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江山寻梦 2021-04-22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全文较长,如果没有时间看完可以发送私信,下载后慢慢看。发送:复习策略,分给你 全国名校高考复习策略【九科】word版慢慢看。


考点:

1.整体分析结构思路

2.分析局部句段(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作用

3.阅读与思考

4.全文结构作用分析题审题和答题规范指导

5.局部句段结构作用分析题审题和答题规范指导

一、考点解读1:整体分析结构思路

(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

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 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1)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①相承关系

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②相并关系

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③相属关系

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注意点】

①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

②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

(3)构思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 行文线索

(1)散文的常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抓线索的技巧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A.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

B.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C.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D.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②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④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理清思路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所以,首先要对文章的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划分,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概括。

(二)考题对接:冯骥才《别急,哈尔施塔特》(散文)

别急,哈尔施塔特

冯骥才

①不久前,一到维也纳就被那里的朋友问道:是你们要在南方原样复制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吗?

②我听了一怔。本想搪塞过去。不料人家抓着不放,说是这里的电视台正式播报的,还有各种人物出来加以评点。有的说,“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古国有多少好东西,为什么还要复制我们的?”“如果他们复制我们的哈尔施塔特,我们就在阿尔卑斯山里复制一个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能复制吗?”等等;还有一个哈尔施塔特的居民说,“我家的店铺是祖祖辈辈用心设计出来的,他们有权利复制去吗?”

③我更有兴趣的问题则是:文化遗产能否复制?于是我拉着朋友往位于特劳思湖边的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的哈尔施塔特跑一趟,看个究竟。

④这地方的确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如诗如画的风景。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般静静地卧在山野深处,奥地利人称这片天赐的风景为“湖区”。前些年我应萨尔茨堡之邀,为他们写一本书,曾到湖区来过一次。那次的印象湖区就是一个童话世界。铺满绿茵的山峦,透明的溪流,五彩缤纷的花谷,随处或立或卧的肥硕的牛,还有山民特有的两层坡顶的木房子,楼上楼下挂满鲜花……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山民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

⑤镇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错落,而且一楼一式,彼此不同,其形态、材质、色彩,全都听凭房主的性情。这里的房屋,院墙、门洞、阳台、窗台都被房主用自己喜爱的鲜花艳丽五彩地装饰起来。某个楼角缺点什么,有点寂寞,他们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可能他们觉得院内小径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扫去,便让一把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对于哈尔施塔特来说,小镇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资本“打造”出来的,人们唯美的天性哪能复制!

⑥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标志意义。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故之一。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在这里的墓穴。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富的山盐有关。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他们把不少珍贵的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⑦在镇内街上偶尔还会碰上一两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当地人。阿尔卑斯山的山民,女人穿束腰长裙,男子穿鹿皮短裤,与这里的山水有种谐调的美。他们不像中国的旅游景点,民族服装多成了吸引游人的一种道具。这里的百姓只有逢节日或贵客光临,才穿上民族服装,如同穿上礼服,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一碰见这样的人,本地的色彩就活了起来。

⑧哈尔施塔特,可别叫“复制”这个词儿闹昏了!这些年中国不少地方都在仿古、重建、复制,什么唐代宫殿、明代城墙、清代大街,甚至还要复制和重建圆明园,而做这种事时,谁也不会对文化认真。我们自己的古镇还说拆就拆呢,谁会拿你们的古镇当回事。

⑨我想说,别急,哈尔施塔特,这不过是一场商业的游戏罢了。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有删改)

1. 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点解读2:分析局部句段(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作用

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

(1)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

(2)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

(3)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

(4)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

(5)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

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4.正反铺垫

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作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3.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

4.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结尾句段的作用

1.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四)特殊句段的作用

1.插入段的作用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2.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五)考题对接:向狸狸《耽在磁器口的光阴》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

向狸狸

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瓷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

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

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

……

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有删改)

2. 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点解读3:阅读与思考

句段作用题是“分析作品结构”考点中最常见的题型。要答好这种题型,除需要严格规范审题答题外(见本题型“规范养成”),主要在阅读及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上下功夫。

(一)阅读方面

1. 细读所给句段,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特点

做所有阅读题的前提都是读,要读细、读懂、读透。之所以会出现“乱贴标签”现象,是因为不少考生不愿读,草率地读,不愿在文本细读、深读上下功夫,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细读、深读所给句段是前提。如何去读所给句段呢?很简单,就是看它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层次,表达上有无特点。把握住这三个要点,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的考生只要是答开头段,就套上“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殊不知,开头能“营造氛围”的文字一般是写景文字;能“奠定感情基调”的,开头文字中须有情感词语,且这个词语代表全文的基本感情。

2.立足句段,纵观全文,寻找联系

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是以此句段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全文结构思路的把握能力。因此,在把握住所给句段的要点后,就要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只有把这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

(二)思考角度和方法

1. 角度

它一般要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阅读兴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2. 方法

(1)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答题方法。

文章总有其自身结构规律和特点。开头段有开头段的作用,结尾段有结尾段的特点。同一位置必然有其共性。但是,文章又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答句段作用题时必须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共性特征,又要注意其个性特征,做到两者完美结合。试以开头句段的作用为例,其共性作用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其个性作用有:开门见山,总结全文;先言他物他事,引出主体文字;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当从具体的开头句段的特点出发。

(2)辨析几个易混的作用术语。

①内容和结构

这两个词本来很好区分,可不少考生将其混为一谈。像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都属结构之内;像写出……内容,交代……背景(原因),抒发……情感,营造……氛围都属内容之内。当然,没有脱离内容而存在的形式,当答“为下文写……(内容)做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时,这已是含有内容、结构和表达作用了。

②总领下文和引出下文

总领下文也是一种“引出下文”,不过,这段内容是全文内容的总写,只有这时,才叫“总领下文(全文)”,否则只能算“引出下文”。

③照应与过渡

照应是上下文内容上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一般距离较远。过渡是该句(段)必须同时含有紧承上文的内容和开启下文的文字。过渡只是上下段的关系,没有距离;照应可以有距离,如首与尾的照应。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2021年高考考点:全景式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结构作用”(试题版)

全文较长,如果没有时间看完可以发送私信,下载后慢慢看。发送:复习策略,分给你 全国名校高考复习策略【九科】word版慢慢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