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燥湿药:3.黄柏

 苏旺0 2021-04-16

从前,长安有个富商,叫王善夫,小便不通,成中满(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病)以后,大腹便便,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腿脚肿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吃不下,睡不得,苦不堪言。求李东垣治,李东垣询问了病因和其他医生所用之方,想起《素问》中说的,“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想此病小便癃闭,肯定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于是对病人说,你这是吃得太好了,山珍海味积热损伤了你的肾水,导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同时给病人开了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的药,黄檗、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肉桂一钱作引子,热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过了一会,前阴如刀刺火烧一般,尿就跟山洪暴发一般出来了,一转眼,肿胀消散。              

药名: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黄波罗、黄伯栗、黄皮树皮、灰皮柏、华黄柏、元柏、蘖术、蘖皮、黄蘖、黄栢、黄波椤、黄檗皮、黄树皮、柏皮、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主治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2、湿热泻痢,黄疸: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瘘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

6、西医诊为细菌性阴道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属于下焦湿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属于大肠湿热,肝炎、黄疸属于肝胆湿热,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遗精属于阴虚火旺者,化脓性感染、湿疹等属于湿热壅盛者。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 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药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药用,如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2.湿热泻痢,黄疸 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配栀子用,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3.湿热脚气,痿证 取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医学心悟》)。若配知母、熟地、龟甲等药用,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如虎潜丸(《丹溪心法》)。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黄、山药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或配熟地黄、龟甲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又如二黄散(《痈疽神验秘方》)以本品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可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分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如石黄散(《青囊秘传》)。                          

处方中写黄柏、柏皮,川柏指生黄柏。为原药材去粗皮,晒干压平,切丝生用入药者。盐黄柏为黄柏丝用盐水喷洒拌匀,待吸干,文火微炒入药者。酒黄柏为黄柏丝用黄酒喷洒拌匀,稍闷,文火微炒入药者。黄柏炭为黄柏丝用武火炒至外面呈黑色,里面呈黄褐色,存性,取出喷洒清水灭尽火星,晾干入药者。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2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痒,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2、《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临床应用

1、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如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2、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配栀子用,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3、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医学心悟》)。若配知母、熟地、龟甲等,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如虎潜丸(《丹溪心法》)。

4、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黄、山药等,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或配熟地黄、龟甲,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5、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又如二黄散(《痈疽神验秘方》)以本品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可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份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如石黄散(《青囊秘传》)。

相关配伍

1、黄柏配白头翁:黄柏长于泻肾火,清下焦湿热;白头翁入胃大肠经,能入血分清肠热善除肠胃热毒蕴结,为治热痢要药。二药相须为用,泻热燥湿清肠解毒之力大增。适用于湿热痢疾。

2、黄柏配细辛:黄柏以泻肾火,清下焦湿热为专长;细辛辛温性烈,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并能通窍止痛。二药配伍,寒热并用,相辅相成,细辛温性被黄柏所抑,但能入少阴通肾气而开窍,利于行水气,助黄柏泻相火,清湿热。适用于尿频尿急而排尿不畅及尿路疼痛者。

3、黄柏配肉桂:黄柏苦寒,清相火而燥湿坚阴;肉桂辛甘大热,温补肾阳,益火消阴。二药相须为用,温阳化气而不生邪热,能使阳入于阴,燥湿清热而不寒滞,使阴出于阳。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湿热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闭。

4、黄柏配苍术: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祛风除湿,通治内外湿邪。二药配伍,苍术得黄柏,燥湿之力大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并走于下,清热燥湿之功显著。适用于热痹,湿热下注之筋骨肿痛、下肢痿软,湿热带下及湿疹等。

5、黄柏配龟甲:黄柏性寒沉降而润,长于泻相火而救肾水;龟甲性凉,气味厚浊,为纯阴之品,入肝肾,能补肝肾而滋阴降火。二药相须为用,养阴而不敛邪,清利而不伤阴,滋中有降,清中有补,标本兼施,共奏滋阴降火之功。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筋骨不健等。

鉴别用药

1、生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生黄柏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燥湿作用较强,多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湿疹等。盐黄柏苦燥之性缓和,滋阴降火、退虚热作用较强,主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足膝痿软、咳嗽咯血。酒黄柏苦寒之性降低,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善清上焦之热,用治热壅上焦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赤白带下。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2、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热毒痈肿、目赤肿痛、血热吐衄及其他诸脏腑火热证。不同的是:黄芩主入肺与大肠经,兼入胃与胆等经,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且止血作用显著,尤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肺热咳喘、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痔漏便血;还能清热安胎,治胎热之胎动不安。黄连大苦大寒,主入心胃,兼归肝与大肠等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尤善治温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消谷善饥;此外,少量用尚能健胃,与健脾胃药同用,可治脾胃虚弱。黄柏药力不及黄连,主入肾与膀胱经,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肾)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尤善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以及下焦湿热之尿闭、淋浊、带下、阴痒、足膝肿痛及脚气等。

3、知母与黄柏:二者均苦寒而能清热泻火,退虚热,治阴虚内热证时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然知母甘寒质润,尤善清泻肺胃气分实火,又兼滋阴润燥之功,清中寓补,治阴虚内热证可奏标本兼顾之效。黄柏苦寒较甚,以清热燥湿为主,兼能泻火解毒,多用于湿热、实火及热毒证;若用于退虚热,则以治标降火为主,常配补肾养阴之品。

食疗

1、赤豆牛膝黃柏茶:

(1)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下注而致的下肢丹毒、红肿疼痛。

(2)原材料: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10克。

(3)做法:将赤小豆、牛膝、川柏,捣成粗末,置保暖瓶中,冲入沸水适量,加盖焖20分钟后热服。

(4)用法:频频代茶饮用,每曰1剂。

2、鼻渊黄柏茶:

(1)功效:清热燥湿、解毒通窍。主治:“鼻窒”、“鼻渊”而引起的鼻塞日久、脓涕不断、鼻黏膜红肿,或伴寒热头痛、眉额胀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鼻炎、副鼻窦炎。亦可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2)原材料:龙井茶15克,川黄柏9克。

(3)做法:上药研为细末,置热水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

(4)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或将细末直接吹入两侧鼻腔内,每日2-3次。

3、黄柏知母酒:

(1)功效: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年老之人足膝疼痛、软弱无力。

(2)原材料:黄柏40克,知母40克,龟板40克,黄酒1升。

(3)做法:黄柏炒成褐色知母炒约10分钟,龟板炙酥。以上三味,共研粗末,入纱布袋中,扎口,浸入酒中封口。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留液,备用。

(4)用法:每日1次,每次10毫升,午饭后饮用。

一.代表方剂

1.易黄汤(《傅青主炒女科》)

组成:炒山药30g,芡实30g,盐黄柏6g,酒车前子3g,白果10枚

主治: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

2.萆薢分清饮

组成:萆薢6g,炒黄柏,石菖蒲各15g,茯苓,白术各3g,莲子心2.1g,丹参,车前子各4.5g

主治清热利湿,分清别浊,主赤白浊,淋病。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4.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炒苍术6g,炒黄柏4g,牛膝2g

功效:燥湿清热。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5.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4g,黄柏4g,熟地黄16g,山茱萸(制)8g,牡丹皮6g,山药8g,茯苓6g,泽泻6g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6.虎潜丸

组成:虎胫骨3g,牛膝6g,陈皮6g,熟地9g,锁阳4.5g,龟板12g,干姜3g,当归4.5g,知母9g,黄柏9g,白芍6g。

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筋骨萎软,腿足萎弱,步履维艰,舌红少苔,脉细弱等。

7.四妙丸

组成:苍术9g,牛膝9g,盐黄柏9g,薏苡仁9g

功效:清热利湿;清热利湿,通筋利痹。

主治:湿热下注,两足麻木,筋骨酸痛等。用于治疗丹毒,急慢性肾炎,湿疹,骨髓炎,关节炎等。

8.大补阴丸

组成:熟地12g,知母盐炒8g,黄柏(盐炒8g,制龟甲12g,猪脊髓16g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9.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各6g。

主治:火证通治。

10.如意金黄散

组成:姜黄16g,大黄16g,黄柏16g,苍术6.4g,厚朴6.4g,陈皮6.4g,甘草6.4g,生天南星6.4g,白芷16g,天花粉32g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疮疡肿痛,丹毒流注,跌扑损伤。

11.九圣散 

组成:苍术15g,黄柏20g,紫苏叶20g,杏仁40g,薄荷 20g,乳香12g,没药12g,轻粉5g,红粉5g

功效:解毒消肿,除湿止痒。

主治:用于湿毒瘀结所致的湿疮,臁疮,黄水疮,足癣。

二.代表中成药

1.白带丸

组成: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醋香附。

功能:清热,除湿,止带。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有味

2.泌尿宁颗粒

组成:柴胡、五味子、萹蓄、黄柏、白芷、续断、桑寄生、苘麻子、甘草。

功能:清热通淋,利尿止痛,补肾固本。

主治:用于热淋,小便赤涩热痛及泌尿系统感染。

3.湿热痹颗粒(片)

组成: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薏苡仁、防风、川牛膝、粉萆薢、桑枝、防己、威灵仙。

功能: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

4.黄柏八味散

组成:黄柏、香墨、栀子、甘草、红花、荜茇、牛胆粉、黑云香。

功能:清热凉血,固精。

主治:用于肾热,尿路感染,尿中带血,经下过多。

5.洁尔阴洗液

组成: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茵陈、土荆皮、栀子、山银花。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1、主治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结。适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2、用于下述皮肤病:湿疹(湿热型)、接触性皮炎(热毒夹湿型)、体股癣(风湿热型)。

6.妇炎洁洗液

组成: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等。

功能:清洁、抑菌、清凉、舒爽。

7.复方黄柏液

组成: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祛腐。

主治: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

8.温经白带丸

组成:鹿角霜(醋炒)、牡蛎(煅)、莲须、陈皮(制)、龙骨(煅)、黄柏(盐炒)、白术(土炒)、厚朴(姜制)、核桃仁、茯苓、赤芍、车前子(炒)、柴胡、苍术(麸炒)。

功能:温经散寒,祛湿,固涩止带。

主治:用于湿注带下,月经不调,头晕眼花,腰酸胸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