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穴与真理的探索

 魏春田 2021-04-19
柏拉图的理论中有一个关于洞穴的比喻,用洞穴中发生的虚拟故事,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
故事的内容是,一个洞穴,有很长的走廊,微弱的光透进来。一群脖子手脚被缚的囚徒自小生活在山洞中,只能看见一边的洞壁。洞壁的另一边有火,火光的前面,站着很多人举着各种怪兽的人。火将怪兽的影子投在洞壁上,囚徒只能看到在洞壁上晃动的影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囚徒便将所看到的影像,当成了真实的世界了。
有一天,一个囚徒挣脱了束缚走出洞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自然也就认识到洞穴中怪兽的影像,不过是一种幻觉,而真实的世界要美丽很多。当他再次回到洞穴之中,把自己所看见的世界告诉那些囚徒时,囚徒们不仅没有相信他所描述的世界,反而认为此人是个神经病,甚至有被群殴毙命的可能。
柏拉图的洞穴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受限于自己的环境,一生只看到的洞壁,世界就只是洞壁,如果只看到火把,世界就只是火把,这与我国“井底之蛙”的比喻有相似之处。受限的认识要走出困境,面临的不仅有自然的挑战,而更多来自人类自己的挑战。
第一个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的人,就如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毫无疑问是个勇敢的人。当沿着长廊走出洞穴,展现在他面前的不同影像,不断地在改变着他对世界固有的认知。于是原来的世界逐渐在消失,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形成。当走出洞穴看到阳光,看到绿水青山,鸟鸣鸡叫,新的世界诞生了,走出洞穴的人也获得了新生。
在柏拉图的世界里,走出洞穴的人便是哲学家,他们是智者,更是贤人,他们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人类最高的目标,善的存在,但他却愿意冒着被殴打至死的风险回到洞穴中,去唤醒那些仍在洞穴中囚禁的人,希望能与他们一起去探寻真理,认识一个真的,活生生的世界。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所做的事情正是去唤醒一群囚徒,然而那些囚徒宁愿做囚徒,醉生梦死也不愿意被唤醒,于是将搅扰了他们黄粱美梦的苏格拉底送入了坟墓。苏格拉底之死便是追寻真理所要付出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