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大正主任治疗子嗽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用户08204546 2021-04-21

马大正主任治疗子嗽验案一则    李雯

    初诊:2014.03.05。林某,25岁。妊娠32天,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入夜咳嗽明显,难以平卧,痰不多,鼻稍塞,无畏寒怕冷,纳便正常,夜寐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子嗽。

    治法:调气解郁,疏风清热,安胎

    方剂:四逆散(柴胡10g、白芍10g、枳实5g、炙甘草6g)加桔梗6g、生地黄10g、牛蒡子9g、芦根15g,3剂。

    二诊:2014.03.08。咳嗽已止。近两日小腹脐部隐痛,大便溏,日解一次。舌脉如上。

    治疗:清利湿热,安胎止泻

    黄芩汤(炒黄芩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10g)加薤白10g、木香10g、神曲10g、诃子6g,3剂。

    三诊:2014.03.11。药后大便调,日解一次。

    按语:历来医家认为子嗽一证,因孕而咳,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然而在临床上因为肝经郁热而致的妊娠咳嗽也不少见。概妇人多气有余,血不足。怀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肝气相对有余,而致气机阻滞,气郁化火,木火刑金,故肺失清肃而咳。

    治疗采用经方四逆散加减。四逆散药物组成4味药(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为调气开郁之祖方。经方中用于治疗少阳热壅气郁,血行受阻而出现的脉微细、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等等。本案就是由于热壅气郁,化火犯肺,致妊娠咳嗽,为太阳少阳合病。一般妊娠脉多滑利。但本案脉细,也应征了选四逆散方的正确。方中四逆散疏肝调气解郁治本;桔梗、牛蒡子、芦根疏风宣肺清热止咳,再加生地黄凉血安胎。辨证准确,故而疗效显著,3剂即愈。

    复诊时患者咳嗽愈但出现大便溏,小腹隐痛。一般医者可能会想到葛根黄芩黄连汤,然葛根黄芩黄连汤为太阳病误下后出现里热夹表邪下利。本案非误下,且患者无明显寒热症状,无腹泻,因此非太阳与阳明合病,仍然为太阳与少阳合病,因为初诊时已出现少阳郁热波及肺经,复诊时又腹痛便溏,正合经方黄芩汤。《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加减。方中黄芩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安胎,薤白、木香、神曲、诃子行气止痛温中止泻,诸药配伍既清湿热安胎,又不致过寒凉伤肠胃。药证吻合,故显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