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复习(一) ——考查“结构” 一、从全文“谋篇布局”的方面来考查 • 【题型表述方式】 • 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 • 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 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近几年高考例题】 •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08江西卷) •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08湖北卷) •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0年重庆卷) • 【参考答案】: • 08年江西卷17题答案: •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 08年湖北卷19题答案: •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 【知识总结】 从全文布局谋篇的角度分析,散文常见的技巧术语有以下几种: 总分总(或分总、总分); 层递结构(或并列);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由虚入实(或由实入虚); 设置线索; 二、考查某部分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内容在文中的位置】 • 1、开头 • 2、中间 • 3、结尾 A:考查开头某段或某句话的作用 • 【解析】 ——位于开头的内容可能产生的作用: • 1、开门见山(或总领全文) • 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出现频率高 • 3、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了写作主体或主旨 • 4、点明写作缘由
5、照应标题 • 6、设置悬念 • 7、埋下伏笔(小说文体中使用) • 【历年高考例题】 •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07山东) •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09山东) •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10年全国卷2) • 【参考答案】 • 1、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07山东) • 2、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做铺垫。(09山东) B:考查结尾的作用: • 【解析】 • ——位于结尾的内容可能产生的作用: 1、卒章显志(或升华主旨) 2、意在言外(或发人深思) • 3、首尾呼应(或照应题目) • 注:第1点大多是议论或直接抒情的句子,第2点则是含蓄委婉的句子。这两点非此即彼 • 【历年高考例题】 • 15.文章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08全国1) • 【参考答案】 • 15、回应了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旨。(08全国1) C:考查行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些内容: • 【解析】 • 被考查的部分大多是作者运用联想、想象或回忆插叙等方法引入文章的内容,这些内容与文章主体或虚实结合,或形成对比、衬托,往往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行文曲折富有变化。 • 从文章结构上说,中间的这些内容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历年高考例题】 •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09湖北) • 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10年湖北) • 【参考答案】 • 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09湖北) 三、考查句子的作用 • 明确句子所处的不同位置 • 1、首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 回味深长。 • 3、过渡句——承上启下,过渡 A:考查首句作用 【例题展示】 • 19、开头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哭泣的昆虫》 • 【参考答案】 • 从内容看,高度概括了法布尔致力于昆虫研究的一生; • 从结构看,总领全文。 • 14.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0年四川卷) • 【参考答案】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B:考查过渡句 • 【历年高考例题】 • 18、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06山东) •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08山东) • 【参考答案】 • 06山东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08山东答案: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或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 四、考查线索及其作用 1、能够分析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能够分析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内容集中,思路明晰;便于更加形象的表达主旨。 【历年高考例题】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09湖北) 17、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的作用。(4分)(10年北京卷) 【参考答案】 16、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09湖北) 17、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10年北京卷) 五、考查标题 【解析】 ——题目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交代写作内容或写作对象 2、标题的多重含义或修辞手法表现了主旨,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是文章的线索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例题】 2、本文以“菜花”为题,却写到了自己的父亲,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2、一是父亲的油菜田里开满了菜花,父亲死在油菜尚未结籽之时,故而自然联想到父亲。二是父亲如同菜花一般,是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却也开出了自己的花,值得儿女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