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被灭,为何没有“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场景,老秦人去了哪?

 剧透历史 2021-04-15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一句出自《大秦帝国》的话。这句话和所有保家卫国的口号一样,没啥特殊含义,说的就是老秦人凝聚在一块,对抗着其它诸侯国的兼并,尤其是压着秦国打了好一阵子的魏国。

可为何刘邦的反秦义军逼近咸阳的时候,秦王子婴既不组织都城防御,也没考虑离开咸阳转战翻盘,而是乖乖捧着传国玉玺跪着投降。曾经热血沸腾保家卫国的“老秦人”,都去了哪里呢?

要理清“老秦人”的去向,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秦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商鞅变法。

秦国襄公立国以来,先是与突入关中平原的戎人争夺生存空间,曾有几代秦公战死沙场。到了秦穆公时代,终于打出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局面,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分析秦穆公的背后,促成“霸西戎”事业的,是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臣,以及秦国嬴姓公族。这些人掌握着秦国的各层级权力,他们的后代血脉,便构成了“老秦人”的上层基础。

由此可见,奴隶制阶段的秦国,最初“老秦人”的概念,指的是秦国公族、功臣的后裔,也就是秦国统治阶层。“家国同体”的权力结构模式,使得他们无论是出于保家卫国,还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都会冲锋陷阵在对外战争的第一线。

但当时代进入战国兼并的阶段,各国都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主动或被动地对国内结构,进行一系列小的调整、大的变革。

比如,魏国在魏文侯时代,就在李悝和吴起的主持下,对全国的军政结构做出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夯实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实力,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出了第一支职业化军队——魏武卒!

秦国老士族林立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干不过组织能力更强的魏国。在吴起率领的魏武卒爆锤下,秦国直接丢了河西之地,史书记载:

“吴起守河西,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历史在这里告诉秦国,尽管秦人凭着顽强的血气,在“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慷慨悲歌下,连着几十年一波波地去冲击魏武卒,但那一套“老秦人”社会组织模式,显然不能够冲破吴起的河西防御体系。

改变这一局面的是两个人,秦孝公+商鞅的CP组合!

就是这两个人在秦国内部搞转轨改革,带来了秦国的强大。或者往大了说,是开启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序曲。

秦孝公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发布求贤令,不惜开出“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大价码,直接承诺事成之后割一块地!这对那些周游列国,四处寻找机会的人才们,可是太有诱惑力了。

很快,商鞅就找上了门。他给秦国带来了一副猛药,那就是变法!

我们抽着看几条内容:

1、编订户口。具体就是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结构,对秦国所有的老百姓进行整编,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2、奖励农耕和军功。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不管你有没有文化,哪怕你就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只要是你上战场杀敌,或者种地纳粮很积极,也可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3、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这条说白了就是剥夺老士族的基层管辖权,换成由秦廷直接任命的官吏,接管基层管理的各项业务,从源头掌握人口、粮食等资源。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商鞅的套路,总的来说就是要老士族靠边站。而且还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想要获得爵位,行啊,你拿粮食来啊,你去打仗砍人头来啊!

可以想象,以往秦国搞战争动员,秦公得找老士族小心翼翼地商量着要钱要人,这会直接就能通过郡县官吏,按照户口征召兵员和物资。比起连着几百年积累起的老资格士族,郡县官吏使唤起来效率高多了。

当然,老士族也不会甘心放弃以往的权力,具体表现就是秦孝公前脚刚蹬腿,以嬴虔、甘龙、杜挚为首的老士族,就对“罪魁祸首”商鞅进行了猛烈反扑。

新继位的秦惠文王,搞死了起兵自保的商鞅,并且还以五马分尸的酷刑车裂了商鞅的尸体,给老士族们出了一口憋着许多年的气。妥协的结果,是同时也破除了商鞅在秦国搞“上约君,下约民”的最高法治理想。

但商鞅变法前,那种老士族直接主政的局面,没有在秦国复辟。秦孝公时代推行20多年的“耕战军功授爵”游戏规则,已经在秦国社会形成难以撼动的根基了,所以商鞅变法理想的“下约民”部分,在秦惠文王的选择性保留下,获得了延续。

也就是说,秦国的老士族仍在,但“老秦人”群体,却因为耕战体系的成型,脱离了老士族的控制,由依附老士族吃喝拉撒,经过商鞅“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组合模式,最终成为秦廷直接管辖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老百姓。

这样的老百姓,过日子关心的是啥?只要交完秦政府规定的皇粮国税外,剩下的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铺垫完上面长长的背景,下面讲起秦朝灭亡前的“老秦人”问题,就很清晰明白了。

秦末农民起义,本质上是老百姓忍受不了秦朝无休止的暴政,并不是吃不上饭,饿得受不了才造的反。

搞万里长城、秦直道、修灵渠、却匈奴、征百越,站在国防体系建设和地缘政治角度,都也还说得过去,但啥阿房宫、骊山陵之类的个人享受工程,可就有些滥用民力无度了。

阿房宫到秦朝灭亡都没修建完工,骊山陵更是动用70万人力搞的国家工程。后来斩蛇起义的刘邦,就是在带队去骊山修皇陵,走到半道上队伍里人跑掉的太多,反正也没办法交差了,所以一咬牙干脆就带着几个铁杆兄弟反了丫的。

秦廷这时能动用的,大致是三个兵团:章邯的骊山刑徒军(20万)、王离的长城兵团(20万),以及在南方两广驻扎的南越兵团(50万)。

三个兵团中,最具有“老秦人”意识的,应当是王离的长城兵团,这波人救火也最猛,巨鹿之战正面硬刚项羽的,就是他们。只可惜,王离的爷爷王翦,能战死项燕灭掉楚国,轮到项燕的孙子项羽这一辈,因果轮回地把王离的20万长城兵团精锐给干挺了。

章邯的骊山刑徒军,在看到项羽干翻王离后,感觉自己一股就不是项羽对手,更别提那么多想跟着项羽来捡装备的诸侯联军了。于是且战且退,没多久就投降了,最后被项羽设计给全部坑杀。

刑徒军是秦廷按照“军功授爵”的游戏规则,临时组建的生力军,兵源上跟老秦人,也就不搭什么边了。

至于岭南兵团,直接就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了!

为啥?这些人大多是被秦所灭六国之地征召的兵员,让他们在危机时刻挽救大秦江山?凭啥!况且,由岭南穿越反秦义军的地盘,去支援关中的咸阳,面对的还是项羽这样的猛人,算啦!还是留在广东嚼槟榔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