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盾论》最重要的33句话,以及由此得到的推论!

 庭前春雪 2023-09-20

《实践论》: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

我们再看毛主席的另一句话,

毛主席: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

所以,我们用逻辑推理,来读《矛盾论》里的33句话,看看能推理出什么来。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

即是找事物内的对立统一的东西,也是找与这个事物对立统一的东西。使其对立的完成由对立走向统一,使其统一的由统一走向对立。

核心在于

1)找差别,找到差别,就能使其从统一走向对立。

2)找相同,找到相同,就能使其从对立走向统一。

3)一分为二之后,然后一打一拉。

这就是辩证法工作的内容。

2、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

由此推论,发展就是把对立的两个东西统一起来。

3、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

由此推论,构建未来的内部矛盾,是未来发展的前提和原因。

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由此推论,所以存在有先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之存在。也只有执行先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才是符合辩证法的策略。

5、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由此推论,要发展,先要找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东西,并且整个事物能直接一分为二为两个对立的东西。

而由第二位的原因,说明也是原因,事物和他事物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事物,由根本原因可知,可以推论,需要找与这个事物互相对立的东西。这就是发展的准备和第一步。

6、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由此推论,一事物与构成矛盾的他事物,两者互为条件。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则是变化的根据。

7、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同理,即是要靠先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路线和组织。

8、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比如,一个胜利之中,既包含着令未来失败的因素,也包含着令未来胜利的因素,这两类因素构成了矛盾。

9、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由此推论,构建矛盾就是构建世界,创造矛盾就是创造世界。

10、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

攻守构成反义词关系,进退构成反义词关系,胜败构成反义词关系,所以,找矛盾,就是找反义词。

11、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由此推论,只有一方的事物,是不健康的、是不能长久的,是很快就要灭亡的。需要尽快的补充另一方,以形成矛盾。

12、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由此推论,寻找矛盾就是寻找差异。

13、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

由此推论,能把一个大的事物一分为二的矛盾,是重要的矛盾,说明这个矛盾具有全局性。

14、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

唯物的观点,主要是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做推论。

15、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

即是只知道矛盾的一个方面,而不管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这是一种形式逻辑。也即是不知彼知己。也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6、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为事物有许多的矛盾,所以,可以猜想——主要矛盾要由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来决定,它们的重合相交处,可能就是主要矛盾。

17、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无从解决,因为这个与他事物相交的矛盾,被他事物影响着、决定着。

这个主要矛盾阻碍着其他矛盾的解决,因为主要矛盾会利用其他一切次要矛盾。

18、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由此推论,给事物打标签,这个标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据此,只要联系这个标签的反义词,就可以找到这个事情内部存在着的矛盾。

19、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

由此推论,解决掉困难,就会得到顺利,也即顺利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20、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分为两种情况,

1)当大家的生产力、实践和经济基础都是一样的,此时生产关系、理论和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就会起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等超过生产关系等,于是,生产关系等就成为缺乏的那一个,此时生产关系等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21、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

同样的物质条件,精神、理论等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是,同样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是一窝熊,在朝鲜战场,就是一窝凶!

同样的一支球队,换了一个教练,执行了不同的战术,就由一支弱队变成了一支强队。

22、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考虑了两种可能性。显然辩证唯物论,更符合现实实际。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多样性决定的,从不同的矛盾着手,而与他事物矛盾性的共振,从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因为是从不同的矛盾着手,这种选择就是一种理论,而矛盾本身又是客观存在,仍然是唯物的,所以说它并不违反唯物论,而是一种辩证唯物论。

23、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由此推论,

1)关键是使矛盾着的对方向我方转化,这就实现了同一性。这正是实现对立走向统一。

2)必须补充事物的对立面,这样事物才能和它的对立面一起存在,而不是消亡。这正是辩证法正反面兼具的原理所在。这正是实现由统一走向对立。

24、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

这正是一分为二的原理,也是合二为一的原理所在,这也是发展全局、得到新全局的方法所在。即把矛盾着的两个事物,因为其构成了矛盾,就可以合并成一个新的大的事物。

25、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由此推,要补充它的对立面,以使它继续存在。显然,事物也有很多对立面,所以,越完备的对立面,这个事物也便越巩固、也便越健康。

26、因为互为存在的条件。这是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就够了吗?还不够。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由此推论,实现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这是更重要的。

显然补充对立面,是空间纬度的,而实现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时间纬度的。所以,这两个操作,就构成了自身的发展、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27、这许多相反的东西,同时却是相成的东西。

由此推论,要使一个东西成,必须从这个东西的反面着手,就可以实现相成。这就是辩证法立足于反面、走向正面的原理。

比如,统一战线,就要补充敢于斗争。而从斗争开始,然后才有统一战线。这是很好理解的——你没有力量,谁跟你统一战线呢?

而你的力量,也只在斗争中才能被人看见,被人所证实。

28、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由此推,空间上补充反面,时间上走向反面。矛盾就形成了,世界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辩证法的工作内容。

29、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因为条件是——一事物与构成矛盾的他事物,两者互为条件。所以,就要找外部构成矛盾的他事物。

30、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

由此推论,事物实现了向反面的转化,也即实现了矛盾的解决。而事物实现向反面转化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

31、前面我们曾经说,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

也就是说与他事物的矛盾——也即条件,使事物内部的矛盾成立,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不能转化。

由此推论,合二为一是一分为二的前提。比如,秦国,出则拓疆、入则国富,一分为二为出和入,但当六国统一之后,便失去了出则拓疆,于是秦国的这套体制,也就亡国了——因为单方面不能独存。

也就是说,在商鞅变法支配下形成的秦国,只有不断的扩张下去,才能使国家继续存在。或者就是变成别的一分为二。

另一方面,以农富国的秦国,因为统一六国后,周围基本的农业化土地也占光了,所以入则国富这一条也不能实现了——也即新的拓疆不能带来新的国富。

32、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由此推论,即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也即以对立统一这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是思维的出发点。

看不到对立统一,也就看不到世界,在世界面前就是瞎子。

33、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由此推论,原则就是补充反面、实现向反面的转化,否则就是违反辩证法。而实现向反面的转化,依赖于外部的条件 ,而外部的条件又是由该事物与他事物的矛盾性构成。

所以,这些就构成了辩证法的内容和辩证法的运用,脱离这些的,很可能是假辩证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