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中医李力明治疗风寒外束气滞血瘀型头痛

 陈XUEBIN 2021-04-17

蒋某,男,54岁

初诊:2020年12月15日

主诉头痛5年,加重1月

现病史:5年前患者无诱因开始头痛,时发时止,每于受凉、疲劳或情绪不佳时发作并加重,发则持续2—3天,波及整个头部,呈针刺样疼痛,整夜不眠,无恶心呕吐。曾多次长沙某医院就诊,头部CT、MR等示无异常,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药(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去年在某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服抗焦虑抑郁药仍无效。近1月每天都发作,呈针刺样疼痛,难以忍受,伴恶心,无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食欲、睡眠欠佳,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舌下脉络瘀紫。

中医诊断:头痛 (风寒外束,气滞血瘀)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祛瘀

方药川芎茶调散合桂枝汤加减

川芎10g 荆芥穗12g 防风10g 细辛6g 桂枝10g

赤芍12g 薄荷6g 烫水蛭5g 醋柴胡15g 白芷12g

羌活12g 藁本12g

注:细辛、桂枝、薄荷后下(出锅前5分钟放),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与药同煎。

服5剂,水煎服,日1剂,大火烧开改小火20分钟,水煎2次,早晚温服。

嘱患者:1.避风寒,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2.不适随诊。

二诊:患者头部针刺样痛明显减轻,睡眠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醋柴胡15g 川芎10g 葛根20g 天麻15g 炒蔓荆子15g

羌活12g 防风10g 炙黄芪20g 钩藤 12g 烫水蛭5g

白芷12g 土炒白术15g

服7剂,水煎服,日1剂,大火烧开改小火20分钟,水煎2次,早晚温服。

三诊:头痛基本消失,睡眠精神状态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舌下脉络瘀紫减轻。

黄芪15g 桂枝10g 白芍15g 炒蔓荆子15g 金樱子20g

芡实20g 羌活15g 酒地龙12g 白芷12g 炒酸枣仁12g

土炒白术20g 茯神20g

注:桂枝后下(出锅前5分钟放),生姜3片、大枣3枚,与药同煎。

服7剂,水煎服,日1剂,大火烧开改小火20分钟,水煎2次,早晚温服。

后续回访患者头痛已痊愈,特别开心,对李医生连连称赞。

按语:此病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范畴。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1月。素有头痛,病久入络成瘀,时值寒冬,复感风寒,上犯巅顶,阻遏清阳,内瘀外寒,故痛呈针刺样。遣方用川芎茶调散祛风散寒,合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经脉;以川芎祛风活血止痛,薄荷、荆芥穗、防风疏散外风、清利头目,羌活、藁本、细辛共佐芎芷以治头痛,桂枝温经通络佐以散寒,柴胡疏肝理气,赤芍、水蛭入血分以散内瘀,白芷为引,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活血祛瘀之功。二诊:头痛明显减轻,故去辛、桂之温燥;加黄芪扶正补虚,葛根解表升阳,天麻祛风通络,蔓荆子清利头目。三诊:头痛基本消失。考虑病人久病体虚,以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健脾补肾,地龙易水蛭,取其活血通络、搜逐经络风痰之功,加茯神、酸枣仁、白术健脾安神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