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树节】为什么植树、植什么树?(附树在高中地理中的三大难点和三大误区)

 风吟楼 2021-04-18
图片
图片

关于植树节

为什么植树节在3.12

真正将植树节作为一个专门的节日确立下来,是在1915年7月。在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图片
植什么树?
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

常见的有银杏树、梧桐树、紫薇树、樟树、油桐、柏树。


为什么要设置植树节?
图片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什么植树?

① 保持水土。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② 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

③ 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④ 清除空气污染。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图片
图片

树在高中地理中的三大难点和三大误区

1



“树”功能上的三大难点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功能。

01

“树”如何涵养水源?

“涵养”有修养之意,也有滋润养育之意,“涵养水源”则为后者。

“涵养水源”即养护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流失,绿化是水源涵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植被之所以能够涵养水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林冠截留雨(雪)水

林冠截留的水约占降水量的5%~10% ,这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林地土壤层。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林地土壤层。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林地土壤层。使得降水对地面的机械冲击力减弱,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林地土壤层。

(2)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

覆盖林地表面的枯枝落叶层,除本身具有很大吸水或截留降水能力外,还可避免地表土壤遭到降水机械冲击力,并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削弱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其截持的水量约占降水量的8%~10% 。

另外,森林下层的灌木与草本植物也能截流降水。

(3)林地土壤蓄渗降水

孔隙度越大的土壤越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森林土壤具有较大的孔隙度,从而加大了林地土壤的下渗量。降雨量的70%~80%被贮存、涵养于土壤孔隙内。

根据最新估,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02

“树”怎样调节气候?

(1)使温差变小

在白天,浓密的林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使温度不至于太高;晚上林冠也可阻挡热量逃逸,使温度不至于过低。与无林地相比,林地冬暖夏凉,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

(2)使湿度变大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汽,这使得林内的空气湿度比林外大。湿度的增加,则也加大了雾、露和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在条件相同地区,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一般要大20%至30%。

另外,森林还可对蒸发、风速等要素起到调节作用。

03

“树”何以能防风固沙?

(1)屏障的阻挡防风

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风力消散在枝叶的摆动上;一路被迫从林冠上越过。这样森林附近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

一般情况下,林带的防风作用是:在迎风面距树高5倍处风速开始减弱,在背风面距树高3-5倍处风速送到最低,以后则逐渐升高。

图片

(2)根系的盘结固沙

由于树木、灌木、草类的根系错根盘结,固着沙地土壤,使沙地不能移动,从而固定了沙地。


2



“树”理解中的三个误区

01

认为植树造林是万能公式

在地理各类问题中,植树造林似乎是解决问题万能公式: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可以植树造林,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植树造林,全球变暖的治理可以植树造林......

是不是哪里的环境问题、灾害问题都可以套上“植树造林”呢?

树木的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在400m以上,但在很多地区的降水条件并不能满足树木的生长。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如果一味“植树造林”,不仅气候干旱树木难以存活,还可能因种树而消耗大量的水源,造成荒漠化的加剧。

“植树造林”,也需要因地制宜。

02

误会森林只会减少地表径流

森林的林冠、枯枝落叶层可以对降水进行截留,而森林地区孔隙度较大的土壤也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以削减洪峰。

那是不是森林只会减少地表径流呢?

图片在一些地区的实验研究表明,森林不只是会削减洪水期的地表径流,在枯水期,森林土壤中涵养的水源则还可以补给给地表径流。如此,森林的功能可以说是调节径流,一方面削减洪峰,一方面增加旱季径流。

但森林与径流的关系十分复杂,也有专家得出与以上结论相反的观点。这与森林与降水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科学界有争议的问题。

03

感觉森林地区有机质比草地丰富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在我们的印象中,森林地区的生物量大,有机质自然要比草地丰富,其实不然。

图片

一般情况下,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归还到地表。

作《一路上有你》版《西北地区荒漠化、盐渍化》视频

试题链接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1~2题。

图片

1.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土地盐渍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河密布,交通不便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    

D.矿产资源贫乏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3~4题。

3.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4. 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图片

5.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6.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8.[2018·重庆二诊]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片

图A

图片

图B

图片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4CBCD

5. B    6. B    7. D 

【解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6.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7.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8.(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