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武||洪洞大槐树移民系列(续)

 文史艺苑 2021-04-19

(四)

移民纪实

明朝移民的民源主要以山西省晋南为主,移民安置以战争、重灾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为重点,其次为朱元璋家乡地区的安徽、江苏、湖北,湖南一带。民永乐的移民,又增加了都城北京周边的扩充,而对于北方却是以籍民为军的形式为主体。

明政权刚刚建立,元帝后裔仍然南下骚扰,边境还不稳定,为此,对于北方却实行窄乡迁居宽乡,召无田乡民垦辟,每户赐50亩,另给2亩菜地,有余力者不限顷亩,并规定减免三年租税。同时规模较大地进行籍军,“三分防守,七分屯田”。

查《民实录》《民史》资料,户部编伍移民塞外的主体寥寥无几,籍民屯田记录却比比皆是,例:“洪武28年8月,冯胜、傅有德率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又东胜,立十六卫”。给山西兵民十万,钞各三十锭,令置牛屯田。”

“洪武28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12万6千6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从正史资料来看,虽然未明确提及大槐树移民,但全国各地百姓均盼望能从整理的民代档中发现自己的根族在洪洞大槐树,但正史记载迁平阳府民的地址却有明确数处。最准确详细的记录,却是民 国之年收集的“地方志载录”,还有民间辑访、反溃回洪洞的牒谱(家谱、族谱)、墓碑文、祠堂文等是最有力的佐证。证明洪武,永乐年的移民主要就在:

河南:彭德、怀庆、开封、归德、河南、汝宁、南阳各府涉及91县。

河北省:除在洪武年大批迁徙外,永乐年京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后,为捍卫京畿之安全,巩固民朝中枢,再次迁民北京、真定,顺德、大名、保安州府共涉及75县。

(五)

移民实况

山东省:主要有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莱州府、青州府等最多,涉及62县。

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省:安徽是朱元璋的家乡,他起兵于此,几十年转战于江苏与此,与元军、别支农民军作战,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的残景。明朝建立,首先往此四省有关的毫州、凤阳、安庆、徐州、南京等州、府、县、市,共涉及24地。

陕、甘、宁 等省:扩廓贴木儿父子势力强大时,首先是定陕西,与陕西李思齐军数次大战,造成民众大幅减少,为此往此地迁民,涉及韩城、白水、绥德、吴堡、天水、榆林、宝鸡等32地。

遍览上千百之牒谱、墓碑、祠堂文资料,由布政司编伍发迁指定山西省境内的寥寥无几,亦发观交城、太原、平定、祁县几处。但不多。最稀罕的是在雁门关南发现有柳容氏族迁往代县正下社村的一支。而雁门关北的主支移民无发现一族。

据作者分析:家乡千百里的人居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来源:一、我地历来是荒漠大源,战争之地,民无定所,历朝历代也曾安置居民于此,但由于战乱,难以稳定,即有,也是无多。二,元军退败大漠,有汉人参兵者,或不愿再随军者,留守本地。三、明王朝建以来,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塞外设立卫、所制度,曾迁平阳民“选民丁、立都所、置卫屯田”。三分防守,七分屯种,别立户籍,由国家分给土地自养,平时有战事归路所卫军官操练,统领。后来边防逐年平稳,并规定可娶妻生子,百户分牛40头和应有农具,每户授田50亩,征粮12石,余粮归卫、所军自支。边防军粮,屯田均得到保证。明政府赞奏:“养兵百万不费万姓一粒米。四、塞外农民,均有一姓村和大姓村的很多,但族内多缺家谱,寻根需访祖、本族很少有大槐树的记载,据《洪洞县志》载:最早迁出大槐树的氏族,至1988年,最多24代,作者十多年来研究家谱,按生子早,生子迟平均,得出每辈以26年计的一个公式,基本与明初移民时间吻合。塞外很少有上二十 代此辈分的家谱,充分说明后耒的人居均为周边省份二次、三次转迁、散迁、再迁而来。

(六)

明代移民的历史意义

明代的大移民高潮历经了三个朝代五十年,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为此,全国各地很多人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一问便说是从洪洞而迁来,对此,要有一个明的概念:对所在一地家族一次追溯不到20代左右的,尽管都是洪洞后裔,但绝不是官府指定编伍落迁的主支移民,而是二次、三次以至多次的再迁徙。

这次移民,虽然其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劳动力得到解决,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口迅速增长,逐渐取得国泰民安。这就是大移民国策的功绩。以人口一项看,洪武14年全国人口5987万,到洪武二十六年增至6540万。

洪武元年的耕地面积仅仅入770顷,到洪武13年为180万顷,到洪武24年为387万顷,到洪武26年为850万顷。二十六增加了一万二千倍,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到元朝的没落和战争的无情残酷。

明朝的移民,迅速使社会繁荣起来,以后的二百几十年间,人口亦快速增长,建制亦以征粮征税定等级,很多州、县也在日趋升级。因此说:明朝移民的历史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移民中的三个土典故:

洪槐:移民时,是户部有计划的统一行动。逐户逐人登记,发给“凭照川资”,走时一般都是热天,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依依惜别,频频回头,都指着大槐树告诉孩子说:这就是我们的故乡。以后回来,看到大槐树就看到了自己的家。很多人家走时都挖一苗刚出土的小槐,带到目得地,将他移载到住所周围,取名“洪槐”。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一种叫作洪槐的槐树,那就移民时一同移过去的。

解手:不论何时,都有反抗之人,迁民时有部分不愿意离去的人,官兵强迫将其用绳子串了起来,押解上路。途中,有想大小便的,便报告说:“官爷,解开手,我要方便。”时间长了,这些话就趋 于简单化,一说“解手”,押解人员就明白是要干啥,后来“解手”就成了方便的代名词。

打锅:这里有个习俗:远离搬家时就将家中的主锅打碎,姓氏大的家族,将碎片兜至集合地,扬在地上,各家捡上一片,保存起来,作为归宗认祖的记念,为此后来流行下“外边拾生鉄,家里打乱锅”的俗语,慢慢有人把它误贬为不过日子的话语。

作联:

        冬去春来望洪洞应兴离国感

        水源木土居他地犹动故乡思

作者简介

陈武, 山西省山阴县人,现居太原。山阴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山阴县文史协会副会长、山阴县文联学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百强诗人,获“神州当代优秀文学家”称号。《杨庄村志》主编。有数百篇、首、副文章、诗词、楹联刊登于国家、省级、市县级刊物杂志上。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作者提供的照片多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

*陈武||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系列

*陈武||纪实——一个远去的行业:典当

*陈武||出口

*陈武||出口(续)

*陈武||“人民作家”赵树理

*陈武||杭州西湖记略

*陈武拜谒岳飞诗两首

*英雄的武汉——陈武

*陈武七律两首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