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过上万人,从集中营活着走出来的他,洞察了幸福的真相

 剽悍晨读 2021-04-15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4月1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目标感》。
 
这本书是由世界研究人类发展最杰出学者之一的威廉·戴蒙所写。为什么有些人拥有成功且幸福的人生,有些人拥有波折和伤感的人生,造成年轻人未来人生轨迹不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卓越天资和优秀学习能力?是父母的栽培和物质条件的给予?作者发现都不是,原因另有答案。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普通人获得幸福的一个简单策略。”
 

集中营的财富 

 
二战期间,德国人对犹太人展开了屠杀和奴役。幸存的犹太人全部被关进了集中营。
 
维多克·弗兰克尔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妻子、父母和祖父母,全部死于战乱之中。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弗兰克尔在度日如年的集中营中,过了三年。
 
他见惯了生死,受尽了奴役、折磨和饥饿。
 
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活了下来。
 
弗兰克尔除了是犹太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心理学家。
 
而他也选择在毫无希望的集中营中,坚持研究。
 
他发现,那里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人放弃了人生希望;
另一种人得过且过;
还有一种目标感极强,他们会为了活下去,找各种有目标感的事情做。比如,画画的小孩、在空中虚拟弹奏的钢琴家和在地上练字的教师。
 
最终,成功从集中营走出来的人,绝大多数是第三种人。
 
而弗兰克尔也把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写进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席卷全球,并且获得了极大的赞誉。
 
书中的一句话,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弗兰克尔说:“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人生的目标。”
 

研究结果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目标的定义总是和效率、进度、结果有关。
 
但是,基于弗兰克尔的研究,人们第1次发现目标跟幸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脑科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重点探究了目标对人感受幸福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结果表明,在人们观察或从事目标性很强的活动时,大脑负责感受幸福的区域非常活跃,人体内跟幸福相关的激素也会大量分泌。
 
在诸多研究中,关于老龄化的研究表明,老年时期幸福感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就是这个人是否依然有目标感。
 
另一项关于身体残疾者的研究也发现,帮助他们找到目标,他们就能有效克服心理障碍,重新唤醒幸福感。
 
结合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到,目标明确带来的幸福感,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赶走负面情绪,解决各种困难。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为它把我们的精神和现实统一到了一起。
 

真正的目标 

 
在集中营中,弗兰克尔见到过各种各样“有目标”的人。
 
但是,在他看来,不是所有目标都能被称为“目标”的。
 
他眼中的具有幸福属性的目标,指的是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做个晚餐、通过考试、逛个公园,他把这类目标称为低级别目标。
 
而“能够带来幸福感的目标”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是,这个目标要有吸引力、挑战性以及有趣。它不能是你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罗列的清单。它是你真的想干成的一件事儿。
 
第二点是,这个目标可以为周围人做出贡献。
 
研究发现,不论是致力于发现自然真理的科学家,还是致力于创造新内容的艺术家,当他们在处理一个让人头疼、烦躁的难题时,却是最幸福的。
 
即便这些研究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名望和地位。他们会感觉愉悦和轻松。
 
这样的目标,在顺境中可以给你提供快乐,在逆境中可以赋予你能量。
 
这样的目标,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追逐的。
 
总结一下,在极难环境下获得的洞见,往往很有价值。作者和弗兰克尔的发现给目标赋予了新的意义。而我们就是要跟随他们的发现,脚踏实地,成全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