法是:一件事,正着说也对,反着说也对,这叫“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在他们眼里,“辩证法”等同于“和稀泥”,这又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之所以需要“辩证法”,是因为“矛盾”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研究事物,本质上就是研究“矛盾”,不研究“矛盾”,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事物,于是,我们把这种以“矛盾”为研究对象的方法,称为“辩证法”。真正掌握“辩证法”的人,绝不“和稀泥”,因为他们尽可能看到更多矛盾并深入理解“矛盾”的双方,于是把事物研究得特别透彻,同时他们还具有坚定的立场,所以,他们的观点往往极其鲜明。“和稀泥”的人是辩证法的敌人。

3、什么叫“矛盾的普遍性”?

一言以蔽之:矛盾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有多少人能发自内心接受这一点?普通人就是希望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这都是幻想。真相是:我们必须永远和矛盾共处。尤其对组织而言,一团和气的组织是毫无希望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矛盾并因此引发的广泛而长期的斗争,是组织生命力的体现。

《矛盾论》中是这样说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4、什么叫“矛盾的特殊性”?

一言以蔽之:矛盾处处不同,时时不同。

“矛盾的特殊性”这一模块,是《矛盾论》中最长的部分,因为是全文的主要目的所在,那就是对教条主义者也就是“留苏派”进行打击。

既然矛盾处处不同,时时不同,那么,“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但是,“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5、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问题?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每时每刻每处都不一样,这个道理,我们是明白了,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怎样才能把握如此复杂多样的矛盾并解决问题呢?这也太难了吧?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因为,我们只需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6、什么叫“主要矛盾”?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7、什么叫“主要的矛盾方面”?

抓住“主要矛盾”后,还要继续研究:既然是矛盾,肯定包含“矛”和“盾”两方面,既然是两方面,就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所以,我们还要找到“主要的矛盾方面”,即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如果我们能找到“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我们就把握住了事物的性质,即“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8、矛盾着的两方面的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是不变的,而是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当二者转化到“互易位置”,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不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根本原理吗?所以说,所谓的“量变质变规律”并非独立法则,而是从属于矛盾法则。

9、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部分,我们就不引用任何原文啦,原文的论述极其精彩,但对于中国人来讲,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是在头脑中想象中一张太极图:阴阳共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而在阴阳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无所不在的斗争,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

10、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有矛盾就有斗争,但解决斗争的方式,不总是具有对抗性。而且,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这个理论看上去非常简单,但价值太大了,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比如斯大林,动不动就采用激烈对抗的方式解决斗争问题,于是杀了很多“同志”,毛主席则采用“大部不抓一个不杀”的方针,让很多本应激烈对抗的斗争转化成非对抗的,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毛主席没少“整人”,一点也不“宽容”。这种人完全没有认识到斗争的普遍性,他们幻想,人和人之间要和和气气,不能有矛盾,更不能有斗争。这种人但凡有一点历史知识,他们就知道,“整人”等同于“救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换上斯大林,那些被整的人,十个脑袋都不够砍。所以说,否定斗争,是愚蠢的,而注意斗争形式的区别,就是最大的宽容,也是最大的智慧。

11、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在研究《矛盾论》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原文内容比本文内容丰富一万倍,也深刻一万倍,所以,我们要反复研读原文。毛选中其他文章,分析问题的时候,用到的底层方法论,就源于《矛盾论》。

我们一直说,矛盾就是阴阳,阴阳就是矛盾,如果我们对《易经》和《道德经》有研究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矛盾论的思想和中国最古老的智慧一脉相承,只不过用马列主义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罢了。反之,如果我们读懂了矛盾论,也更容易理解《易经》和《道德经》。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关系,是高维智慧向下兼容低维认知的关系,而非平行关系,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高维智慧,只知道在马列主义的框架下形成认知,即使聪明如斯大林,对“矛盾”的理解也只是入门级水平,如果蠢如王明,则只能鹦鹉学舌。

实言之,《矛盾论》中所揭示的矛盾的特性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不复杂,可以说极其简单,尤其是,矛盾论中的很多内容早就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反复强调,凡是上过学的人,对其中的内容都似曾相识。但是,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掌握的,所谓“大道至简”,其之所以简单,正是因为太根本啦。那些有志于改变世界的人,一定要长期对其反复揣摩并加以运用。一个真正掌握了矛盾论的人,正如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在《致黎锦熙信》中所讲: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