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毓老师 | 学知识不为了用?那拿来干什么

 花间一酒壶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毓老师晚年照片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译】:孔子说:“君子的爱心周遍顾及别人,进而做到不偏爱同党;小人的心思偏爱同党,却不周遍顾及别人。
【毓老师说】:此章谈君子与小人之分别。

“周”,周遍,“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篇》),“君子不党”(《论语·卫灵公篇》),“义之与比”,义之与亲。

“比”,偏爱同党。党同伐异,徇私。几个人总在一起,偏比成不了大事。朋比为奸。

谁说谁好,谁骂谁坏,都不必信,一笑置之。谁代表真理?应一视同仁,不专喜欢谁。

明理,不听闲言闲语,就检讨自己。

学知识是为了运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译】:孔子说:“学习了道理,不能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就会被所学束缚;仅仅思考,不能进一步学而时习之,就立定不住。

【毓老师说】:此章讲学思并用。“学而不思”,自欺;“思而不学”,光思考而不练,不妥当。

“思”,心田,“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悟,吾心,思而得通。“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精心寻思,学思并用。

如是口耳之学,乃是“入乎耳,出乎口”,不足为学。

《荀子·劝学篇》云:“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思而不学,则事无征验,疑而不能定也。”

《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而不思,迷惘无所得。

《论语·卫灵公篇》中有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徒思之无益。

 君子需拥有真知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篇》


【译】:孔子说:“强烈批判不同于自己立场的言论,这有危害呀。”

【毓老师说】:没有真知,就只能骗人!注解只能当作参考。

马一浮谓:盖“端”必有两,若攻其异之一端,则有害,还需求其同之一端,则诸子百家,皆有同之一端。即《易》所谓“天下一致而百虑,殊涂而同归”,诸子之道术虽不同,而其旨则一。

“攻”,攻击。“攻乎异端”,攻击不同观点之事,有害。

“君子不器”,无所不容,《易·系辞下传》有“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
图片
图片

爱新觉罗·毓鋆

一代大儒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溥仪伴读。跨世纪最后一位通经大儒,孔子儒学两千五百多年以来集大成者。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裔孙,与清末代皇帝溥仪同年出生,六岁开始入宫伴读,虽出身皇族,却批评封建帝制。1947年到台湾后,曾创办天德黉舍,后改为奉元书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