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现代人有两大主要病症,一是脾胃虚弱,包括水湿(比如少运动,喝冷饮,吹空调造成),另一个是肝气不舒(比如工作压力大造成)。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水湿,主要看,是否腹胀腹大,面色白,肚子里有流水的声音,舌肥大,舌质(舌的两侧)自然伸出时(即,不要特别伸长)有齿痕,舌苔厚,舌苔色白,有唾液。详见下方【水湿的表征】。 水湿停留的症状一般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佳,口淡无味,大便溏软,小便较少,脉滑缓无力,肢体浮肿,腹大痞胀,身体困重,舌淡胖,舌苔白滑等。 【水湿的意象】
我想,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现代人运动的少了,我们出门有车,坐在办公室一整天,可是只有运动起来,我们的脾阳才能振奋,肾阳才能生发,肺气才能通调,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水湿就会难以运化。 比如,我们如果打一场篮球,就会出一身的汗,然后呼出很多水气,这是水的排出,然后喝水,完成水在体内的出入,这样运化水的系统就得到了锻炼。 如果只是坐一天的办公室,这种水的出入是有限的,时间长了,得不到锻炼,功能就弱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 水湿重的第二个原因是伤脾阳。在中医里面,脾是负责管理水液的。我们今天冷饮多了,有冰箱,可以随时喝到冷饮,吃凉的东西,如冰激凌,这是古代一般人吃不 到的(那年头皇帝也吃不到这东西),这些东西下去,我们的脾阳就会伤到,而我们就是靠脾阳来运化水湿的,脾阳如同大地上的土,如果土没有了,那么水一定会 泛滥的,这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 第三个原因是肾阳不足,肾也是负责管理水液的,现代人肾精消耗的机会很多,打开电视机、翻开画报、打开电脑,处处可以看到让我们迷失的情色画面,还有熬夜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损耗肾精,肾精损伤多了,肾阳就会不足,这些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突出的特色。 还有一些不是原因的原因,比如现代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多了很多的习惯,比如洗澡,我们可以做到每天都洗,但是古人没有办法做到,那要打多少的水啊,现在我 们这样做很干净,但是好像洗太多澡也有问题,好像也会水湿变重,这个我拿出来和大家探讨,有此类经验的人可以探讨一下,我治疗过一个朋友的小孩子,过敏性 鼻炎很久,我知道他的家长每天给孩子洗澡,我就让他们改变这个习惯,变成几天一洗,结果我只开了一次药,两副药后这个孩子就痊愈了,前几天在北京电视台看 到孩子母亲,她至今觉得神奇,我觉得这和洗澡习惯的改变很有关,我觉得可能北京是这样,外地如何,需要探讨,以前有人说过频繁洗澡和湿气的关系,但是我不 记得具体的论述了,大家可以探讨。 【水湿的治疗】 那么,这个五苓散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原来,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苓桂术甘汤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药都在里面,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同时,张仲景还增加了猪苓、泽泻两味药。 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更加确定,水湿的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膀胱时,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药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们管这叫中医的靶向治疗。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在人体也是这样,有很多医案可以证明,五苓散可以治疗很多因为水湿泛滥引起的孔窍的疾病。比如,曾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假性近视,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腻,渴欲饮水,于是开五苓散,十五副药以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耳鸣,也是因为水湿引起的类型的,这个患者用过很多的泻火的药,或者补肾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药以后,患者痊愈。 我也用五苓散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鸣,我看到她舌苔满布,明显是有水湿,因此考虑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湿,然后再看还有哪里失调,再调 理。于是开了五苓散加味,结果几副药以后,耳鸣消失。这也让我再次领悟了中医的道理,中医非常相信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中医有可能都不去区分患者到底患的 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然后,让患者的身体自己来恢复。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来治疗癫痫,这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说过,用五苓散来治疗,后世的医生也进行了实践,发现张仲景说的很对,部分因为水湿重导致 的癫痫,用这种去水湿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脑为清阳之府,如果水湿重了,会有各种问题。当然,癫痫还有其他证型的,需要辩证处理。 此外,五苓散还用来治疗水湿严重导致的眩晕、呕吐、发热、汗出等等疾病。中医的原则是:无论你患的是什么病(病的名字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追逐病名,永远都 没有穷尽),我们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这个疾病,如果是水湿引起的,我们就去除水湿,然后,你自己的身体就会尽力恢复的。 这在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异病同治”,意思是:尽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去除这个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如果病人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可用苍术等配制的平胃散, 平胃散主要是用来去除脾胃的湿气的。它的组成和服用方法古人讲的是: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 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这个方子现在已经有了中成药,叫平胃丸,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因为这个方子的苍术药性燥烈,因此没有水湿之气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不能服用这个方子。 现在有的中成药里面没有配上姜枣,大家看说明书,如果没有,则在服药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几片生姜,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这个药物。古人配方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此方为攻邪之方,所以配合姜枣保护脾胃之气。这个思路我们不能给丢掉了。 在这个方子里面,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 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 脾,行气和胃之功。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湿引起了脾胃的功能异常,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腹泻、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 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甚至说著名的也是出自局方的不换金正气散,就是这个平胃散加上 藿香、半夏而来的。 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方子是治病攻邪的方剂,并不是保健的,所以不能没事儿拿来服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的时候,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子效果非常快,如果一两天见效,则才能继续使用,如果不见效,说明一定方向不对,就要重新思考。 而且水湿去除之后,还需要用参苓白术丸等补脾的药物来滋补一下,因为平胃散祛湿的力量很大,但是滋补的力量不足。 因此此方辛燥,所以孕妇忌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