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朝晖图书馆 2021-04-22

《内经》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衰老的概念,但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衰老学说。

指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即女子35岁、男子40岁左右,是人体由盛转衰的时期。衰老虽不可避免,但每个人的衰老早晚有很大不同,正如《内经》所说的,有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而有的人却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究竟何在呢?

《内经》认为是不慎养生所致,若能遵循养生保健即可尽终天年,反之违逆养生法则则半百而衰。

《摄生要言》记载养生16法

1、发宜常梳,用木梳每日梳头一遍,每遍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2、面宜常擦,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一分钟,每日一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3、目宜常运,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一个节拍,眼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

4、耳宜常弹,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力。

5、舌宜抵鳄,舌轻抵上颚,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6、齿宜常叩,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次,久久行之,可使牙齿坚固。

7、津宜常咽,先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有益于消化吸收功能。

8、浊气常呵,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10、胸宜常护,胸为心、肺所在,经常用手摩擦擦胸部,可以宽胸理气,增强心肺功能。

11、腹宜常摩,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摩腹,可起到消除腹胀,治疗便秘的作用。

12、肛宜常撮,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13、肢宜常摇,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4、足宜常擦,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

15、肤宜常浴,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6、便宜勿言,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

现代医学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这一调节网络方面,来阐明按摩对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的机制,为按摩延缓衰老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上述养生按摩记载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能促进身体之健康。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①百会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②神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寸处。

③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

④攒竹两眉头凹陷中

⑤太阳在两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寸凹陷处。

⑥睛明闭目,两目内毗上方寸凹陷处。

⑦迎香两鼻翼旁开寸,鼻唇沟中。

⑧颊车两下领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⑨地仓两口角旁寸,即口角旁半横指处。

⑩听宫张口时,两耳屏前正中凹陷处,下领关节后方。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项背部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①风池俯头,后发际上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②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寸。

③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胸腹腰部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①擅中两乳头之间的中点。

②中脱脐上寸。同身寸,五指并拢约为寸。

③神阅脐之正中。

④气海脐下寸。

⑤关元脐下寸

⑥肾俞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四肢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①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端凹陷中。

②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③内关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寸。

④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曲肌键凹陷中。

⑤涌泉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摄生要言》养生16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