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科院的老师把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发到网上时,无数网友破防了,有人读着读着眼泪忍不住往下流。 从交不起学费到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用了22年的艰苦奋斗。 从中科院博士到此后的人生下半场,这条路他需要用更坚强的意志去开拓。 相比于别人在论文致谢部分对老师的极力赞美,黄国平却显得有些另类。
世间有苦,但不曾听闻这种至苦,倘若不是这篇《致谢》,谁又能想到一个风光无二的博士背后,会藏着让人听而流泪的故事。 出身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回到黄国平的少年时期,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日后居然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到博士的位置。 毕竟这对于一个处在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比白日梦还要遥远的事情。 黄国平出生在偏远农村的小山坳里,父亲很少回家,除了必要的见面,其他时间往往是在外面,家里全靠母亲维持。 2001年,12岁黄国就读于炬光小学六年级,或许是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这年,母亲抛下他和父亲离开了家。 这场变故,给原本贫穷但尚能维持着最基本结构的家庭,撕开了一条裂缝。 母亲的离去导致家里失去了一半的劳动力,这让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父亲忙于工作,经常在外,无闲照顾黄国平。有时儿子病得去不了医院,他也仅仅是匆忙赶到家里,留下勉强住够医治的钱便离开。 自幼无人关顾的黄国平被寄养在婆婆家里,母亲的狠心离开,父亲的忙碌,让他只能把内心的空虚寄托在读书上面。 养猪、抓黄鳝、钓鱼,这些都成了黄国平的生活经济来源。或许是早已习惯用知识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忙于生存之外,黄国平始终没有放弃读书,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成绩是这个少年为数不多,甚至唯一可以拿出来炫耀的点,毕竟放眼望去,村子里似乎没有哪一家的生活比他更差。 13岁那年,黄国平考上了大寅镇中学,在欣喜自己考上一所不错的初中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学费的增加,而这,恰恰是家里最缺乏的。 物质上的贫穷带尊严上的无助: 因为拖欠学费,经常被老师叫去谈话; 每逢下雨天,买不起雨伞,只能湿漉漉地去上课; 夏天光着脚,冬天穿着漏风的薄衣,走在座位通往讲台的过道上,让他羞愧难当。 家里巨变、贫穷、尊严受挫,这一切都让这个少年好几次萌生了自杀的愿望,或许是怕照顾自己的婆婆伤心,又或是没有自绝的勇气,在挣扎许久之后,他始终没有下得了手。 初中三年,每次考试获奖学金的名单上必定会有黄国平的名字,数额不大的奖金和满墙的奖状,让他在这尊严备受煎熬的这三年里寻得一丝安慰。好心人的资助加上奖学金、以及日常工作赚的钱,黄国平勉强完成了初中学业。 2004年,黄国平考上仪陇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改变自己一生的“贵人”,也彻底成为了游荡在人世间的“孤儿”。 “孤儿”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费更加昂贵,对于其他家庭而言,这笔钱并不算什么,但对于连生活都无比拮据的黄国平而言,却是一笔怎么都拿不出的“巨款”。 无奈之下,他找到学校的老师,希望能和初中一样先上课后交费。 或许是这个男孩的身世打动了在场的人,得知黄国平的家庭情况后,仪陇中学的校长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而且还帮忙找到胡先生一家,对方表示愿意资助黄国平读书。 不仅如此,黄国平还在这所高中遇到待自己如亲弟弟的邱浩老师以及他的妻子,邱浩老师教会黄国平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师母则对他无微不至。 也正是感受到这些人的温暖,在高中期间,黄国平的学习成绩越发优秀。 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美好,以至于让他一度忘了自己曾经悲痛的过去,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2006年,黄国平的父亲交通事故去世。那天,他哭得失去神志,那个每每在自己病重时出现的男人,再也回不来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同年,那位照顾了黄国平十几年的婆婆,也相继离世。 “我真的是无能为力,想给婆婆办个体贴的葬礼都没办法”,一想起去世的婆婆,黄国平的内心就会涌现出难以形容的悲伤。 家里早已贫穷到极致,婆婆落葬时除了一副薄到不能再薄的棺材外,一无所有,留下来的唯一财产,只有一条名叫小花的黄狗,是父亲和婆婆的“守墓人”,也是黄国平最后的寄托。 在他前往县城读高中的三年,小花也不知命终于何时何处。 从这一刻起,黄国平结束了被亲人照顾的人生,举目无亲的痛苦,莫过于此。 在黄国平居住的村庄,虽然大家都过并不是那么富裕,但像他这样的遭遇却极少。在村民的眼中,黄国平就像一个被老天爷抛弃的孩子,说不定某天就会消失在这尘世间。 一无所有接连的打击让黄国平崩溃,失去了生活的希望,2007年的高考,他发挥失常,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黄国平的学习生涯到此就结束了。 幸运的是,如长兄般的邱浩老师不忍心他就此荒废,在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资助黄国平复读。 人生如寒冬,世间有暖阳。 邱浩老师夫妻二人的举动无疑给了黄国平巨大的鼓舞,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南大学。 黄国平满怀欣喜,一边打工为将来的学费做准备,一边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他希望把录取通知书拿给邱浩老师夫妇看,以报答他们的恩情。 然而,还没等到录取通知书的到来,邱浩老师就因一场意外不幸去世,留下妻子一人。师母对丈夫的离去悲痛不已,整日以泪洗面,最终因伤心过度而去世,不到30岁。 在经历失去亲人之后,黄国平又一次经历了失去“兄长”和师母的痛苦。 命运就像一把擀面杖,对着毫无反手之力的黄国平反复蹂躏,他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人间至苦,却又不得不在喘息之间寻找求生的希望。 2008年,在那个被悲伤吻过的秋天,黄国平孤独一人踩着归根的落叶,踏上西南大学的求学道路,这一年,他19岁,除了那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外,什么都没有。 ![]() 终有所成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抱怨自己的人生有多苦,可再怎么苦,也很难和黄国平相比。 在黄国平的身上,有着一种明显的调和:悲伤的现实和乐观的心态。人生前19年,他失去了母亲、父亲、婆婆、甚至是邱浩老师和师母,这种残酷的现实搁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早已崩溃。但他却坚持了下来,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这一世”,这是黄国平在论文致谢中所写的一句话,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在苦难之后的顿悟。 在大学期间,黄国平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是因为邱浩老师,还是自己喜欢,他也说不清楚。 ![]() 四年的大学生涯,黄国平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他的人生除了学习和生活之外,没有过多的想法。皇天不负有心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他最终拿到了保研的资格。 2012年,本科毕业的黄国平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 直到这一刻,黄国平才感到自己的命运已然改变,从大山的寒门学子到如今的高材生,这一路走来,他数不清自己有多少词因为现实的压力差点抗不过去。 ![]() 在中科院自动化所里,黄国平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宗成庆,他对黄国平悉心培养,努力将其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 2017年,黄国平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中科院博士学位,还被腾讯公司录用。他将自己前半生经历浓缩成为论文的致谢部分,让观看的老师为之感慨。 ![]() 最好的证明时隔两年,当初观看黄国平论文致谢的那位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们好好读书,将这篇《致谢》发布在网上,迅速引起人们的热议。 有人惊叹:什么是寒门学子,这就是寒门学子,百折不屈; 也有人感慨:相比于黄国平的人生,我无疑是幸福的。 ![]() 当人们为黄国平的事迹而感动时,有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
![]() 恰如《致谢》里面所讲的那样,黄国平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当他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头再看,却仿佛只是在昨天。 人生很长,需要莫大的勇气去坚持,人生很短,一个小小的坚持也许就会改变一生。那些曾经差点迈不过去的困难,如今以铸成他面对未来的坚强和勇气。 在互联网上“读书无用论”满天飞的今天,黄国平的事迹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读书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对于寒门学子而言,却是最简单的出路。 ![]()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只管往前走,时间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借用黄国平博士的寄语: 愿所有努力的孩子,都能终有所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