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维崧:对当代书法影响卓著的金文书法大家

 木易斋 2021-04-22

蒋维崧:对当代书法影响卓著的金文书法大家

海明先见日 江白迥闻风

文 俞栋

金石学是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对研究者的学问与素养要求极高,故历来金文研究属于小众领域。自清代碑学兴起以来,虽涌现出不少篆隶大家,如伊秉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但这其中真正推动金文发展且得到世人认可的书家并不多,惟有吴昌硕、罗振玉和蒋维崧等三人。有意思的是,他与山东另一位书坛领军人物魏启后一样,亦与银行有着不解之缘。

蒋维崧(1915年—2006年),字峻斋,江苏武进人(今属常州市武进区),系著名的语言文字学者、书法家、篆刻家,于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金石学、书法史等方面均有不俗造诣和建树。生前曾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冷印社顾问等职;有《蒋维崧印存》《蒋维崧临商周金文》《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集》等传世,并著有《中央大学历史系所藏甲骨文字》《汉字浅说》,编撰《学习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蒋维崧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蒋日豫为当地著名学者,精通书法篆刻,家中多藏古籍、字画。这使年幼的蒋维崧得到了良好的文艺熏陶,并逐步对文学、历史、金石、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34年,他被保送入中央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大三时,他选修了著名词人、篆刻家乔大壮主讲的《篆刻》《书法》两门课,并得其赏识而成为入室弟子,跟随乔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并经乔介绍求教于沈尹默。1938年中央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重庆高等工业职业学校、中央大学和广西大学等任教。

时值抗战期间,百业凋敝,谋生维艰,为了照顾远在上海沦陷区的家庭之生计,蒋维崧只好从高校转到银行,进入了当时在昆明的中央银行工作。建国后,由于其业务能力出色,故得以留用,转入当时设在上海的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作。加之他文化程度高、为人正派,所以被重用,负责组织人事工作。而银行人事工作的档案管理、干部考察、组织协调等工作中所需要的严谨、平和、公道等职业要求,也深深地影响了蒋维崧的治学态度和从艺风格。

蒋维崧对当代书法影响最大、贡献最显著的无疑是其金文书法。观其书作,无论是丰富的笔墨、生动的结体,还是作品中洋溢着的那股高古而不失清新、古朴而又显雅致的气息。尤其是后来大量简牍帛书的出土极大地激发了其创作灵感,他凭借深厚的学问和革新的勇气积极探索:在字体上,大胆整合金文、楚简及其他战国文字,形成了独有的“古文字”;在结体上,则将金文的“长”“圆”与楚简的“扁”“方”和谐地融为一体,大小参差,错落有致,朴拙天真;在线条上,一改金文书法常见的丰腴和强烈的粗细对比,既富张力又显细腻;在用笔上,强调删繁就简,方笔渐多,浓华渐减,在腴润中略趋瘦硬,在整饬中力求自然率真;在书写内容上,多择《楚辞》《老子》《论语》等先秦文献中的名句,从而自形式到内涵都发生质变,最终形成了一种返璞归真、古意盎然、彰显学养的全新的金文书法创作范式。记得,他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见到的材料是空前的,应该有一个人利用这些材料写出一些在这个时代才能出现的一种金文。”可见他对书法艺术和这个时代的担当意识与历史使命感。

在赏析和研究其金文书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在行草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沈尹默等影响,他的行草书法远追晋唐,上溯“二王”,字形意态高远、散淡超脱,笔画富含意趣,不故作姿态,力求自然,乍一观之,似无“视觉冲击力”,然细细品味,却意味无穷,诚可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与一般书家不同,蒋维崧的落款往往采用公元纪年,而非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曾有人专门问他为何如此,他答曰:“为方便大众认读。”由此也可看出蒋维崧的“实在”。作为大学者大书家,不故弄玄虚,谦谦君子之风跃然纸上。

印从书出。蒋维崧一生刻印近千余方,其中收录在《蒋维核印存》(2013年版)的就有532方,附边款的有三十余方。这些传世印章虽多完成于他二十到四十岁之间,但每方印章都十分考究,风格渐趋成熟。其实,他在篆刻上“出道”很早。早在1938年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作品展上,他的篆刻作品就已“一鸣惊人”,引起了时任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赞叹不已,并邀其刻印。在同年举行的全国美展上,其印作更是唯一入展的篆刻作品。难怪,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曾赞誉“三十年代的时候,蒋竣斋的篆刻名满京华”,足见其篆刻声名之盛。

难能可贵的是,他虽师从乔大壮,但并未简单地模仿和承袭乔的印技印风。他转益多师,在刀法上取法黄牧甫,章法上借鉴乔大壮,将黄氏“薄刃冲刀法”与乔氏精雅奇谲的布局融于一炉,加之长期从事古文字研究,又擅长金文书法,于篆刻中有意识地引入金文及新出土的诸多古文字材料,故在“以书入印”方面明显高人一筹。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金文印作的数量上,更表现在古文字入印后的风格嬗变上。观其印作,既充斥着殷周铭文那种质朴、圆润、雄浑、厚重的金石气,又展现出一种清新、秀逸的勃勃生机,终以刀锋爽键、字体多元、结体灵动、章法典雅的强烈艺术个性,与古今印人拉开了差距,屹立于当代印坛。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省份或地区的书法实力除了看其有无声震全国的领军人物以外,更重要的则是看其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水平。蒋维崧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在当代只有占据书法高等教育这一“制高点”,这个省份和地区才有源源不断、薪火相传的书法人才,才能掌握书坛的“话语权”。所以,蒋维崧就利用其长期在高校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书坛影响力,义不容辞地在山东大学创办、主持了传统文化与书法篆刻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滋兰树蕙,几度春秋,终于使山东成为“书法大省”和“艺考大省”。

因此,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蒋维崧,今天的山东书法在全国书坛怎能有这样的地位。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