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千韧月 2021-04-22

图片

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保障其完成职业要求和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健康快乐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能力结构,而必须凸显幼儿园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点,以及环境和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特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的专业能力部分是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基本工作内容来架构的,包括7个方面27条具体要求,占全部内容要求条目总数的43.5%,充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01/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和获得发展的,因此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至关重要。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幼儿园以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

《专业标准》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所涉及的范畴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班级环境,能力要求也是从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来的,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是能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二是能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舒适;三是能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四是能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师普遍认同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考虑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幼儿的关注点,也能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但对班级精神氛围的营造、对不同年龄幼儿需要的环境特点的把握以及对家长资源的适当利用还不够。从深层次来看,幼儿园教师更多地关注有什么,但有效利用环境和材料的意识与能力都还比较欠缺。如习惯于高控制的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维持秩序和提出纪律要求,这样做会让幼儿感到精神上的紧张压抑和心理上的疏离,师幼之间缺乏温暖积极的情感氛围。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没有为幼儿设置活动区,环境创设的“小学化”倾向严重,集体活动多,幼儿的自选活动和游戏活动无法保障。在设置了活动区的班级中,材料使用率低、角色游戏材料缺失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环境创设意识和能力普遍需要提高。

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发展为核心;精神环境的营造和物质环境的创设并重;环境的提供与利用并重;环境的创设要因地制宜,安全、合理。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场所,合格的专业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民主、和谐的精神氛围,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和幼儿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安全和接纳、温暖与关爱、公平与公正,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幼儿喜爱那些对他们态度友善、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安全的教师。在幼儿看来,爱发脾气的教师是可怕的。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教师每发一次脾气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次伤害。教师要经常用积极肯定的话语、微笑温和的表情、亲切的拥抱,适时地与每个幼儿互动交流,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关注、安抚和关爱。

合格的专业教师还要善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物质环境,如能合理地利用和划分空间,并根据各个区域的功能和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探索。班级的墙面布置要兼具审美与教育价值,高度适宜,幼儿参与程度高,且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环境创设还应该包括建立班级秩序和规则,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活动的有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规则的合理性,既要有利于维护班级活动的有序开展,又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记不要让规则成为束缚幼儿的工具。

02/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科学合理,能给予幼儿良好的生活照料,充分体现保育和教育的结合,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组织一日生活和保育的能力要求,是从幼儿生活的安排与照料、随机教育与教育渗透、幼儿的安全与保护等方面提出来的,具体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二是能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三是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四是能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尽管《幼儿园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都明确了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科学的保育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性,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小学化”严重,科学性不够,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对集体活动关注多,对其他环节关注少,随机教育和渗透少;包办代替多,探索和自由活动时间与机会少等。因此,要求幼儿园教师建立科学、合理、温馨且具有促进性的生活组织与保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特别迫切。

根据《指导纲要》和《专业标准》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实施对幼儿的保育时,要以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为核心目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常规和作息时间,保教结合;日程安排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灵活性;活动的安排和组织要动静交替;各环节转换自然、有序、安全,减少等待;还要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还未成熟,脆弱且自我保护能力差,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存在着安全隐患。作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入园离园、晨间活动、游戏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组成。幼儿在每个环节的经历都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及活动。如入园与离园时进行物品整理和与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沟通与交流;晨间活动时对幼儿的情绪与需求进行观察和了解;室内游戏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要自然交替与转换;保证户外活动的安全、兴趣激发和幼儿各种动作与体能的综合发展等。

三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抓住教育契机。生活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关注生活细节和平常事件,善于观察和发现教育契机,善于思考和利用教育契机,善于运用专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经验及判断来处理幼儿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四是保教人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当今由于幼儿园办园体制和形式多样,其人员设置与职责分工也不尽相同。一些幼儿园配有教师和保育员来共同承担保教任务,教师更侧重于教育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保育员更侧重于卫生保育工作和幼儿生活照料。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不过,也有一些幼儿园没有设置专职的保育员,班里的教师实行不同形式的“三教轮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的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

03/

游戏的支持与引导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是其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可以将游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即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包括主题角色游戏、建筑造型游戏、表演游戏等。另一类是教学游戏,即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编制的、用于作业教学的游戏,一般按学科领域划分,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等。由于《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组织游戏活动与教育活动的能力分别独立提出了要求,因此“游戏的支持与引导”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支持和引导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能力,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能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二是能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三是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四是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四方面要求其实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具备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即对幼儿自主发起、自由进行的游戏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担当好支持者的角色;二是指教师要具备引导幼儿游戏的能力,即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主动创设游戏条件,引发幼儿开展各种游戏,并在游戏中支持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的体验,同时引导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达成这两方面的能力,践行这四项基本要求,就既要深刻认识、领会并认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又要具备有关幼儿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要具备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的实践能力。

目前实践中游戏活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活动缺失、游戏材料不适宜、游戏时间不充分、教师缺乏支持和引导的适宜策略等诸多方面。如有近半数的教师不安排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和大型建构类游戏,或材料种类和数量不足,孩子没办法游戏,或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等。其深层原因是教师对游戏之于幼儿身心发展价值的不认同和对幼儿发展需要与基本权利的忽视。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的认同度和认识水平,并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的能力。

在创造和保障幼儿开展各种游戏的条件的前提下,幼儿园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幼儿园游戏所兼具的自然性和教育性。相对而言,游戏的自然性是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和本体价值所在,也是幼儿园游戏存在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懂得应该且知道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在此基础上或者说与此同时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其次,幼儿园教师应保障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发展。为了实现幼儿园游戏的双重性质,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幼儿自己确定玩什么、和谁玩、用什么材料、怎么用材料和用材料干什么。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要学会保沉默,不去干涉和干扰幼儿;还要学会观察和判断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帮助,支持幼儿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合格的专业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图片

04/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

教师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具有较好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能力的教师能够体现《指导纲要》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组织教育内容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能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育活动过程特别强调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等。《专业标准》从教育活动设计、因人施教、运用适宜教育组织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四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能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二是能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三是能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能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四是能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调查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随意性大,过分强调特色导致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均衡、不全面。有些幼儿园或班级由于要创建某方面的特色或园本课程,或鼓励教师形成个人的特长或特色,导致某方面活动和教育内容比例过多,而其他方面活动不足,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学习和均衡发展:二是对活动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师尤其是教龄短的教师,对幼儿和不同学科领域都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把握。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该学什么、会做什么和能达到什么水平、当前的经验水平又怎样等把握不够,同时对五大领域学科特点和教育特点也缺乏基本了解和准确把握,导致教育活动目标缺乏适宜性;三是因人施教能力不高。教师对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缺少充分的思考和预设,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幼儿多样化的个体反应和行为表现,缺乏适宜的应对策略,大大降低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这些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计划的制定过多依赖教师个体,缺乏年级组教师的共同研究和园所层面的有力指导与引领,而对幼儿的关注和研究不够也是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教师小组的共同研究与商讨,深化对幼儿的研究和理解,同时在园所层面,应有精通专业的领导者,带领教师共同研究和制定教育活动计划。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实质是基于其对幼儿、学科领域、教育教学方式的通透把握和全面了解的,因此提升的重点包括:1.制定合理的教育活动计划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应能依据《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发展指南》),统筹考虑中长期、短期和具体活动的计划,确保幼儿进行全面、均衡、基本的学习,获得良好发展。2.确定适宜的教育活动主题和目标。幼儿园教师应能以月和周为时间单位,制定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主题和目标,兼顾生成和预设两种途径,实现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3.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与资源。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能精心设计和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支持作用。4.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应能支持幼儿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是关键,专业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适时地调整活动的进程与方式,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5.因人施教,有效指导。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应该知道并认同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教育方案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幼儿需求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05/

激励与评价能力

教师的激励与评价能力对于幼儿的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激励”为基本导向、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以改进教育实践为主要目的评价能力,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教育和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专业标准》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能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二是能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三是能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从相关研究和实践层面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重视且不会观察幼儿。教师往往较多关注自己怎么做,反思的是自身做法的适宜性,而忽视幼儿的反应和具体行为表现。一些教师虽然比较重视观察,但往往不会观察孩子,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判断其需求和发展水平。二是消极评价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近三成的教师习惯于消极评价,往往只看到幼儿的缺点,看不到优点。也有的教师还是喜欢用横向比较的方式,指出幼儿的不足,甚至个别教师还有发动众幼儿对班里某一“落后”幼儿进行一致批评等过激的评价方式。这些消极的评价方式不但达不到引导幼儿正确行为的目的,反而使幼儿失去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三是笼统评价多,缺少具有促进性的评价。研究和实践证实,教师采用具体性评价的方式比采用笼统的一般性评价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体性评价能够使幼儿明晰适宜与不适宜的行为,从而使其学习成果和适宜行为得以不断强化、深化和扩展。而一般的、笼统的评价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现实中,教师的绝大部分评价都比较笼统,具体有促进作用的评价不多。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因为观察能让教师觉察幼儿的需求、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更适宜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活动。专业的教师应该比一般的教师更善于观察幼儿。提高教师激励与评价能力的重点还应放在提高教师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上,学会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和优点,学习使用多种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全面、客观、连续地观察和评价幼儿。教师应参考《发展指南》评价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要从不同的教师、从家长等不同的来源获得全面的信息。因此,秉持评价的激励方向与功能,实现评价的真实、全面、重过程性和多途径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关键。

教师还应能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改进保教工作。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对幼儿分层分等或贴标签。即使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更个性化、适合幼儿个体需要的保育和教育方案,选择更适宜的教育策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善于用有效的方式积累评价的信息和资料,建立评价的档案尤其是有关幼儿发展的档案,及时撰写幼儿观察笔记,定期系统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此外,教师小组分析和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析评价资料也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保教工作的科学性与适宜性。

06/

沟通与合作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与教育对象、与同事、与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和合作。但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沟通与合作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幼儿尚处于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之中,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还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幼儿园教育强调“家园共育”的突出特点也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才能对幼儿实施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专业标准》为此向幼儿园教师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一是能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二是善于倾听,和蔼可亲,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是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四是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五是能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沟通与合作能力方面针对不同的对象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教师在与幼儿和家长的交流合作中的问题更突出些。一是教师倾听幼儿少,单向要求和讲述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倾听幼儿多些,而其他情况下教师极少倾听幼儿。这种状况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和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与幼儿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二是师幼的沟通与互动质量不高。有质量的深度互动不多,互动时缺乏情感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想法和个性化的需求,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和衡量,一旦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简单地命令幼儿改正,或者以冷处理的方式让幼儿自动停止。师幼互动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的沉闷、压抑,往往使幼儿逃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三是对家长资源的利用较多,与家长的合作还需加强。一些教师能够将家长作为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请家长提供物质材料或其他条件,如一起收集信息资料、废旧物品、参与班级的环境布置等;外出活动时请家长参与和提供各种帮助等,但深入利用家长资源和让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教育还不够。

提高幼儿园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重点包括:一是要提高与幼儿的沟通合作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让幼儿感到亲近,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还要学会用幼儿能够听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与幼儿沟通交流。学会倾听幼儿、提高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和水平也至关重要。二是要建立与同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教师与同事的沟通与合作首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每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都要善于及时和定期地与同年龄班尤其是本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和判断幼儿的特点、需求和经验水平,共同协商制定和实施适宜的教育计划和方案。幼儿园教师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需要。三是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要善于与家长共同致力于提高保教活动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个性化的保育和教育。四是要协助幼儿园更好地利用社区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根据幼儿园工作的需要,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宣传和各种公益活动。

07/

反思与发展能力

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教育职业的变化性和复杂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育实践,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与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因此,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反思与发展能力。为此,专业标准》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一是能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二是能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三是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认同反思对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改善实践工作很有帮助,但对于反思的理解和运用还有一定的偏差。一是理解有偏差。有近1/3的教师认为反思交流是宣泄情绪排解不快、调整心态的手段。二是方法单一。教师认为最有价值也是最常用的是交流式反思,而不太愿意使用自我内省式反思或撰写文字材料的反思方式。教师反思方式单一也会影响反思的效果,如缺少内省会使反思流于表面。三是缺少批判性。教师的反思多指向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手段、方法的技术性反思,而很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既定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本质性问题以及原有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提出质疑。四是内容不全面。教师明显地对幼儿已有经验、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现有发展水平与发展需要分析不足,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与表现关注不够。五是时机把握有问题。从反思的时间来看,教师多进行行动后的反思,而对“行动中反思”认识不足,往往错失反思与调整的机会。此外,教师撰写教育笔记也是教师反思教育经历、自我剖析的过程,从教师教育笔记的撰写也可以反映教师在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笔记相对写得多,幼儿观察笔记写得少:找不到事情可写,或无奈之下写自认为一般的事件;找不准问题或分析的观点有误。因此,将教师撰写教育笔记与反思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进行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反思能力。提高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的重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要学会反思,提高反思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明确反思的依据,知道根据什么进行反思;需要明确反思的内容,即反思什么;还要有反思的思路和方法,即知道怎样进行反思。二是要开展实践研究,提高研究和改进实践的能力。教师必须学会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此外,教师要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善于吸纳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不断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育实践。三是要学会自我规划,实现自我发展。有了规划和方案,才有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才可能实现持续不断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学习和领会《专业标准》各项能力的核心要求与内涵,还必须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相结合、相对照,统筹思考,全面理解。此外,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相关能力要求,还应与《规程》《指导纲要》和《发展指南》的进一步学习和领会相联系,实现这些重要文件要求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