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立大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有的人踏浪而行,春风得意,有的为内卷所困,进退两难。春风得意的是「君子」,因其志存高远,行有所止,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才能够不被外物所影响,安安心心做手里的事情,结果量变到质变,成功随之而来;进退两难的则是「小人」,因其心无定向,往往为功名利禄所累,什么热门做什么,生怕错过了机会,所以才不断地「换跑道」,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02. 不自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都教弟子什么呢?这里写得很清楚了,文、行、忠、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则能见闻广博,触类旁通,有聪明之资。儒家讲的是「修身」的学问,是日用常行,待人接物;因而,重要的不是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是你做到了些什么。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举不动,不言不行,都是教诲;做学生的除了要听老师讲,还要仔细地观察、模仿、反思老师,一言一行中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够体会与吸收老师的思想。忠,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朱熹的注解是「尽己之心」,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换言之,你只要不自欺,就做到忠了。然而,遗憾的是,人有很多时候是被利益所驱动,明明知道有违良心,但还是会当做没看到,先欺骗自己,然后再去欺骗别人。人无信则不立,对人对事要讲信用,不要有一丝欺诈。信是「忠」的外在表现,你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就不会愿意去欺骗别人了。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读《论语》里「述而·第七」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