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读给你听● 民国中国诗坛上活跃着一大批年轻的新诗诗人,他们中的佼佼者大多创作有与杭州和西湖有关的诗歌作品,其中创作比较多、比较重要的有白话诗的主要倡导者刘大白,现代诗人、红学家俞平伯,以讴歌爱情著称的“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民国时期享誉最高的大诗人徐志摩等。这些诗人,他们或出生于杭州,或生活工作于杭州,或短暂居留于杭州,于是他们沿袭着历史上文人吟咏西湖的传统。他们的创作,或直接以西湖景观为题,或以西湖景观为背景,或描绘西湖的美丽风光,或借景抒情,或借题发挥……总之,西湖,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总在文人的笔下、诗人的心中。 刘大白,浙江绍兴人。1916年从南洋回国后,定居杭州,当编辑、教师,192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28年1月回杭州任浙江省教育厅秘书兼任国立浙江大学秘书长。1929年7月任教育部常任次长。1931年7月因肺病回杭州休养。1932年2月13日辞世。 刘大白 刘大白是我国新诗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诗歌风格平易清新,朗朗上口。他的《卖布谣》和《邮吻》是新诗中的杰作。《邮吻》立意新颖,表达优美深情。《卖布谣》表现当时农村织布人凄楚的境况,意蕴深刻。此诗由赵元任先生谱曲后被广为传唱,影响深远。刘大白先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居住、工作在杭州,因而他所创作的新诗有很多就是以杭州为题材、描写杭州的,其中还有不少直接以西湖及其风景为题,主要有《秋夜湖心独坐》《湖滨晚眺》《西湖秋泛》《西湖杂诗》《飘流到西湖》《湖上》《微笑的西湖》《灵隐寺》《登初阳台》《雷峰塔》《湖滨之夜》《钱塘江上的一瞬》《涌金门外》等。他写于1922年的《西湖秋泛》二首直接描写西湖: 西湖秋泛(一) 苏堤横亘白堤纵: 横一长虹, 纵一长虹。 跨虹桥畔月朦胧: 桥样如弓, 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 南有高峰, 北有高峰。 双峰秋色去来中: 去也西风, 来也西风。 西湖秋泛(二) 厚敦敦的软玻璃里, 倒映着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一叠叠的浮云, 一羽羽的飞鸟, 一弯弯的远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 叶叶垂杨叶叶枫; 湖面的, 叶叶扁舟叶叶蓬; 掩映着一叶叶的斜阳, 摇曳着一叶叶的西风。 前一首诗描写西湖的两条长堤和南北两座高峰,将苏堤与白堤喻为长虹,将桥与月比作弓,以不同之物作比较,相互映衬,极有新意。后一首诗描写西湖的水及其水中的倒影,不仅描绘出美的意境,而且善用叠字,形成美的韵律。另一首《秋夜湖心独坐》则借描写秋夜西湖湖心亭的孤寂冷落表现诗人一颗恋爱着的心思。秋夜月光中的湖心亭是冷落的:“天心一月,湖心一我”,“疏星几点,残灯几闪,流萤几颗”,这种冷落让人感到孤寂,但也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 被秋光唤起, 孤舟独出, 向湖心亭上凭栏坐。 到三更,无数游船散了, 剩天心一月, 湖心一我。 此时此际, 密密相思, 此意更无人窥破;── 除是疏星几点, 残灯几闪, 流萤几颗。 蓦地一声萧, 挟露冲烟, 当头飞堕。 打动心湖, 从湖心里, 陡起一丝风,一剪波。 仿佛耳边低叫, 道“深深心事, 要瞒人也瞒不过。 不信呵, 看明明如月, 照见你心中有她一个。” ![]() 其实这种孤寂冷落正是诗人所企求的,因为“深深心事”要瞒过他人,唯有在游船散尽的三更时候的湖心亭,可以凭栏坐,享受“密密相思”之情。这很有一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味道。《湖滨晚眺》描绘的则是一幅印象主义的画面: ![]() ![]() 林峦隐约平湖暮, 微波吐露东风语: “明日是清明, 青山分外青。” 天边星可数, 水底星无数; 回首望春城, 绕城千万灯。 ![]() 眺望夜幕中的西湖,天边的星星清晰可数;水底却倒映出无数的星星,数不胜数;春天的杭州城,夜色中闪烁着万千灯火。刘大白这几首描写西湖的诗,前两首诗句型多排比复沓,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后两首诗则极为准确地捕捉到彼时彼地一瞬间的情景。其句式、押韵近似于古典诗词,而表达则用近似于口语的白话,因而这些诗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又有白话新诗的形式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这在早期白话诗中是颇为难得的佳作。 ![]() ![]() 资料|卫留行 音频|王 迅 排版|周 佳 编校|刘万伟 张雪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