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辽代千年古塔现状:国保文物,亟待维修

 历史探奇 2021-04-22

武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是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

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昔日的武安州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出土辽、金、元代的瓦当陶节、围棋子、象棋子等遗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峰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武安州是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置的头下州之一,并由此开创了头下军州制。《辽史》记载武安州是当年阿保机安置在内陆掠抢来的汉人的地方,在辽统和八年(990)由新州更名为武安州。

保存在内蒙古赤峰境内的辽代佛塔共有9座,其中辽上京南塔、北塔,辽中京大塔、小塔、半截塔,辽庆州白塔,武安州白塔,降圣州白塔,最具有代表性。

赤峰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武安州白塔,又称敖汉南塔,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南塔乡所在地白塔子村隔河对岸的高岗之上。村里还有辽代武安州的城址。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八角形密檐空心砖塔,塔刹部分已倒塌,现塔檐残存十一级,残高36米。塔座每边长6.2米,塔身南、北、柬、西四面为佛龛。正南面佛龛已残破无存,露出圆形空腹,其顶部至第一层塔檐处,为尖穹顶,腹壁抹白灰。第一层檐和第二层檐均为仿木结构的门拱承檐,第三层以上各檐为叠溜式承檐。塔檐向上斜收较大,为早期辽塔形制。塔外壁抹白灰,俗称'敖汉白塔'。近年,在距城址附近的下湾子、西南荒均发现一批火葬墓,说明这些墓的主人崇信佛教,如下湾子辽墓群有百余座火葬墓,是与寺院有关的僧人墓葬,反映了当时崇信佛教之盛。

赤峰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赤峰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赤峰境内的武安州辽代白塔

整个敖汉南塔的塔身目力所及,未发现沟纹砖。再加上此塔的壁内折上式楼梯,以及穹顶佛龛,都是辽式密檐塔中的例外。由此可见,敖汉南塔似于金代所建,金人建塔,向来标新立异,并且壁内折上式楼梯,极有可能是从南方掠来的宋人所设计。此塔塔身多处异型构造,都是辽金塔中的孤例,弥足珍贵。

此塔因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但白塔雄风犹存,仍显雄伟壮观之态。是敖汉旗境内一大景观。由于风吹西蚀又向西北倾斜三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