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下半年,淮北路东12个县城相继被国民党军队攻克并且占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淮北人民,为了给死难的烈士报仇,决定组织力量重返淮北,收复失地,夺回淮北路东这块战略要地。抽调九纵77团、81团和骑兵团两个大队以及原淮北路东部分地方干部,组成“淮北挺进支队”和“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于1947年1月18日强渡运河,重返淮北,拉开了收复失地的序幕。 我主力部队战略转移之后,灵璧县被国民党一个师的重兵占领,致使我党政军人员难以在此立足。在这种情况下,淮北工委和挺进支队积极开辟洪泽湖周边各县,同时派出少量干部和小股武装向西渗透,在泗灵睢边区秘密迂回,时进时出,开展游击斗争。通过开展游击斗争,一是向国民党顽固派表明中国共产党收复失地的决心;二是秘密发动群众,建立联络点,为再次解放灵璧县储备革命力量;三是侦探了解敌情,伺机歼灭敌人,以扩大我军的影响。 1947年2月9日至13日,淮北挺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王凤舞和77团政委孙朝旭率挺进支队一部进抵灵璧。从灵北冯庙、大庙之间向西经浍沟、许闸、王集(位于杨疃西,属埇桥区)、宣圩、娄庄、沈家(灵城南)等地,绕灵城一圈。途中采取突然袭击的动作,摧毁了国民党的一些基层政权和据点,镇压和惩治了三个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三天后,他们又转入灵璧县东北部,在大路、大庙、下街、朝阳、京渠、独谷堆、砖山、张营等地,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了七八天,伺机打掉了国民党的五个乡公所。5月29日至6月18日,王凤舞和孙朝旭两同志率队伍再度进抵灵北,在濉河两岸跳跃迂回,避强打弱,先后袭击了大庙、大路、下街、曹场、胡场、浍沟、田路、渔沟、尹集等地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和据点。歼敌百余人,俘敌数十人。并且与我方东撤时隐蔽下来的一些区、乡干部接上了关系,安排马捷轩(马西勤)、马梦章、彭立友、魏友春、刚广云等中共党员和地方干部在当地做情报联络工作。在秘密工作中,原冯庙区农救会主任彭立友同志,因坏人告密而不幸被捕,于1947年9月5日,被敌人分尸五块,壮烈牺牲! 1947年下半年,华东野战军一部由北向南越过陇海铁路抵达淮北地区,协助地方党政军开辟新区。其中华东野战军三纵队进入淮北以后,于10月11日夜攻克灵璧县城,歼敌一部,俘敌100余人。驻灵城的国民党军队和县政府部分人员逃窜。12日,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饶子健和王凤舞两同志率挺进支队一部赶到灵城与三纵队汇合。14日,国民党军28师自西向东运动,企图夺回灵城。我华东野战军三纵队即出师界沟迎头痛击敌人。之后,三纵队和挺进支队主动撤离灵城,转战泗灵睢边区,连续摧毁了高楼、卓圩、大李集等地的国民党据点。11月中旬,淮北挺进支队副司令员赵汇川同志,由泗县北部进入灵璧北部,一举拔除了冯庙敌据点,歼敌一部,俘敌20余人。 在1947年里,华东野战军和淮北挺进支队两部分武装,多次进入灵璧县境内进行游击式的军事行动,不但表明了共产党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威力,给敌占区人民群众以鼓舞;而且摧垮了国民党的部分基层政权和据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震慑,为下一步开辟灵璧解放区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