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头部思维”

 yg621bxf2000 2021-04-21

  (作者:沈春晖)


本文摘录自沈春晖原创著作《投行十讲》,是该书第六讲“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第四节“头部思维“中的一部分。

从“80-20法则”到幂次法则

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非常推崇幂次法则,说幂次法则(power law)是宇宙的法则,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其源于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则”(也叫“80-20法则”)。

这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彼得·蒂尔认为这一认知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总规则:好的越来越好,领先的会持续扩大它的领先优势。

幂次法则,也可以叫幂律、头部效应。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陆续发现这种分布方式比比皆是——国家人口、财富的分布,网页点击的次数,都遵循这一规律,即:高度不平均,系统头部占据80%以上资源。

彼得·蒂尔通过对风险投资的观察,也明确认为:这个世界是不成比例的。投资只找最好的,因为最好的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投资家发现投资的企业中,第一名带来的收益,超过其它所有人的总和;而第二名带来的收益,又超过了除第一名之外的所有人。

幂律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在于,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性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抓重点,找到这20%。其二,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一头部区域,这需要强大的定力。

商业社会:只有头部才能生存

在传统商业社会,开创并主导新品类是定位理论中的最重要观点。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品成为顾客心智中的第一。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获取的难度大大降低,由于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不再有地域物理隔断,那么规模效应就更为明显。而且,在原有的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二重效应,一般称为网络效应。每当一个新用户加入时,原有的第一到第N个用户的价值都会增加,这叫做网络效应。以微信为例,活跃用户越多,其越有价值。大家都使用,就越离不开它。

在此之上,还有第三层效应:裂变效应。以爆款电影为例,前20亿票房可能是其本身质量、宣发的原因,后面30亿可能就是裂变效应的结果。所有人都在谈论,你不加入进去就OUT了。

规模效应、网络效应、裂变效应的叠加,使得现代商业社会进一步成为赢家通吃的世界。很多领域,只容得下前三名。第一名的市场份额是从第二名到后面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总和。而第二名的市场份额则是第三名到其它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总和。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就是典型。腾讯、网易两家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市场,第一名腾讯超过第二名网易及其它所有公司的总和,网易则超过其后所有公司的总和。有些领域,甚至市场只容得下一个主体,丝毫没有第二品牌的生存空间,只有做到第一,只有成为品类代表才能生存下去。微博即是如此。

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例。新浪、搜狐、网易同为中国早期互联网门户网站三巨头,当前的市值表现却千差万别。以2020年1月27日的收盘价计,网易(NTES.O)及其分拆上市的有道(DAO.N)合计市值为430亿美元;新浪(SINA.O)及其分拆上市的微博(WB.O)合计市值为124亿美元;搜狐(SOHU.O)及其分拆上市的搜狗(SOGO.N)、畅游(CYOU.O)合计市值仅为28亿美元。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不光是收入利润,更重要的是其市场地位。搜狐的悲剧就在于,其在每一个重要业务领域,都布局过,但都没有做到头部地位。

鉴于头部效应的愈来愈明显体现,“头部企业”的称谓开始出现。以我们投行业务领域而言,头部券商、头部投行的说法也开始流行。

顺便提一下,彼得蒂尔熟悉的私募基金领域,头部化,即资本向头部集中也是明显趋势。根据Preqin和Jingdata的数据,2019年虽然全球完成募资的基金数量达到近年来最低点,但成功完成募集的基金平均募资速度明显加快。41%的基金在6个月以内就完成了募资,占比远超于2018年27%及2017年28%的水平;63%的基金仅花了12个月以内的时间就完成了募资,占比为近五年最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市场上募资金额超十亿美元的大型基金仅占基金总数的5%,却募得了市场上近70%的资金。

个人:从补短板到追求长板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指出: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

因此,对于个人而言,保持专注、聚焦,可能是最众所周知、又最难实现的人生策略之一。因此,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依照头部思维,个人应该怎么做?

其一,与企业一样,个人也要按照做头部来努力。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木桶理论,人的价值取决于组成木桶的一组木板中最短的一块,因此要补足短板。但现在,我们可能更多的发现,人的价值更多的在于不可替代性。补上那块短板,成为一个较好水准的人,意义并不大;而让那块长板尽量长,长到别人不可触及、无可替代的高度,才真正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是不想被淘汰,往往都是长板而非短板决定了我们的价值。

因此,尽最大能力,站到头部区域,激发头部效应,对个人的眼界和之后的跃迁都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而且,要明白,头部是具有圈层效应的。当高手头部们进行连接,他们的升级就变成圈层。当高手开始互联,别人就彻底进不去了。而当你成为头部,资源就会“莫名其妙”的来找你。

其二,不论是投资还是生活都遵循幂次法则,即20%的关键事物带来80%的收益,把精力专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就一般的工作而言是这样,就个人投资而言,其实也是这样。

公众号“孤独大脑”作者老喻有一个观点:致富不取决于你判断对了多少次,而是取决于你在对的时候敢不敢下注,在错的时候能不能止损。也就是说,财富取决于单次的幅度,不取决于频率。这个认知的背后也是“幂律法则”和头部思维的体现,它提醒我们:

其一,真正的财富机会,在一生中能出现的次数很少。巴菲特说过,每个投资人都应该假设,自己手中只有一张可以打20个洞的投资决策卡,每做一次投资,就在卡片上打一个洞,用完为止。这是提醒我们,不要频繁地做决策。

第二,小的成功没有太大意义。查理·芒格说过,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在真实的投资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频繁买卖,挣点小钱,期待积少成多,但总体盈利不多。一旦市场下跌,全贴回去了。投资也要遵循幂律,不要频繁决策,但一旦决策就要集中力量争取大的成果。

顺便提醒下,这里提到的投资是指通过投资致富,不是一般公众以跑赢通货膨胀为目的的投资理财,两者完全不一样。

【重点提示】

现代社会的一个总规则是,好的越来越好,领先的会持续扩大它的领先优势。

幂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性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这既包括抓重点抓头部,也包括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一头部区域。

规模效应、网络效应、裂变效应的叠加,使得现代商业社会进一步成为赢家通吃的世界。

对个人而言,让那块长板尽量长,长到别人不可触及、无可替代的高度,才真正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由长板而非短板决定的。

【进一步阅读】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高玉芳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

《精要主义》,格雷戈·麦吉沃恩,邵信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阿尔·里斯等 ,谢伟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丹·艾瑞里,赵德亮等,中信出版社2017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