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列腺癌的中国目前现状是什么?有什么分布特征?哪些危险因素?

 成靖 2021-04-19

自1995年起中国抗癌协会倡导了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1年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今天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需要每个男性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相关内容来自于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和“中国知网”文献检索)

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现状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世界男性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资料显示,前列腺癌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占男性恶性肿瘤中的3.35%,在因恶性肿瘤导致男性死亡中占2.1%

因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指数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工作中或者体检中对于超过50岁以上男性常规进行前列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我国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

再来看看全球,2020年12月全球公布的一项癌症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以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最为常见,前列腺癌高居新发病例第2位。而在死亡顺位中,前列腺癌位居肺癌、肝癌、结肠癌和胃癌之后,位于第5位。

中国前列腺癌的分布特征

2000年至2014年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的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3.9/10万增长至2014年的10.65/10万平均每年增长约7.1%。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PSA筛查的大力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逐年增加趋势。

前列腺癌的中国目前现状是什么?有什么分布特征?哪些危险因素?

预测2040年中国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可达到20万例,死亡12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条件不同,在我国各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地区增长快于城市地区,2000年至2005年间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2.3%,而随着认识提高和后2005年至2014年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8%。我国东部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和国际癌谱相一致。

中国前列腺癌的生存情况

在过去的10余年间,中国前列腺癌生成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然和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5年生存率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欧美等国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大都在80%以上。目前我国统计的2010-1014年期间生存率为69.2%!

中国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基因与家族史、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其中,可将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视为可干预因素,将年龄、基因和家族史视为不可干预因素。

有研究显示使用大豆食品可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主要是全大豆食品、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和未发酵大豆食品。而发酵大豆食品摄入量、总异黄酮摄入量和循环异黄酮与前列腺癌风险无关。番茄红素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同时有研究证明大剂量微量营养素摄入,包括β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硒等元素,可以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前列腺癌的中国目前现状是什么?有什么分布特征?哪些危险因素?

总结一下,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预期寿命的提高、生活方式的 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水平改善,前列腺癌发病率近 些年上升趋势明显。前列腺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 地区差异性及年龄相关性,城市高于农村,经济 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我国前列腺癌的生存预 后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而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 尚不详,目前认为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治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晚期患者 通常预后不佳,当前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特点开展 PSA筛查、早诊早治以改善生存预后。我国逐渐步 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前列腺癌的疾病负担将进一 步升高,在未来肿瘤防控中应当重点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