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亮抗癌之路 | 得了肺癌没救了?这些“肺”话一定要听!

 zjshzq 2021-04-1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癌症死亡300万人,均为全球首位且远超其他国家。其中,肺癌在我国2020年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可以说是中国头号癌症杀手。

为提高人们的防癌抗癌意识,本期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副主任张毅谈一谈肺癌的筛查、治疗和康复。

话说是“肺”

我到底得没得肺癌?

早期肺癌症状非常隐匿,大部分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属于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病灶。尽管罹患癌症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确,但明确常见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推进肺癌筛查工作对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图片

图1  常见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
尽管吸烟是罹患肺癌的重要驱动因素,但不吸烟的肺癌患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其中不乏被动吸烟、周边环境、生活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不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人数增加也可能与遗传、生物和内分泌因素等有关。不吸烟的人也不能排除罹患肺癌的可能性,因此每年定期进行筛查很有必要

2

咳嗽、胸闷是肺癌吗?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也有“咳嗽、胸闷”的首发症状,具体情况需要专业医生鉴别。如果为刺激性干咳,几周不愈,甚至持续1~2个月,提示有可能存在肺部肿瘤,患者需要警惕

3

如何发现早期肺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  肺癌筛查手段(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图片

在以往的筛查中,多选用胸片X线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只能发现2cm以上的病变,漏诊率高。目前,筛查肺癌的最佳手段是采用低剂量螺旋CT,研究显示低剂量螺旋CT能使高危人群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提高70%。
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X线、CT检测都会产生辐射,认为进行这些检查对人体有害。其实,作为筛查手段采用的低剂量螺旋CT,辐射剂量约为常规剂量的1/6,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
对于一般高危人群若没有明显病变,每年做一次胸部CT即可。对于肺部有结节且不能辨别良恶性的人群,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4

查出肺结节,切还是不切?

随着CT筛查的普及,在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中发现肺结节。肺结节是否会癌变,需不需要切除,与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倍增时间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肺内小于2cm的病灶,都称为“肺结节”,可进一步分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图片

图3  肺结节影像
此外,磨玻璃结节在两种情况下,瘤细胞得到滋养进一步生长,需要额外警惕:一是结节周围有血管伴行、穿行;二是结节靠近肺表面胸膜,有比较丰富的毛细淋巴网。
总之,肺结节不一定是肺癌。如果大家在体检中发现大于8mm的肺结节,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即便确定是早期肺癌,也不用过于恐慌,通过胸腔镜等手段只需切除1~2个肿瘤覆盖的肺段,既能达到根治效果,又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肺”比寻常 

都是肺癌,有何不同?

50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几乎活不过半年。患上癌症就意味着死亡,而今天,随着靶向治疗、微创手术等技术的进步,肺癌患者不仅有了长期生存和临床治愈的可能,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1

哪些患者需要基因检测?

我们常说的基因检测,就是使用分子检测技术从标本中检测患者驱动基因的突变状态。驱动基因是诱发和维持恶性肿瘤的分子改变,也是预测靶向治疗对进展期肺癌疗效最有用的生物标志。早期(I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一般就能治愈,因此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但整体来说,大部分患者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后续的临床治疗

图片

图4  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类型

2

早期肺癌如何治疗?

肺癌越能早发现,治愈率越高,肺癌I期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根治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如果进展到晚期,不仅治疗困难,而且花费高、预后差。曾有专家算过一笔账:局部晚期肺癌即便手术,平均存活2~3年,这期间需要多次放化疗,甚至靶向和免疫治疗,到去世时需花去50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但如果他在早期阶段使用胸腔镜去除肿瘤,只需7万元左右,无需放化疗就能治愈,一辈子不复发。
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患者术后一般3~4天就能出院。胸腔镜手术分为单口、二口和三口,但临床中也有大量患者仅借助2~3cm的小切口就能顺利切除肿瘤。

3

切除肿瘤就“万事大吉”了?

根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肺癌可以分为I、II、III、IV期,每一期又可以分为A期和B期。
经过胸部CT筛查出原位肺癌、微浸润肺癌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根治后,不需要术后化放疗,即可达到临床治愈,一般不会转移。如果是浸润癌患者,即便处于I期,以后仍有10%~15%的几率会复发或转移。对于这类患者,需通过随访复查识别风险。对于II期患者,需行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必须定期复查。
脑转移还有救吗?
晚期(IV期)肺癌往往会出现转移,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脑转移,可能引起脑部周边水肿,形成脑疝,患者生存率很低。但随着药物技术的发展,肺癌脑转移患者积极地对症治疗,同样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如果脑转移为单发或病灶在3个以内,可行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疗(伽马刀)、全脑照射等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可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近些年,部分靶向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肿瘤,最大限度地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骨转移怎么办?
除脑转移外,肺癌最常出现的还有骨转移,累及股骨、脊椎等。骨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不大,但如果肿瘤侵蚀到胸椎或腰椎造成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非常差。此外,这些患者需经受难以忍耐的骨痛。

骨转移一般采用靶向药物或双磷酸盐治疗。通过每月输注一次双磷酸盐,可促使血液中钙离子修复被癌细胞侵蚀的椎体。而缓解骨痛,除使用局部放疗、局部手术灌注水泥固定椎体等方式外,最常用的还是止痛药物。

图片

图5  三阶梯药物止痛法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吗啡是毒品,许多患者宁愿硬抗也不用药,但其实欧美医生在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时,更多考虑患者生存质量,通过规范合理的三阶梯药物止痛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

“肺”常放心

我与肺癌怎么共存?

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能产生胃肠道反流等毒副作用,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如果患者营养不佳,可能影响后续治疗。因此,营养支持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非常关键的手段,可考虑补充谷氨酰胺、ω-3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此外,我们注意到,肺癌患者术后同样可能出现抑郁崩溃、不愿出门的情况,以致原本疗效确切的治疗最后收效甚微,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非常重要。除了家属给予关心爱护外,医生也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增加其对抗癌症的信心。

专家简介

图片

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  主任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诊疗中心  执行主任

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  秘书长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教育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  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