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培养有幸福力的学生

 袁占舵 2021-04-17

名校——培养有幸福力的学生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五育并举,尤其是不要回避劳育弱化的不良倾向。郓城县南城中学之所以评选“劳动小能手”,是一种评价导向,并进一步设置校本化的劳动课程,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做到“五以”——以劳培德、以劳增智、以劳创美、以劳健体、以劳育魂。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就是有幸福力的人。反之,一个人“不堪大任”,就是从好逸恶劳开始的。

将五育并举理念付诸实践,走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口上”的“三上”尴尬。重视课程表达,并建章立制,持之以恒抓落实。“有一个误区——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大家都以为孩子好好读书就可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中大事小事不让孩子做,且美其名曰:怕影响孩子学习。”王金华先生一语中的,把这个不良倾向剖析得很到位。大家都“对标”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思想盲区”?

其实,劳动教育能厚植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能体验生活、体谅他人、懂得感恩、学会尊重、增强责任意识,这些都是孩子成人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的立德树人。劳动能促进深度思考,且能提高动手能力,能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促进智力发育。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升级版的自己”,世界所有的美丽都是用劳动创造的,这要成为“精神印记”烙入学生心灵深处。劳动可以锻炼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同时锤炼阳光心态,可谓:既强体又育魂。

南城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我们要厘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行动框架。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协同发力是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路径。不能仅仅靠学校教育,无论如何,离开家庭和社会的“土壤”,劳动教育也难以“茁壮成长”。构建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