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雷声 2021-04-16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作曲:莫凡

朗诵:姚锡娟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因为一首词,恋上一座城。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刺史白居易喜欢杭州,即使卸任而去,66岁时也在洛阳遥望杭州,写下了让人为之动容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知府苏轼不仅修建了苏堤,也把才智献给了西湖。
杭州好有福气哟!
晋室衣冠南渡之后,士如过江之鲫,纷纷游入浙江,涌入杭州:
——孟浩然、白居易、苏东坡、姜夔接踵而至,留下串串诗歌的珠玑;留下了苏堤、白堤两根琴弦;
——贺知章、骆宾王、孟郊、朱淑真、周邦彦、陆游、戴复古、刘基、宋濂、厉鹗点亮了文学的火树银花;
——高明、洪升、李渔则在一截水袖中抛撒人性的闪电;
——贯休、马远、赵孟頫、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以一支画笔唤醒山水与人之精魄;
——虞世南、褚遂良知黑守白,翰墨中凝结着霜雪情操;
——沈括以一部《梦溪笔谈》耸立起中国科学的里程碑;
——国学大师王国维如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荡的光芒......
然而,真正让我迷恋上杭州的,是一个年轻人写给杭州的一首词。
一首一千年前写下的词。
在他之后一千年,几乎很少再有文人骚客有写杭州的文字,他们就像当年李白在黄鹤楼前无奈地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这个年轻人来自杭州之南的武夷深山。
公元1003年,他20岁,第一次走出武夷山,一路北上,经杭州奔汴梁,赴京赶考,他希望自己能像父亲和叔父一样,延续这个官僚士族家庭的命脉。
没有想到,踏上杭州地,两腿注了铅。
钱塘的潮,西湖的荷,都市的车马,勾栏瓦肆里的丝竹,都向他发出同一个声音:“留下来吧,留下来吧!”
忘却了进京赶考,他留下来啦。
忘却了进京赶考,他结识了歌妓楚楚。
名副其实,楚楚楚楚动人。
他教她唱曲,教她弹琴。
勾栏瓦肆,依红偎翠,但他出仕的念头依然蠢蠢欲动。
又想身处繁华,又想进士及第,左右为难之际,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做幕僚。
有人带给他一个好消息:两浙转运使孙何与他叔父是同门进士。
朱门,被他叩响了。
孙府门禁森严,一介布衣岂能堂而皇之走进?
他想起了楚楚。
在他的调教下,楚楚已是三吴名妓,每每宴会必有人请她唱上一曲。
备上一杯香茗,铺就一纸好戔,楚楚托着香腮望着他。
闭目凝思片刻,他举笔挥毫,首创了—个新词牌《望海潮》。
誊写,谱曲,哼唱,拍板,教给楚楚唱。
楚楚的歌声惊动了勾栏瓦肆,惊动了三吴都会。
中秋夜。
孙何举办府会,邀请楚楚唱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楚楚宛转歌之,孙何目瞪口呆。
“此词何人所作啊?”孙何问楚楚。
楚楚说:“此人欲见孙相,恨无门路,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柳七是也。”
柳七?
是的。
第二天,孙何设宴款待了柳七。最终,他也没有接纳柳七。
然而,凭着《望海潮》这首投献之作,柳七名满天下了。
柳七原名柳三变,典出《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父亲为他取名为“三变”,是希望他既有庄重之仪表,又有温和之性情,同时还有威严的品格。
柳七的长兄名为柳三复,典出《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三复,既是书读多遍之意,也是谨言慎行之意。
柳七的仲兄名为柳三接,典出《周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昼日三接”指一日之间被多次接见,是受到礼遇和重用的意思。
尽管知道这段历史,我却还是想称他“柳永”。
因为每次提到“三变”这个名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柳家世代为官的荣耀,想到武夷山下三复、三接、三变这三兄弟被称为“柳氏三绝”的风光,想到一门多进士的辉煌。

然而,柳永自从他离开家乡武夷山之日起,这一切,都像是武夷山上缭绕的云雾一样,一点一点消散了。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后世描画了北宋社会繁荣的画面,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我们提供了北宋社会繁荣的珍贵记忆,那么,柳永的《望海潮》真实地再现了其所处时代的隆宋气象;仿佛是词中的《清明上河图》、词中的《东京梦华录》,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柳永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在《望海潮》中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清新的笔墨,浓重的渲染、尽数的铺陈手法,从不同角度把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湖山的秀美,江海的壮丽,街市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都一一呈现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北宋初期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成功地描绘了杭州这一“东南第一州”的太平盛世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你看,杭州地处“东南”,形势险要,交通便利;杭州山川壮丽,风景优美,兴旺发达,世人瞩目。街岸踏游,春日的弱柳,像一片嫩绿的薄薄烟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河水荡漾,柳色如烟,彩桥如画;小巷漫步,家家雅致的风帘飘逸,户户摇曳的翠幕如霞;城市房屋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居住着十多万户人家。词人通过“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写出了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用“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近浓淡、高低错落的景象;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有致在“烟柳画桥”之中,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十万人家”既是说杭州人烟稠密,人户之多,也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三句,是对“东南形胜”进一步铺展,着重写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你看,钱塘江岸,葱郁绿林绕沙路,茂密高树入云端。钱江之潮,天下伟观,其远出海门,细如银线;近如雪岭霜峰,重重叠叠如巘;声如雷霆,惊涛拍岸,激射震撼。江面宽阔,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天堑无边。一个“绕”字尽显古树郁苍犹如云雾、长堤迤逦曲折之态。“怒涛”二字,写江潮来势之猛,“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卷霜雪”,写出“怒涛”的具体形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怒涛卷霜雪”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是通过对杭州商业贸易和人们衣着穿戴民殷财阜状况的描述,进一步铺展市内的繁华:市面上店店铺铺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盈箱满柜的绫罗绸缎。人人竞比着富裕,争斗着奢侈浮华。“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富人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这也反映出杭州这个繁华都市早就滋生了穷奢极欲的一面。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望海潮》下片描绘西湖美景和人民宁静生活,先突出杭州繁华,后以夸耀作结。“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是指初秋、仲秋、暮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在《灵隐寺》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诗句。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是说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一个“弄”字,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字是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而这一切都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上,使词境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色香一片,如见如嗅。比如“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这两句,就巧妙地写出了杭州四序皆美、四季有花的美景,给读者留下了回味联想的余地,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最后三句尽显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词人才彰显写作目的就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望海潮》是投赠之作,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确实自古以来叫人魂牵梦绕。钱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一经柳永妙手点染,杭州之美,西湖之美醉人无数。 
善良的柳永没有想到,善良的钱塘百姓也没有想到,这首词传到北方,100多年后,金国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竟萌发了向南方用兵的野心。据说,最让他动心的是歌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他想亲眼目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于是,他派人潜入杭州画了西湖图,并题上一首诗: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发誓一定要把杭州并入金国版图。可惜完颜亮命薄,还没进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就在南宋境内的瓜州渡江作战时死于内乱,时年才四十岁。 
这两件历史大事,不可能因一首《望海潮》引起,但足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望海潮》的艺术感染力之大、传播力之广是罕见的。
后来,宋人谢处厚作诗道: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把一场侵略战争归结于一首词,自然耸人听闻,但不得不说,柳永笔下的杭州实在是太美了——

展开《望海潮》,满眼一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气象。商贾云集的古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沉浸在“夜夜歌声,户户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用他的妙笔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2020年6月10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作曲家简介:
莫凡,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49年生于浙江杭州。1969年到黑龙江边疆插队并自学作曲。1979年以优异成绩破格录取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本科。1984年毕业后,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至今。主要作品有:交响音诗《松·竹·梅》、合唱音诗《昭君出塞》、《华夏写意》、声乐组曲《和平涛声》、民族管弦乐组曲《彝山歌誉》、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二胡协奏曲《云的传说》、室内乐合奏《琵琶行》、女高音二重协奏曲《彩虹》、长笛与弦乐《醉花阴》、马林巴协奏曲《渔岛掠影》、叙事音诗《鹿母莲》、声乐套曲《爱心篇》、双二胡协奏曲《古道随想》、琵琶协奏曲《长恨歌》、歌剧《雷雨》、舞剧《二泉映月》等,一些作品在德国、法国、荷兰、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公演,受到热烈欢迎。作品《漂》、《夜曲》、《绿洲》在国内作品评奖中获奖。1993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朗诵者简介: 

姚锡娟,著名戏剧家、电视艺术家,安徽歙县人,1941年8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广东话剧院艺术指导,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62年,姚锡娟毕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至广州市羊城话剧团当演员。从艺四十余年,在数十部话剧中担任主角。1981年涉足影视译配工作,几十年来为数十部国外影视片配音。1985年因译配《血疑》中大岛幸子一角,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音演员奖和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1985年,首次播讲古典长篇名著《红楼梦》,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文艺节目奖。此后还录制了《红楼梦精选》、《屈原》、《桃花扇》等许多广播剧。1991年荣获中国话剧研究会颁发的"金狮奖"。1996年荣获广东戏剧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继1993年在广州举行 "姚锡娟艺术语言欣赏会"之后,2004年推出十张系列CD《回眸一笑》,汇集其语言艺术精华。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