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六十九: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愈反复咳嗽,咯粘稠痰3个月案

 德寿堂图书馆 2021-04-18
图片

汪某,男,80岁。初诊日期:2015年6月25日。

主诉:反复咳嗽,咯粘稠痰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出现咳嗽,诊断为“肺炎”,常规治疗后仍有反复咳嗽,咯粘稠痰,色或黄或白或黄白均有,遂求诊于我处。

刻下症:咳嗽,一天咳嗽十余次,每天均有发作,咯黄白粘稠痰,走路时常出现喘憋,怕热,汗多,无胸闷,大便日2-3次,成形,不干不稀,夜尿2-3次。

查体:体型偏瘦,面色油红。舌淡暗,苔根部黄厚腻,脉细滑。

图片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说:“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笔者临床体会到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是:汗出而喘、咳嗽、烦渴、舌红,脉滑数者。本案中患者走路时常出现喘憋,汗多,咳嗽,咯黄白粘稠痰,怕热,苔根部黄厚腻,脉细滑。符合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麻杏石甘汤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笔者临床体会到《千金》苇茎汤的主要方证是:咳嗽,咳吐黄稠痰或脓腥臭痰,胸满,肌肤甲错,舌暗,舌有瘀斑瘀点本案患者症见咳嗽,咯黄白粘稠痰,怕热,舌淡暗,苔根部黄厚腻,脉细滑,符合《千金》苇茎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千金》苇茎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咳嗽 麻杏石甘汤证 《千金》苇茎汤证。


治疗: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

炙麻黄10g,石  膏20g,杏  仁12g,芦 根20g,

薏苡仁18g,桃  仁12g,冬瓜仁12g,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注:因医院药房不备苇茎,故用芦根代替)。
此为笔者早期的医案,炙麻黄,若改成生麻黄,石膏用生石膏,并且用至48g,疗效会更好!

患者自诉“很管用”,服药3-4天后诸症状减轻,6天后咳嗽、咯痰、喘憋即痊愈。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明·方有执称“易桂枝以石膏,为麻黄汤之变制”,其《伤寒论条辨》中论述:“盖伤寒当发汗,不当用桂枝。桂枝固卫,寒不得泄,而气转上逆,所以喘益甚也。无大热者,郁伏而不显见也,以伤寒之表犹在。”故用麻黄宣肺,杏仁定喘,甘草和中,石膏解热而下喘。清·尤在泾指出此方为肺有郁热,其《伤寒贯珠集》认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肺中。”清·唐容川《伤寒论笺注补正》亦说:“此一节言发汗不解,邪乘于肺,而为肺热症也。”综合以上观点,伤寒发汗而表邪不解,故仍汗出;邪不从表而出,反入里犯肺,邪热壅肺,故上气咳喘;热盛于内,故外热较轻。笔者临床体会到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是:汗出而喘、咳嗽、烦渴、舌红,脉滑数者。本案中患者走路时常出现喘憋,汗多,咳嗽,咯黄白粘稠痰,怕热,苔根部黄厚腻,脉细滑。符合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故用之以宣肺解表,泻热平喘。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此方具下热散结通瘀之力,而重不伤峻,缓不伤懈,可以补桔梗汤、桔梗白散二方之偏,亦良法也。”日本·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记载:“<魏>(魏荔彤)肺痈欲成未成之际,图治当早者也。苇茎与芦根同性,清热利水,解渴除烦;佐以薏苡仁,下气宽中;桃仁,润肺滑肠;瓜瓣,亦润燥清热之品。再服当吐如脓。可见为痈虽结,而脓未成,所以可治也。”临床苇茎难得,故用芦根代之,瓜瓣多用冬瓜仁。笔者临床体会到《千金》苇茎汤的主要方证是:咳嗽,咳吐黄稠痰或脓腥臭痰,胸满,肌肤甲错,舌暗,舌有瘀斑瘀点本案中患者症见咳嗽,咯黄白粘稠痰,怕热,舌淡暗,苔根部黄厚腻,脉细滑,符合《千金》苇茎汤的方证,故用之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方证总结
图片

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是:汗出而喘、咳嗽、烦渴、舌红,脉滑数者。

《千金》苇茎汤的主要方证是:咳嗽,咳吐黄稠痰或脓腥臭痰,胸满,肌肤甲错,舌暗,舌有瘀斑瘀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