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史|画意摄影的风格和题材都有哪些?

 zzm1008图书馆 2021-04-20
在19世纪晚期,绝大多数艺术摄影师都困惑地徘徊在过时的和新兴的审美意识和风格之间,他们通过从绘画作品中寻找灵感,无论是巴比松派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还是色调主义和象征主义,都在他们摄影作品的风格中有所体现。
 
毋庸置疑,很多审美观念已经被艺术评论界和公众所接受。其中,巴比松画派首先在19世纪中期开始对农民生活进行理想化地呈现。

图片

Flock of Sheep,Vintage albumen print circa 1885 by the noted British photographer Frank Meadow Sutcliffe


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弗兰克·萨特克利夫(Frank Sutcliffe)的摄影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都传递出脚踏实地的真实性。相反,有的艺术摄影师则将这样的场景表现得充满画意和艺术性。
 
例如《等待归来者》这幅作品,画面呈现的是荷兰卡特维克的渔民家属等待渔民出海归来的场景。

图片

《等待归来者》(Waiting for the Return),约1895年,凹版印相工艺,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选择了一个有利的位置,从而确保画面干净,没有太多干扰因素。他对色调也把握得很好,在画面中营造出雾蒙蒙的氛围,除了让画面在视觉上柔和,同时也塑造了画面中等待家人归来的妇女的伟大形象。横幅构图,人群的单一色调,向后延伸的视觉空间处理,这些都让人们感觉到作品受到了日本木版画风格的影响。
 
除此之外,纯自然风光是艺术摄影师和画家们都喜欢的题材。色调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认为大自然是唯一“没有受到人类变迁影响”的力量,在这一点上艺术摄影师同画家们是没有分歧的,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艺术摄影师都认为风景画有一种哀婉的情调。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的夜景画与瑞士画家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oecklin)作品的神秘感中,从美国画家乔治·英尼斯(George Inness)亨利·沃德·瑞恩杰(Henry Ward Ranger)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中,艺术摄影师找到了灵感,他们认为暗示比直白地记录事实更具有感召,他们喜欢暮色的朦胧胜过白天的阳光,喜欢安静而温和的池塘胜过充满野性力量的山脉。

图片

Nocturne in Blue and Silver:The Lagoon Venice,James Abbott McNeil Whistler,1879-80 Oil on canvas


图片

《树丛中》(Woods Iterior),1898年,铂金印相法,爱德华·斯泰肯


艺术摄影师们一反过去对于形式有着严格规定、画面对比强烈的自然风光作品的传统,没有对风光摄影的形式作严格定义,画面也不追求特别清晰的色调对比。这一点,从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作品《树丛中》中可见一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画面的组织、处理和氛围,都同瑞恩杰的油画作品《布拉德伯里的磨坊池塘2号》有着神似之处。

图片

《布拉德伯里的磨坊池塘2号》(Bradbury’s Mill Pond,No.2),1903年,帆布油画,亨利·沃德·瑞恩杰


另外,一些画意摄影师喜欢寓言或者其他文学主题,比如让模特穿上特殊的服装,模仿拉斐尔前派和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所使用的道具。不过,最后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显得莫名其妙。
 
而某些摄影师则从历史人物或者神话故事中获取创作灵感,拍摄出了具有争议的重现“神像”作品,包括F. 霍兰·戴(F.HolLand Day)、法国画意摄影师皮埃尔·杜布拉里(Pierre Dubreuil)和美国摄影师列哈伦·希勒(Lejaren a Hiller)、意大利画意摄影师费德里科·玛丽亚·波皮(Fedederico Maria Poppi)。

图片

The Seven Words,1898,seven platinum prints in original frame,F. Holland Day


其中,戴的宗教主题的人像摄影作品显然是经过导演的,摄影师本人甚至将自己装扮成救世主。评论家查尔斯·亨利·卡弗因(Charles H.Caffin)批判了这种做法,他评价“这种偏离高雅品位的做法愚蠢至极”。尽管摄影师的本意是效仿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荷兰派画家的作品,期望可以达到同样的艺术价值,但这样的做法更具误导性的就是这些摄影作品缺乏原创性、深刻性或者心理上的微妙之处。
 
意大利摄影师圭多·雷(Guido Rey)和荷兰摄影师理查德·波拉克(Richard Polack),参照著名的油画作品来安排模特的姿势、着装、道具、装饰和光线,然后进行拍摄,但这些作品普遍缺乏能打动情感的画面元素。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摄影来重现宗教或历史事件抑或名画的场景,是同摄影的本质冲突的。就像一位评论家在评价戴的作品时所说,“当看着一张照片的时候,你不能忘记的一点是,在照片拍摄的那一刻,画面所记录的是的确存在并发生过的事情。”
 
出于对光线和色彩的兴趣,部分画意摄影师发明了一种使用颜料实现彩色印相的工艺。而到了1907年卢米埃尔彩色底片出现在市场上时,更多的摄影师开始尝试使用彩色底片来拍照。
 
不过,欧洲的画意摄影师在照片输出过程中,偏好使用树胶和油墨颜料,他们认为彩色底片的色彩太精确,反倒失去了艺术效果。
 
但是也有例外,奥地利摄影师海因里希·库恩(Heinrich Kuhn),同一些美国摄影师,包括阿尔文·兰顿·科伯恩(Alvin Langdon Coburn)弗兰克·尤金(Frank Eugene、爱德华·斯泰肯和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开始探索彩色底片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

Slumbering Maidens,by Frank Eugene,1900


库恩在处理色彩方面可谓是高手,尽管曝光时间有点长,但他能将冷漠空灵的蓝色和绿色处理得非常和谐,让家庭肖像照片透露出自然的亲切感。

图片

Violets,by Heinrich Kuhn,1908


当时美国摄影分离派的成员大都尝试使用奥托克罗姆彩色底片来给家庭成员或者家庭活动拍照,但是画面都显得缺乏活力,色彩把握也不够成熟,很容易把它们同欧美象征主义世纪末画派(fin-de-siecle painting)的作品联系起来。
 
而且奥托克罗姆彩色底片不便于展览和复制,所以在主流的摄影分离派成员中流行的时间很短,但是其他稍晚的美国画意派摄影师,例如阿诺德·金瑟(Arnold Genthe)劳拉·吉平(Laura Gilpin)一直使用这种底片到19世纪20年代。

图片

Portrait of a Child,By Arnold Genthe,Autochrome 5×7 inches,circa 1915


由此可见,早期画意摄影的风格大多继承了各个绘画流派的“基因”,某种程度上确实促进了艺术摄影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过度模仿的摄影作品。幸运的是,一些极具创新性的杰出摄影师,继续探索摄影的可能性,让艺术摄影回归到摄影的本质。

图片

条目注释

1、彼得·亨利·爱默生(1856-1936),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他本人出生于古巴。爱默生在美国东北部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1868年举办首次个人摄影展,1885年成为摄影界名人,1889年发表了艺术论文集《自然主义摄影》,向以鲁滨逊为代表的绘画摄影投出了第一枚重磅炸弹,自然主义摄影也由此得名。

2、弗兰克·M.萨特克利夫(1853-1941),英国先锋摄影艺术家,其作品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和20世纪初在英国惠特比及其周边地区的海边小镇的持久生活记录。

3、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1864-1946),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国现代艺术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

4、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1834-1903),美国画家、蚀刻家,父亲是美国工程师,全家曾经住过圣彼得堡。惠斯勒曾于西点军校肄业,之后选择做画家。深受日本绘画影响。代表作有:《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白衣少女(系列)》、《瓷器公主》。

5、阿诺德·勃克林(1827-1901),瑞士象征主义画家。勃克林对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死岛》也为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提供了灵感,使其成功创作了交响乐《死岛》。

6、乔治·英尼斯(1825-1894),19世纪美国著名风景画家。风景对英尼斯而言是感情的道路。他希望画出东部的风景作为他心灵的明镜,并不是摹仿风景再绘风景。渐渐的,他的绘画创作变成是一种情感的召唤,而不再注意特殊的时空架构。

7、亨利·沃德·瑞恩杰(1858-1916),美国艺术家。

8、爱德华·斯泰肯(1879-1973),世界知名的摄影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人像摄影家和时尚摄影之父。爱德华·斯泰肯,两岁时随父母到了美国,16岁时开始从事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这是因为斯泰肯一生丰富的创造历程所涉猎的范围博大精深。他不仅在创作题材上包括了“人像”、“静物”、“风景”、“社会新闻”、“生活”、“广告”、“集锦”等许多方面,而且在创作上更是把“画意派”、“纯摄影派”和“纪实派”以至“抽象构成派”等家之长汇于一身。

9、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1815-1879),英国摄影师,以抓住模特个性的柔焦人物像著称。她拍摄过的著名人物有托马斯·卡莱尔、约翰·赫舍尔爵士、艾伦·特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她还拍摄带有寓言或宗教意义的舞台照片,类似拉斐尔前派的画作。

10、F.霍兰·戴(1864-1933),美国摄影师和出版家。

11、皮埃尔·杜布拉里(1872-1944),法国摄影师。

12、列哈伦·希勒(1880-1969),美国插画家和摄影师。

13、查尔斯·亨利·卡弗因(1854-1918),英裔美国人,作家和艺术评论家。

14、海因里希·库恩(1866-1944),德国摄影师和摄影先驱。

15、阿尔文·兰顿·科伯恩(1882-1966),20世纪早期摄影师,推动美国画意摄影发展的关键人物。

16、弗兰克·尤金(1865-1936),美国出生的摄影师,曾是Photo-Secession的创始成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级摄影教授之一。

17、阿诺德·金瑟(1869-1942)是一位德国裔美国摄影师,以拍摄旧金山唐人街,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以及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文学人物和娱乐界名人的肖像而闻名。

18、劳拉·吉平(1891-1979),美国摄影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