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溪州铜柱里藏着的珍泉

 蔡叔刚 2021-04-20

图片

本文为 天眷堂 整理部分图片和信息源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溪洲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唐朝始置,五代时马楚徙治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土家族首领彭士愁率万余人马征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派大军镇压,血战一年,彭军惨败,被迫与楚议和结盟,立铜柱于会溪坪野鸡坨。

图片

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交战媾和,缔约铜柱。

铜柱上镌刻着溪州之战的经过和双方盟约条款。盟约确定,楚对溪州属地免征赋税,不抽兵差;楚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溪州各部落酋长如有罪过,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不能出兵干涉;确认彭士愁为溪州刺史。

从此,在中原大地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宋、元、明、清等九个朝代变更的社会剧烈动荡时,封闭自守的彭氏统治却始终偏安一隅,连续承袭28代,溪州人民得享800多年没有边患战乱的相对安定生活。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终止了溪州的土司制度,彭氏政权方告结束。

图片

溪州铜柱及铭文

溪州铜柱下为圆形,上端为八方形,每方宽15厘米,直径39厘米,重2500公斤,除顶部有残损外其他保存完好,柱身的八个面上前后相接地刻写着2600余字的铭文。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人视铜柱为神物,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民国时期《永顺县志》的记载,铜柱在永顺县东南百四十里下榔保,即沅陵县会溪坪对岸。其铜柱中间为空,相传内实巨钱,上覆铜顶。清代中期有人盗走了铜柱顶,运至江心,结果舟覆顶没。当地居民用长杆粘饴糖在柱中取钱,多为马楚所铸的天策府宝乾封泉两种钱币。

天策府宝为马殷所铸,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加楚地割据势力马殷为天策上将军,马殷因铸“天策府宝”大钱以记之。钱如当十,厚重浑朴。所见有铜铁两种,均稀见,另有天策府宝鎏金和背龙凤者,甚稀。

图片

天策府宝铜钱

图片

天策府宝铁钱

图片

天策府宝背龙凤纹

大型乾封泉宝钱同为五代十国楚马殷所铸,有背天、背策、背府、背天策、背天府、背潭等数种,一般多为铁钱,铜钱为铁母,均为大珍,常发现于湖南及周边地区。

图片

乾封泉宝背天铜钱

图片

乾封泉宝背策铁钱

图片

乾封泉宝背天策铁钱

图片

乾封泉宝背天府铜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