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 | PNAS:miR-31基因敲除对大鼠食管癌发展的抑制作用

 转录组 2021-04-20


编译:Tigobin,编辑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MicroRNA-31miR-3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高表达,这是一种与饮食中锌缺乏和炎症有关的致命疾病。在缺锌促进大鼠食管鳞癌模型中,在N-亚硝基甲基苄胺暴露后miR-31表达上调、癌相关炎症和食管鳞癌负荷较高的情况下,全身应用抗miR-31可使食管鳞癌的发生率从85%降至45%(P=0.038),并且miR-31基因敲除抑制了食管鳞癌的发生(P=1×10−6)这些缺锌大鼠的转录组学、基因组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miR-31基因敲除消除ESCC的分子基础。研究者确认EGLN3(已知的核因子NF-κB的负调节因子)作为miR-31的直接靶点,在肿瘤抑制因子EGLN3和上调的NF-κB控制的炎症信号之间建立了一种功能联系。癌基因miR-31EGLN3下调和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人食管鳞癌中有记录。miR-31缺失导致miR-31相关的EGLN3/NF-κB抑制炎症途径。ESCC、锌缺乏的miR-31-/-大鼠食管没有显示出基因组不稳定和有限的代谢活性变化VS缺锌野生型大鼠的显著突变负荷及ESCC相关代谢变化。这些结果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miR-31的表达是食管癌发生发展所必需的。

论文ID

原名:Abroga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development in miR-31 knockout rats  

译名:miR-31基因敲除对大鼠食管癌发展的抑制作用

期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F:9.58(综合性1区)

发表时间:2020年

通讯作者:Louise Y. Fong 

通讯作者单位: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DOI号:doi.org/10.1073/pnas.1920333117

实验设计

利用一种具有显著miR-31高表达和肿瘤相关炎症基因特征的缺锌促进大鼠ESCC模型,研究者研究了LNA介导的antimiR-31转导或miR-31结构性敲除对NMBA诱导的ZD大鼠ESCC发展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基因表达和代谢组学特征,研究了沉默miR-31在食管癌抑制中的分子结果


结果


1. antimiR-31对缺锌大鼠ESCC的抑制作用。

为了确定体内传递抗miR-31是否沉默miR-31并抑制ESCC的发展,研究者在ZD大鼠ESCC模型中进行了一项为期20周的抗癌研究,该模型具有miR-31上调和癌症相关炎症基因特征。研究者使LNA介导的rno-miR-31a-5p抑制剂探针(指定antimiR)抑制食管miR-31的表达,使用LNA阴性对照A探针(指定CTRL-A)作为对照。如图1A所示,将4周龄大鼠随机分为4个缺锌组(ZD:antimiR/20-wkZD:antimiR/5-wkZD:CTRL-AZD:CTRL)和另一个缺锌组(ZS:CTRL)。ZD:antimiR/20-wkZD:CTRL-A/20-wk大鼠在20-wk研究中静脉注射30单位antimiRCTRL-AZD:antimiR/5-wk大鼠在前5-wk注射10单位ZD:CTRLZS:CTRL大鼠未经治疗。5周,动物每周接受一次胃内NMBA剂量,持续4周,并在第一次NMBA剂量后15或寡核苷酸传递48小时后处死。在肿瘤终点,ZD人群显示出相似的体重,表明LNA介导的寡核苷酸治疗耐受性良好(图1B)。四组ZD大鼠血清锌水平相似(~55μg/100ml),但显著低于ZS大鼠(P<0.001)(图1B)。正如预期的那样,ZDCTRLZDCTRL -A大鼠在所有测量的参数上都是相似的(1B-D)。因此,在分析中以ZDCTRL大鼠作为对照。qPCR分析表明膳食缺锌显著上调了食道中miR-31的表达(ZDCTRL vs ZSCTRLP<0.001)(1B)在细胞水平上,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食管组织进行的miR-31原位杂交(ISH)分析显示,ZDantimiR/20-wk vs ZDCTRL队列(1E;每个队列10只大鼠)miR-31信号的强度/程度显著降低,验证了qPCR数据。与抗miR的长期效果一致,ZDantimiR/5-wk食管,在给药15-wk后评估,与ZDCTRL组织相比,miR-31水平降低了70%(P<0.001)(1B)宏观上(1C;每组n=8-20只大鼠),与ZDCTRL(R13R14)ZDCTRL-A/20-wk(R15R16)食管相比,ZDantimiR/20-wk食管(大鼠R1R4)通常有更小和更少的肿瘤。因此,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KRT14免疫染色切片的组织学检查(1E),抗miR治疗(20 wk)导致肿瘤多样性(5.7vs.14P=4×10−5)、大肿瘤发生率(45vs.85%P=0.038;大小>2 mm)和食管鳞癌发生率(45vs.85%P=0.038)显著降低(1D)因此,尽管饮食中持续存在ZD,延长抗miR-31的服用时间(20wk)可显著降低40%ESCC发病率。相反,短期给予抗肿瘤药物(5wk)导致肿瘤多重性与ZDCTRL大鼠相比略有降低 (9.9vs.14P=0.002)(1D)

1.全身给药miR-31抑制食管癌的发生。(A)研究设计。(B)体重、血清锌水平和食管miR-31水平(qPCR)(以大鼠snoRNA为正常值;Tukey-HSD后非配对t检验用于多重比较;误差条代表SDn=8/)(C)全食管的宏观视图。ZDCTRL(R13R14)ZDCTRL-A/20-wk(R15R16)ZDantimiR/20-wk(R1R4)食道小肿瘤/孤立肿瘤(箭头)的代表性照片(ZDCTRL-A/20-wk(R15R16)ZDantimiR/20-wk(R1R4)(D)肿瘤多重性(每食管肿瘤数目;误差条代表平均±标准差)(双尾Welch t检验,n=8~20/队列);大肿瘤(>2 mm)和食管癌发病率(%)(双尾Fisher’s精确检验;n=8~20/队列)(E)miR-31治疗后ZD食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箭头突出最相关的组织学发现)ZD的代表性照片:antimiR/20-wk vs ZDCTRL食管显示H&E染色,KRT14(棕色,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PCNA(红色,3-氨基-9-乙基咔唑底物色原AEC)IHC染色和miR-31的原位杂交定位(蓝色,BCIP/NBT复染色,核固红)。

2. miR-31基因敲除可阻断ZDmiR-31−/−大鼠食管鳞癌的发生。

研究者研究了miR-31基因敲除对食管鳞癌发展的影响,通过NMBA进行了20周的食管肿瘤生物检测,就像体内注射抗miR-31一样。如图2A所示,用ZDZS饲料饲喂4周龄miR-31 KOWT仔畜,形成4个队列:ZDmiR-31−/−ZDmiR-31+/+ZSmiR-31+/+ZSmiR-31+/+ZSmiR-31+/+研究在第一次注射NMBA15-wk结束。在肿瘤终点,无论基因型如何,锌缺乏组与锌充足组相比,体重相当,血清锌水平较低(P<1×10−4)(2B)在宏观上(图2C),我们在一些ZD:miR-31-/-大鼠中发现了小的/孤立的食管肿瘤(∼0.5mm),而在ZD:miR31-/+食管中发现了无处不在的大的/无蒂肿瘤(>2 mm)。因此,ZD:miR-31-/-大鼠的食管肿瘤发生率/多样性显著低于ZD:miR31-/+大鼠(肿瘤发生率,55 vs 100%P=0.007;多样性,1.6±1.7 vs 11.6±5.1P=7×10-7)(图2D);0%0/20)的ZD:miR-31-/-大鼠发生ESCC,而75%15/20)的ZD:miR-31-/+大鼠(P=0.00003)。ZD:miR-31-/-食管上皮大多较薄(图2FH&E),偶有基底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增生性角化灶(图2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ZDESCC:miR-31+/+食管常显示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基质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图2EF)。

2.miR-31基因敲除完全阻止食管癌的发生。(A)研究设计。(B)体重、血清锌水平和食管miR-31水平的qPCR分析(snoRNA为正常值;误差条代表平均值±标准差;Welch’s t检验;n=12只大鼠/队列;ns,不显著)(C)全食管的宏观视图。ZDmiR-31−/−ZDmiR-31+/+食管的代表性照片(箭头表示食管肿瘤)(D)总肿瘤发病率和食管鳞癌发病率(%)(Fisher’s精确检验)和肿瘤多重性(每食管肿瘤个数;误差条代表平均值±标准差)(Welch t检验)。统计检验为双侧(n=20/ZD队列大鼠)(E)miR-31定位于食管。ZDmiR-31−/−ZDmiR-31+/+组织(miR-31 ISH信号;蓝色,BCIP/NBT)的代表性照片(n=20/队列大鼠)。箭头表示食管上皮。(F)miR-31−/−大鼠食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箭头强调了miR-31−/−miR-31+/+食管对膳食ZD的反应不同,而ZS的上皮反应相似:miR-31−/−ZSmiR-31+/+食管)ZDmiR-31−/−ZDmiR-31+/+ZSmiR-31−/−ZSmiR-31+/+食管的代表性照片显示了组织学(H&E)KRT14(棕色,DA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红色,AEC)的免疫组化染色(n=20/队列)(G)食管肿瘤结局不同的ZDCTRL(WT)ZSCTRL(WT)ZDmiR-31−/−大鼠食管上皮细胞突变的发生率。ZDCTRL(R13)ZDCTRL(R14)食管分别具有高和低的肿瘤负荷,ZSCTRL无明显肿瘤,非增殖性ZDmiR-31−/−食管无肿瘤。

3. 沉默miR-31食管中癌相关炎症基因的表达

ZSCTRL食管相比,ZD食管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4AB)这些基因表达谱表明,体内miR-31沉默或遗传miR-31基因敲除可以逆转缺锌诱导的关键炎症基因的上调。qPCR数据(4C)证实,在ZDantimiR/20-wkZDmiR-31−/−食管中,这三个因缺锌而显著上调的基因显著恢复到正常的ZSCTRL水平。在蛋白水平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4D)显示三种炎症标志物COX2S100A8S100A9及其转录因子NF-κB p65在癌变的ZDCTRLZSCTRL食管中均有较强/丰富的胞浆染色。

4. Egln3Mboat2ESCCmiR-31的抑癌靶点。

ZD:antimiR/20wkZD:CTRL食道中86个最易被清除的mRNA中(图4A,第一和第三热图),人/大鼠TargetScan工具预测miR-31-5p可能靶向MBOAT2CTNND2FRKEGLN3(图3A)。3B所示,将表达MBOAT2CTNND2EGLN3基因3’非翻译区(UTR)WT或突变版本的载体与premiR-31-5p或混杂的阴性对照1共转染HEK-293FT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实验(3B)表明miR-31-5pMBOAT2(P<0.0005)EGLN3(P<0.001)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证实它们是miR31的直接靶点。此外,qPCR分析证实ZDmiR-31−/−ZDCTRL食管(3C)相比,EGLN3(P=0.001)MBOAT2(P=0.0008)水平显著升高,验证了微阵列结果。ISH检测miR-31,用免疫组化分析蛋白表达(3d)ZDmiR-31−/−食管基底细胞和基底上细胞有中等程度的EGLN3MBOAT2STK40蛋白的胞浆免疫染色,而与ZDmiR-31−/−ZSCTRL食管相比,具有强烈/丰富miR-31信号的ZDCTRL食管显示出同样的三种蛋白的弱表达/不表达,验证了EGLN3MBOAT2STK40蛋白的表达情况,表明ZDmiR-31食管与ZDmiR-31食管和ZSCTRL食管相比,EGLN3MBOAT2STK40蛋白有中等程度的胞浆免疫染色。

3.miR-31-5P靶向EGLN3MBOAT2表达。(A)显示在抗miR-31治疗后下调最多的86个基因与从TargetScan/鼠软件预测的miR-31目标基因之间的交集的Venn图。(B)使用3个预测的miR-31靶点MBOAT2EGLN3CTNND2的构建体在HEK293FT细胞中进行转染实验。将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标准化为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了转染空载体psiCHECK2和干扰的阴性对照1(Premir-N.C.1)293FT细胞的归一化荧光素酶活性,以及转染psiCHECK2构建体和premiR寡核苷酸的所有其他组合的293FT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实验一式两份重复三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31-5pMBOAT2有直接相互作用(P<0.005)miR-31-5pEGLN3有直接相互作用(P<0.001),双尾t检验。(C)ZDCTRLZSCTRLZDmiR-31−/−大鼠食管粘膜中EGLN3 mRNAMBOAT2 mRNA的表达(Psmb6为正常值,误差条代表均值±SDn=7~11)P值代表各组与ZDCTRL大鼠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双尾、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事后t检验(D)针对miR31靶向的EGLN3MBOAT2STK40的蛋白表达(箭头强调在ZDCTRLZSCTRL食管中大量/强烈的miR-31过表达)ZDCTRLZSCTRLZDmiR-31−/−ZSmiR-31−/−食管的代表性照片显示miR-31 ISH信号(蓝色,NBT/BCIP)(EGLN3MBOAT2STK40蛋白表达;棕色,DABn=10只大鼠/队列)(E)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iR-31表达、EGLN3STK40蛋白表达与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例1、例2及例2正常食管黏膜显示miR-31 ISH 信号(蓝色NBT/BCIP)(EGLN3STK40COX-2S100A8S100A9NF-κBp65蛋白表达;棕色DABn=10)

5. 基因miR-31基因敲除对EGLN3-NF-κB炎症通路的影响

为了确定食管癌oncomiR-31EGLN3STK40NF-κB控制的信号之间是否存在功能性联系,研究者对FFPE食管组织原位检测miR-31及其靶蛋白EGLN3/STK40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3D),以及NF-κB控制的COX-2/S100A8/S100A9炎症通路的免疫组化分析(4D)在含食管鳞癌的ZDCTRL食管中,miR-31的过度表达与EGLN3STK40蛋白的下调(3D)以及NF-κB控制的COX-2/S100A8/S100A9炎症通路的上调(4D)有关。值得注意的是,ZDmiR-31−/−食管中miR-31的基因敲除上调了EGLN3STK40蛋白的表达(3D),并取消了NF-κB p65控制的炎症网络(4D),产生了一种非增殖和无肿瘤的食管表型。同样,在体内,抗miR-31转染降低了miR-31肿瘤抑制靶点,并减弱了相同的NF-κB控制的炎症途径(4D),减缓了食管鳞癌的发展(1C-E)

4.体内miR-31沉默可消除食管中癌相关炎症基因的过度表达。(A)ZDCTRL vs. ZSCTRLZdantimiR/5-wk vs. ZSCTRLZdantimiR/20-wk vs. ZSCTRL的热图(logFC 1P<0.05)显示了ZDCTRLZSCTRLZDantimiR/5-wkZSCTRL的不同表达谱(B)显示ZDmiR-31−/−ZSCTRLZDmiR-31−/−ZSmiR-31−/−表达谱明显不同的热图(logFC 1P<0.05)(C)S100a8Ptgs2S100a9(顶层上调的炎症基因;SI附录,表S1)ZDCTRLZSCTRLZDantimiR/20-wkZDmiR-31−/−食管中的表达(qPCR) (误差条表示平均值±SDn=7~11只大鼠/队列;P值表示每个个体组与ZDCTRL组之间的显著差异;双尾、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事后t检验)(D)COX-2S100A8S100A9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箭头强调ZDCTRL食管四种炎症标志物的过度表达;棕色,DABn=10/队列)ZDCTRLZSCTRLZDantimiR/20-wkZDmiR31−/−ZSmiR-31−/−食管的代表性照片。

6.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iR-31过表达、EGLN3下调与炎症

与研究者以前的数据一致,miR-31ISH信号在所有1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都是丰富和强烈的(3E)miR-31的过度表达伴随着其抑癌基因EGLN3STK40蛋白的弱表达或缺失(3E)由于EGLN3STK40NF-κB介导的转录的负调控因子,它们的下调释放了强大的炎症反应,炎症介质NF-κB P65及其靶炎标志物COX-2S100A8S100A9(3E)显著表达,建立了miR-31、其抑癌靶点EGLN3STK40与人食管鳞癌炎症之间的机制联系。

7. ZD:CTRL大鼠食管显示肿瘤相关代谢组。

这一网络分析(5A)ZDCTRL食管中上调的38种代谢物中,约有1/3(32%)氨基酸(AA)代谢改变有关ZDCTRL食管(5A)下调的31种代谢物中,有16(52%)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酵解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5.GC-TOF-MS代谢组学分析显示ZD:CTRLWT)和ZD:miR-31-/-大鼠的食管代谢表型不同。(A)含食管鳞癌的ZDCTRLZSCTRL食管显示38个上调代谢物和31个下调代谢物。(B) 无肿瘤的ZDmiR-31−/−ZSmiR-31−/−食管表现出有限的代谢变化(8种上调代谢物和3种下调代谢物)。每个结节代表一种已鉴定的代谢物(红色,上调;蓝色,下调;黄色,无显著性变化;Mann-Whitney U检验,P<0.05)

8. ZD:miR-31-/-大鼠食管代谢组显示有限的干扰

最后,研究者确定了miR-31基因敲除对表现无食管鳞癌表型的ZDmiR-31−/−大鼠食管代谢组的影响。与ZDCTRL代谢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ZDmiR-31−/−ZSmiR-31−/−大鼠食管的代谢组学分析只产生了11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5B)

9. ZDmiR-31−/−大鼠食管显示稳定的基因组。

癌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所观察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癌症的标志”,几乎在所有癌症中都会发生,尽管对啮齿动物肿瘤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注较少。研究人员对大鼠ZD食管增生和肿瘤发展模型的营养基因组学图谱表明,这些大鼠病变的miRNA和代谢组学数据反映了人ESCC中的miRNA和代谢组变化,这促使研究者通过WGS确定,在NMBA诱导的大鼠模型癌组织中是否存在差异基因组变化。在对WGS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过滤以及分析四个大鼠组织DNA中变化基因的序列后,研究者观察到ZSCTRLZDCTRL (大鼠R13R14,图1C)中几乎没有遗传变化。WT基因组中,计算每Mb基因组的变异数(图2G)。

结论


综上所述,在缺锌促进的大鼠食管鳞癌模型中,miR-31过表达和炎症途径上调,研究者揭示了体内antimiR-31的传递抑制了ESCC的发展,miR-31的基因敲除被取消了。研究者将已知的NFκB的负调控因子EGLN3作为miR-31的直接靶点,在oncomiR-31肿瘤抑制基因靶点EGLN3NF-κBp65控制的炎症信号之间建立了功能联系,后者反过来促进人和大鼠组织中的食管鳞癌。膳食中锌缺乏基因miR-31基因敲除对ESCC的抑制作用导致整个生物学过程的消失,包括miR31-EGLN3/STK40-NF-κB控制的炎症途径、食管癌代谢和不稳定的基因组。研究结果为锌缺乏或miR-31促进ESCC的机制提供了线索。研究数据也为制定针对ESCCmiR-31的治疗策略和ESCC预防中的锌补充提供了一个机制基础。

评论


ESCC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几乎没有预防或治疗的选择。在膳食缺锌促进炎症通路上调miR-31调控的大鼠ESCC模型中,系统抗miR-31降低miR-31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抑制ESCC的发展。研究者Egln3确定为miR-31的直接靶点,并建立了miR-31基因敲除大鼠模型。致癌miR-31EGLN3下调和炎症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大鼠和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由于miR-31基因敲除通过消除或大大减少整个miR-31-EGLN3/STK40-NF-κB控制的炎症过程来预防与缺锌相关的食管鳞癌。从而,在贫困人群中实施廉价的锌补充以预防食管鳞癌


更多推荐

科研 | PNAS:转录组学揭示急性和慢性饮酒对肝脏昼夜新陈代谢有不同的影响

重磅综述 | Cell:非编码RNAs在肿瘤学中的作用(IF=36.2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