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嵩上书致仕的结果是,李隆基对萧嵩和韩休各打五十大板,将两人一同罢相。一时间,萧嵩降为尚书右丞相,韩休则降为工部尚书。唐代沿袭隋制,实行集体宰相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三省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均为宰相。733年,侍中裴光庭去世,如今,中书令萧嵩罢相,尚书令因权力过大而长期空缺。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议论纷纷,谁会是下一任中书令?谁会是下一任侍中?这其中,数李林甫最为迫不及待。自去年随皇上东巡以来,他有更多机会见到皇上,再加上武惠妃、韩休等人有意无意在皇上面前夸他,他觉得这一次,无论如何,总该提拔他了。不过,让他大跌眼镜的是,皇上并没有提拔他,而是提拔了留在长安处理赈灾事宜的张九龄和裴光庭。734年五月,张九龄擢升中书令,裴耀卿升任侍中,而李林甫依然只是黄门侍郎,并无任何升迁。诏令传来,他不由怒火中烧,怒气冲冲地来到裴府,满脸阴云密布,阴沉得仿佛随时要滴下水来。武玉娘从未见他如此生气过,忙小心翼翼地用青瓷茶盏盛了一杯酪浆给他。他一言不发地落座,端起青瓷茶盏只喝了一口,便霍然起身,将手中的茶盏往雕着莲花纹的地砖上狠狠掼去。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顿时酪浆四溅,青瓷碎片飞了一地。“我李林甫好歹也姓李,他张九龄算是个什么东西?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事,竟然落到了他头上?这口气,我李林甫无论如何咽不下!”李林甫紧紧握住拳头,往案几上狠狠捶了一拳。“哎呦喂,今儿好大的气性!有本事你到张九龄府上说去,到我这里耍威风,算什么本事?”武玉娘已从武惠妃处知道皇上罢免萧嵩、韩休二相、擢升张九龄为中书令、裴光庭为侍中之事,但并未料到李林甫会生这么大的气。她知道他盛怒之下,定然听不进任何安慰的话,便故意拿话去激他。果然,被武玉娘这样一激,李林甫倒像一个泄了气的马球,一屁股跌坐在案几旁的便榻上,咬牙恨恨道:“岂有此理!”看李林甫口气稍稍缓了些,武玉娘这才着人进来清理干净地上的碎瓷片,重新上了冰酪浆,递到李林甫面前道:“好了好了,喝口冰酪浆,消消气。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好好说不成么?”“玉娘,不是我气性大,而是这事太让人气恼!你倒说说看,论出身,论资历,论才干,论年纪,我哪一点比不上张九龄了?”“是,是。你是李唐后裔,论辈分,比当今皇上还高一辈。你父亲官至朝散大夫,你伯父世称大李将军,你舅父晋封楚国公,你姨父官至宰相,论出身,莫说张九龄,便是这朝廷上下要寻出一个比你更厉害的,只怕也不容易。但是,哥奴,偏偏张九龄刚好入了皇上的法眼,你又有什么法子?”看李林甫默然不语,武玉娘继续软语温存道,“我昨儿进宫去看惠妃,她悄悄告诉我,张九龄去年处置赈灾得力,立下了汗马功劳,皇上这回是铁了心要提拔他,她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你说是也不是?”“哼,处置赈灾是他一人的功劳么?还不是裴耀卿鼎力助他,否则,凭他这一大把年纪,还能翻得出什么浪来?”“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正因为他一大把年纪了,你更可以消消气了。你倒说说看,他如今61岁了,还能当几年宰相?所以呐,这宰相之位,迟早都是你的。”武玉娘眉目含情,笑容妩媚,一席话顿时将李林甫心头的气恼消去了大半。“玉娘,我51岁了,是不是也老了?”看着眼前风情万种的武玉娘,李林甫心头一热,方才的怒气转瞬不见,伸手一拉便将便榻对面的武玉娘拉入自己怀中,一脸坏笑道。“你么?就你那永远吃不饱的猴急样,只怕再过十年,也不会老。”武玉娘故意推了李林甫一把,打趣他道。“玉娘,你记得不?我曾说过,两年之内,我必定要当上大唐宰相。如今还有一年时光,我定会努力给你看。”李林甫滚烫的手心覆上玉娘泛着红晕的脸颊,手指一路向下,滑过她光洁的脖颈、丰腴的胸脯,停留在她柔软的小腹上,俯身凑到玉娘耳边道,“玉娘,你不知道,我有多惦记你呢!”“你又哄我了……”武玉娘早已被李林甫的手指挑逗得全身酥麻,一口亲了上去。李林甫顿时心头激荡,抱起玉娘便往大床走去。他要让她知道,一个真男人的誓言,定然会实现!(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