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家肉松和胡家麻将

 桑葚三味 2021-04-21

1

晚清以降,将西学引进中国的学者不乏其人。

比如,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中国第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翻译《天演论》等西方名著的严复……

但将“中学”介绍给西方而有重大贡献的人,则屈指可数。

胡适和林语堂是其中两位佼佼者。

胡适曾于1938年至1942年期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过一定影响。

林语堂曾于1936年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邀请,用英文创作《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生活的艺术》等,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两位才子相差4岁,都擅长用英文写作,都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他们在外面的世界都风光无限,但在家中的幸福感,恐怕有着天壤之别。

胡适是圈中出了名的“怕老婆”,夫人江冬秀是传说中的“河东狮吼”。

林语堂和夫人廖翠凤一生琴瑟和谐,相敬如宾。

其实,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主人。

林家有香味弥漫的肉松,胡家有此起彼伏的麻将。

透过肉松和麻将,或许可以明白林家和胡家的幸福指数。

2

林语堂,189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

他从小接触英语,熟练程度等同母语。1919年至1923年,他留学美国、法国、德国等地,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和莱比锡大学的比较语言学博士学位。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受爱国华侨、福建老乡陈嘉庚邀请,林语堂担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

创办才5年的厦大急需人才,林语堂代表校方东奔西走,鲁迅、沈兼士等20多位北大教授纷纷南下,时称“半个北大”搬到了厦大。

林语堂和廖翠凤的缘分,始于一次做客。

廖翠凤是厦门鼓浪屿钱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女儿。廖翠凤的兄弟是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学。

一次,林语堂应邀去廖家吃饭。吃饭时,廖翠凤见林语堂英俊潇洒,言谈举止颇具风度,不免多看了几眼。林语堂也对廖翠凤留下了极好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

当两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有些担忧,说:“林语堂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

1915年,两人订婚。订婚后不久,林语堂到清华学堂任中等科英文教员。一对恋人分隔两地,鸿雁传书。

1919年,林语堂从清华申请到了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奖学金。出发前夕,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一对小夫妻共赴美国。

3

在国外留学的日子,只靠一点有限的奖学金,日子过得有些紧张。

廖翠凤虽然自幼家境优越,但一点都不娇气。她毫无怨言地承担起所有家务,一丝不苟地打点丈夫的衣食住行。

廖翠凤的母亲担心女儿结婚后会吃苦,在女儿出嫁时送了她许多金银首饰。为了让林语堂安心读书,她忍痛割爱,卖掉陪嫁首饰,补贴家用。

林语堂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天,林语堂拿出结婚证,对廖翠凤说:“结婚证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我们烧掉它吧,反正今后用不着它了。”

抗战初期,林语堂写了不少宣传抗日的文章。廖翠凤紧跟其后,积极担任纽约华侨妇女发起的救济会副会长,向纽约的贵妇人们宣传抗日,开展募捐活动。

林语堂走的每一步,背后都有廖翠凤的陪伴与支持。

林语堂和廖翠凤生了三个女儿——林如斯、林太乙、林相如。

二女儿林太乙回忆说,每到冬天,妈妈就会在家里炒肉松。妈妈的肉松是用细心、耐心和爱心炒出来的。

对廖翠凤来说,做肉松是一个家庭主妇带给家人的爱和温暖。肉松不容易做,如果炒焦了,会发苦味;如果炒得不够干,就不够松脆。

林太乙说:“妈妈炒的肉松,又香又脆,是极品。妈妈把肉松像宝贝似地收起来,偶尔才挑几茶匙让我们拌稀饭吃。我们的回忆和肉松拌在一起。

4

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一个是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19691月,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了50周年金婚纪念日。

谈及白头偕老的秘诀,他们不约而同说了两个字——给、受。半个世纪以来,他们都尽量多地给予对方,而不计较对方给予自己多少。

有人问廖翠凤:“怎样才能做个好妻子?”

廖翠凤笑着回答:“作为一个妻子,不要在朋友面前诉说自己丈夫的不是,不要骂丈夫,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平时说大话,临到困难时又袖手旁观。”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女人的美不是在脸上,而是在心里。你失败时,她鼓励你,你遭诬陷时,她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美的。”

5

和廖翠凤善于料理家务、相夫教子不同,胡适夫人、“小脚太太”江冬秀的最大爱好,是打麻将。

江冬秀的麻将水平,在教授太太中是出了名的。

她的“麻将生涯”,从北京打到上海,从中国打到纽约。只要她在家,家里就一定会“筑长城”。

对此,拥有30多个博士头衔的胡适,也只能无奈地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和江东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般配。那么,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6

1891年,胡适出生在江苏松江(今上海浦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父亲病逝于厦门,母亲带着胡适回到了老家——安徽绩溪。

年幼的胡适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绩溪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母亲对胡适要求甚严,含辛茹苦培养其成才。在胡适眼中,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情,为胡适后来的包办婚姻埋下了伏笔。

江冬秀是安徽旌德县江村人,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姑。裹了小脚、不甚识字的江冬秀,当然吸引不了胡适。但,胡适母亲喜欢江冬秀,一手做主,安排他们订了婚。

这一年,是1904年,胡适13岁,江冬秀14岁。

7

订婚后不久,胡适到上海读书,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思想。他试图用笔作武器,抨击封建包办婚姻,呼吁女性解放,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是,母命不可违,他依然没有勇气走出自己的包办婚姻。

1910年,19岁的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先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获哲学博士,回国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从1904年订婚到1917年回国,这漫长的13年里,胡适母亲多次催促他回国完婚,他都借口“儿决不以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推托。

1917年12月,胡适再也拖不下去了,只好回到安徽老家,与江冬秀结婚。

这对一向抨击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的胡适来说,是滑稽,是讽刺,也是无奈。

8

关于江冬秀,有人说她泼辣如虎。

比如,胡适1923年曾提出离婚,江冬秀抡起菜刀,声称要先杀掉祖望、思杜两个儿子,再跟胡适拼命。胡适惊惧之下,从此再也不敢离婚。

也有人说她为人豪阔,对胡适的亲朋好友大方周到。这一点和同样肯为朋友慷慨解囊的胡适十分合拍。

不过,无论人们如何评价江冬秀,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不像廖翠凤懂林语堂那样懂自己的另一半。

虽然他们的婚姻也维持了一辈子,但这段婚姻的质量显然是不高的。

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江冬秀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传统,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

胡适曾写过一篇题为《麻将》的文章,说中国除有鸦片、八股和小脚三害之外,还有第四害,就是麻将。

“女人们以打麻将为家常,老人们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大事业。我们走遍世界,可曾有哪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

9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代启蒙知识分子,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

他翻译都德莫泊桑易卜生的作品,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在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等诸多领域都有杰出成就。

他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方法,对学界影响深远。

但是,作为妻子的江冬秀,受性格和知识所限,终其一生,都无法真正理解丈夫。

这对胡适来说,何尝不是一生的遗憾?

推荐:

将门之后之一:岁月从不败美人

将门之后之二:生命是一袭不完美的袍

将门之后之三:前行者总是孤独的

-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亲子教育畅销书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在京东教育类书籍中排名第11位。

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淘宝等网站均有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