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题解析】关于八省联考“辽宁卷”地理试题的解析

 风吟楼 2021-04-18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2019年四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片
1.甲、乙、丙、丁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 
B.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
C.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
D.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
2.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
A.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 
B.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
C.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
D.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

1.A 看图可知,甲三次产业比重相当,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说明经济水平最低,对应埃塞俄比亚;乙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发展条件差,对应以色列;丙三次产业比重顺序为三、二、一,符合我国现状,也是对中国产业结构认知的要求;丁二、三产业为主,结合选项,沙特阿拉伯符合条件,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条件差(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石油产业举世瞩目,旅游业发达。

2.C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转变;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人口减少不会必然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然条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微弱的,可以忽略。

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3~4题。

图片
3.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旅游      C.河流       D.交通
4.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④       D.④③①

3.D 由图可知,该市建成区位于道路交会之地,因此交通是建成区的主导因素,也可以理解为“火车拉来的”,与地形、河流关系不大;旅游的影响材料中未有体现。

4.B 审题干,滨水居住区强调濒临河湖,选②;仓储物流区要靠近交通干线和车站,便于货物转运,选③;旅游服务区应靠近公路干线,方便旅游大巴停靠和客流集散,选①。

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研究结果显示,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地的是(    )
A.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B.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
C.河北省大部分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6.为了降低种植风险,可以(    )
A.发展订单生产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小麦进口      D.改良耕作方式

5.B 由题意知,小麦面筋强度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四个选项中,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降水多,日照时数短,因此是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地。

6.A 由材料可知,种植风险主要是受市场因素影响的,因此要想降低种植风险就必先稳定市场,四个选项中,只有发展订单生产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源、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图为大原到残源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7~8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推测塬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    )
①逐渐分散  ②内部聚集
③均匀分布  ④零散分布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8.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沟头加固防护    B.沟道径流调控
C.面水沙集蓄       D.面植被恢复

7.B “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说明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地上,由于塬面受流水侵蚀的影响,不断被沟谷切割而破碎,平地也由大变小再破碎,因此聚落分布也由均匀变聚集再分散,有些聚落或搬迁或消失,最后只留下零散分布了。

8.A 由材料可知,大塬到残塬的演化,关键是沟谷的切割,要扭转这种趋势就要抓住要害,做好沟头防护,防治水土流失,使沟不再加长变深。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增长,海运业船舶大型化日趋明显,对化石燃料消耗越来越多。近年来,世界主要港口利用岸上电力为靠泊的大型船舶提供能源。据此完成9~10题。

9.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
A.提高了电力输送能力
B.增加了造船的订单量
C.提高了海洋运输能力
D.增加了港口的吞吐量
10.利用岸上电力为大型船舶提供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码头自动化   D.减少环境污染

9.C 船舶大型化扩大了船舶的装载量,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和造船订单量与船舶是否大型化无关;港口的吞吐量取决于港口本身的区位条件(水域条件、筑港条件、经济腹地等)。

10.B 有材料可知,船舶大型化日趋明显,对化石燃料消耗越来越多,对船舶运输本身来讲燃料成本上升,不经济了。岸上电力是为停靠期间的大型船舶提供能源的,它能够实现船舶节能减排、节约成本的目标,显然节约资源是主要目的。

研学小组对某地地层考察并采集岩石样品(1~6号由老到新),经过实验室植物孢粉鉴定、统计分析,可推断当地古气候环境及变化趋势。图4为样品分析后得出的植被类型及所占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片 图片
11.推测该地气候可能是(    )
A.由温凉向温暖,半湿润向湿润变化
B.由温暖向温凉,半湿润向湿润变化
C.由温凉向温暖,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
D.由温暖向温凉,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
12.推断现代气候与研究区古气候相似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藏北高原

11.A 有材料可知,1~6地层由老到新,从下而上可以推断当地古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看左图,该地针叶林比例占明显优势,常绿阔叶林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可推测该地气候由温凉向温暖变化;看右图,该地原来中生植被占优势,后来湿生植被占上风,可推知该地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变化。

12.A 该研究区有针叶林,阔叶林,沼泽植被,以中生、湿生植被为主,由此可知该地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与现代东北平原气候相似。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3~14题。

图片
13.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14.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13.D “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中三组侧碛垄③②①依次缩窄,能够指示冰川退缩状况。

14.D “堆积地貌”需要一定的堆积环境,坡度小有利于堆积作用发生和堆积物的保存,由此可知南坡坡度小于北坡;降水多,气温高,都导致风化和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堆积地貌的保存;海拔高低与堆积地貌保存是否完整无关。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15~16题。

15.M地位于(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16.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15.C 飞机到达M地时是当地时间22时,飞机起飞时M地当地时间是22-10(飞行时间)=12时,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17时,说明与M地有5小时的时差,经度差75°,因此M地经度是120°E-75°=45°E,位于俄罗斯。

16.D 旅游期间是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经历夏至节气(6月22日前后),关于夏至日前后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同一纬度),昼长相同;夏至日昼长最长,日出时间最早,该地日出时间是先提前后推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该地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6月14日接近夏至日,该地昼长是(22-12)×2=20小时,夜长4小时,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苎麻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一年栽植多年连续收获。某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二十多年前当地开始种植苎麻,并以家庭种植、手工作坊方式进行苎麻生产与加工活动。从业者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开展苎麻种植、加工、苗族传统刺绣服饰生产与销售活动。随着合作社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

(1)分析当地选择苎麻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原因。(8分)
(2)说明苎麻农民合作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3)评价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对当地的影响。(4分)
17.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图片
(1)推断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4分)
(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8分)
(3)分析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4分)
18.
(1)本题考查冷锋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天气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图片
单一气团控制,温暖干燥
过境时
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这里还应注意是7月的天气变化:气温下降,阴雨,大风。

(2)
图片
(3)
图片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在53°N~73°N,105°E~130°E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

图片 
月均气温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图片 
月均降水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图片
月均径流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
(1)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4分)
(2)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8分)
(3)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6分)
19.
(1)
图片

从上面图中多年平均气温和月均降水量(左右两图中的曲线)来看:勒拿河流域呈现出“雨热同季”的特点,即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都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

(2)
图片

从上面图中多年平均径流量曲线可以看出,勒拿河流域6—10月径流量较大,这与降水的月份分配大致一致,由此可知,降水是两种主要补给类型之一,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从图中还可看出,勒拿河6月径流量最大,而降水7月最多,气温7月最高,由此可以推断勒拿河另外一种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融化),而非冰川融水(夏季补给量最大)。

(3)

从“月均径流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勒拿河多年月均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多年月均径流增量负值也出现在6月,增量正值最大出现在5月。结合多年月均降水增量6月为负值,说明6月该流域降水呈减少趋势,降水补给河流量相应减少,使平均径流增量呈减少趋势(负值)。再结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可知,除9-10月气温略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月气温均呈正值大幅升高趋势,特别是冬春季节升温幅度更大,气候有变暖趋势,使得河流提前解冻,汛期提前,使6月径流量呈减少趋势(负值)。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