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派盆景

 月黑之风高夜 2021-04-23

 (1)概述

      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包括泰州、泰兴、泰县、兴化、高邮、东台、盐城、宝应等苏北县市,是以扬州命名 的盆景艺术流派。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于248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曾称过广陵、江都等名,6世纪末的隋代称扬州。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南隔江与镇江相望,北靠蜀岗,东沿京杭大运 河,长江与大运河在此处交汇,是苏北水陆交通枢纽。自古以来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隋唐时期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清 代为两淮盐运中心。市内有春秋时代开凿的古运河;有1 500多 年历史的古刹大明寺;有隋唐时代的瘦西湖;有明代古建筑文昌 罔;以及清代园林。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杭州以湖 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 观赏扬州园林,则有湖石假山,回廊曲径,波光月影,桥畔箫声,景色宜人;无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以及长堤春柳,均得园 秫之趣,景色迷人。 
      古代扬州曾是人文荟萃,风流人物辈出之地,许多帝王将相,骚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踪迹和美好诗句,如:“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清代中叶,“扬州八怪”画派的大胆、泼辣的艺术风格对扬州盆景艺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大画家石涛和尚,又是著名的园林专家,他善于垒石植树,他的作品至今令人赞美和推崇。 
       扬州盆景相传在唐代就在社会上流传。元、明两代就有了扎片的造型技艺。清代扬州盆景进一步地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 盆景。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多处记载扬州盆景的内容。“扬州八怪”画家郑板桥曾绘过梅花的盆景。现在陈设在扬州盆 景园的一盆古桧柏盆景,是明朝末年的盆景,几经转折,保存在 扬州天宁寺,后转至园林。树干高二尺许,枝干屈曲,形如虬龙,树皮仅存l/3,枝片为云片,形若伞盖,枝繁叶茂,苍翠欲 滴,此型是扬州盆景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见,扬派盆景的形成, 一定在明代之前。
(2)扬派盆景的特点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 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 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3)扬派盆景造型 

 扬派盆景造型形式有规则式和其他形式两类。 
    ①规则式,规则式是扬派盒景的主要造型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她代表着扬派盆景。其造型方法如下。 
       枝片造型:其造型显著特点是“云片”,云片是采用棕丝扎法,将各级枝条蟠扎在一个水平面上。形成圆形、扁形、掌形的 “薄片”。薄片上的叶片平面而列,平而仰卧,却似飘浮在树干上的片片云彩,“云片”由此而来。云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水平,如将盛满水的碗置于云片之上,不会使水从碗中流出来。 
    云片乃是对自然界的古木、巨木形象的一种仿效,属平顶、平枝式类型,表现的是深山之中的苍老的占木。如黄山、泰山等 名山大川之中的古树枝叶平展,冠盘偃盖,形如云彩朵朵。“云 片”就是从此种画面中提炼、概括、升华而来的一种艺术现象。 云片式也是吸取了中国山水画中松、柏远景绘法经验,不求细节 描绘,而是注重画面总体构图形象。如将高山上的古松,山水画 中的古松,扬派盆景中的古松,作一比较的话,不难看出她们之 间的“血缘”关系了。云片式盆景给人的清秀、宁静、新奇的感 觉.也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 
       云片式的每一个枝条,都是根据中国山水画“枝无寸直”的画理.运用了扬派11种棕法,来进行蟠扎的。一般都扎成很细很密的呈游龙形式的弯子,最密部分每寸枝条之间可达三个弯 
子。所以又称“一寸三弯”,一般顶部云片形状为圆形,中下部 者多为掌形或扇形,主干上所分布的云片大小及多少,一般以主 干的形态及植株大小来定。即要从整个厕面的构图来安排,大者 如缸日,小者似碗口,一般是在1~9片之间。主干上分布l~3层云片者为“台式”;分布多层者为“巧云”。云片的分布要疏密有致,高低相宜,左右出枝,层次分明,云片之间,空虚无物,确实可以跑马。而在每个云片之内,则丰满实在,密不透风。云片分布亦非平均,而是疏密相间,富有变化。 
       主干造型:规则式的主干造型多呈螺旋状弯曲,形似游龙,故又称“游龙弯”。弯子上下、前后、左右自由弯曲,没有一定 的限制。但要求自然得体,变化多端,时若苍龙探海,时若金龙 腾空,切忌生硬。 
    扬派盆景棕法:扬派盆景贵在自幼培养,精扎细剪,经过历代盆景艺术家们的努力,创造一套剪扎枝法,即是扬派十一种棕 法,棕法又称“棕路”。其内容如下(图4 27)。


图4—27扬派盆景规则式造型棕法十一种示意图 
1阳棕2撇棕3底棕4挥棕5拌棕6平棕 
  7套棕8吊棕9下棕10连棕II缝棕

       一是阳棕,主枝已成形,侧枝放平后,在侧枝的细枝整平时,把棕丝系在侧枝上,使下垂的枝条向上扬起,成水平状弯曲,棕丝结口在枝条下部,棕丝在枝条的阳面上行走,所以,称 为阳稼。此棕法大都用在黄杨、榆桩、雀梅等树种上。 
       二是撇棕,把棕丝系在水平状的向上或向下的枝条基部,向不平枝条的反方向绕水平枝转360。后,系在不平整的枝上,使其 枝条弯曲成水平状。此棕法又分为上撇棕、下撇棕、左撇棕、右撇棕,大多用在枝条比较硬的树种上,如黄杨、银杏、紫薇等。 
       三是底棕,又称阴棕,为使侧枝上向上的细枝扎成水平状。把棕丝系在侧枝上,在细枝条的上方打结,扎成水平状,为底棕。此棕大都用在黄杨、六月雪、金雀、榆桩等树种上。 
       四是挥棕,将棕丝系在水平枝一边的枝条基部,转180。,再系在另一个不平的枝条上,使转后系的枝条能弯曲成水平状,此棕为挥棕。有左挥棕、右挥棕,大都用在榆树、桧柏、绒针柏等枝条比较软的树种上。 
      五是拌棕,此棕丝用在双生叉枝枝条上,用棕丝以8字形系在两个枝条上,棕丝走向为S形,使两个叉枝不撕裂开。 
      六是平棕,把棕丝系在水平枝条上,使枝条左右弯曲呈水平状,此为平棕。大多用在松、柏、黄杨、六月雪等树种E。 
      七是套棕,有的树种枝条表面光滑,棕丝系在枝条上系不罕。在这种情况下,就用套棕。即把棕丝由中间对折,系在枝条 上,用不连接的两点套到连接的那一头圈内,将枝条弯曲变向, 有时也起一定的撇棕作用。此法大都多在紫薇、蜡梅、老桩黄杨 等树种上。 
       八是吊棕,使较粗的下垂枝,或使侧枝上过多的下垂枝上升:而其他棕法无法解决,这就要用棕丝或棕绳系在主枝上,将 其枝吊成水平状,此棕法为吊棕。又分为上吊棕、下吊棕。此法 大都用在松、柏等树种上。 
       九是下棕,因为植物大多数枝条都有向上性,为使水平状枝条不易向上生长,便要把棕丝系在枝条的下面,棕丝在枝条下向 前系扎,这和底棕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底棕是系在枝条的基 部,下棕一般是系在枝条的中、上部位。此棕法大多用在枝条比 较硬的向上性强的树种上,如黄杨、六月雪等。 
       十是连棕,此棕~般用于长枝条的树种,一年生的长枝条,如要弯曲成螺旋状,开始要用套棕手法,把棕丝系在枝上,扎枝 后而不剪断棕丝,继续不断向前扎棕,这就叫连棕。多用在梅、 迎春、紫薇等树种上。 
      十一是缝棕,在细毛枝比较多的树种,剪扎成云片状后,如云片较大,片不易整平时,就用两根棕上下对缝,把云片上的细毛枝缝连好(一圈)。缝棕大多用在桧柏、绒针柏等树种 
上。 
    扬派盆景游龙弯剪扎枝法:树木剪扎时,第一棕用扣套法,尽量扎在树干贴近盆上面的位置,以使主干下部见弯曲。然后用 活结扎第一弯,调整棕丝松紧,待弯曲达到理想角度(一般120左右),系死结,剪去余棕。然后运用以上方法扎第二弯,第三弯……,至势若游龙的蟠龙弯形成。倘若树干较粗或木质较脆的 树种,为防止折断,先在需要弯曲部位缠上麻皮或布条,加以保 护.然后再进行弯曲,亦可在需要弯曲的树干的内侧,用小锯拉 几道小口,深度不可超过树干直径的1/3,然后再进行扎弯(图4—28)。
扬派盆景云片的剪扎枝法:在树木剪扎的基础上,先将留作 顶片的主枝或小枝用底棕法拿弯带平,然后应用平棕进行水平状 弯曲。随后将主枝下第一侧向上呈反方向,应用平棕法水平状左 右弯曲,形成圆形的顶片骨干枝,必要时再用主枝下的第二、第 三侧枝进行弥补充缺。然后因枝制宜地应用棕法,使寸长之技能 有三弯(俗称“一寸三弯”),将枝叶剪成平行排列,叶叶具平而 抑.形同“云片”。 
    顶片扎成后,再由上而下剪扎中下片,中下片一般留在弯曲 
    

 

               图4~28扬派盆景系棕与打结法 
    l、单套(将棕线交叉套在树干上,多用于有节疤或枝桠处,不易脱滑的位置)2。双套(将棕线双套在树干上,此套用于树干光滑无节疤处) 3、扣套(多用于主干基部的第一个弯于的底部,用单结扣紧)4、活结(在弯曲主干或主枝时,先打一个可以调节松紧的括结)5、死结(弯曲主干或主枝时,打好活节后,调节松紧,使主干或_丰柱弯曲至适当的位置时,即将活结收紧.打一死结,使之固定不变)后主干的凸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阳面。扎片时,先用底棕或吊棕法,将中央主枝拿弯拉平,然后运用平棕左右弯曲,形成骨干枝,随后依次运用棕法进行剪扎成掌状的“云片”。 
    ③其他造型扬派盆景的造型并不是都用“云片”、“游龙弯”,而是根据造型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顺其自然,灵活处理。 
通常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疙瘩式:此式也是扬派盆景中的一个特色。造型时将主干基部弯一个圆圈,后随着树木的生长,主干增粗,圆圈愈来愈充实,形成了一个大疙瘩,故称疙瘩式。这样一株2年生小树,经 
过2一3年后,即成一株大树、古树,其疙瘩更引人注目。疙瘩有两种类型,一是硬疙瘩,造型时硬性地将主干基部弯成一个圈,此式多产于离扬州较远的郊县。另一是活疙瘩,造型时将干 基劈去一半树干,然后弯圈,经过撕裂、攀扎迫使主干部分木质 劈裂裸露,形成了一个半枯干式的疙瘩,当地人称此为“九死一 生”,不过确实可谓饱经沧桑。从而大大增加画面的生气,使树 木更显苍老古朴,其疙瘩更具新奇之感。疙瘩的形式很多,如每 盆一株一干绕一个圈者称“单疙瘩”;每盆一株两个于,绕两个 圈者称“双疙瘩”;每盆一株三干,三个疙瘩称“三疙瘩”。两疙瘩高低不一致者称变形疙瘩等。 
    此式多用于梅花、桃花两类。活疙瘩仅产于扬州北郊,唐城遗址堡城村,生产疙瘩梅的农户有上百家。唐时已开始盛行,鼎 盛时期年产多达10万~20万盆,远销全国各地。 
    挂口式:此式为悬崖式,按照主干悬挂的程度不同,又分为大挂口、小挂口和半挂口三种形式,枝叶多数为云片形式。 
    过桥式:此式为连根式的一种形式,将幼小的树木主干压弯平卧栽植,并使主干上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两个枝条插入土内,使 之发生根系(这是一种压条繁殖),待生根后,再截去主干上的 
根部,以两枝为主干,形成“门”形的主干,然后选配枝片。此 式所有树种为萌发能力强的六月雪、爪子黄杨等。 
    提篮式:又称花篮式或花篮梅。造型时先将小树掘起,去掉土壤,用利刀自主根中央向上将主根连同主干的下部一段劈成两 半,主干顶端一段保留不劈,也就是将主干的下部及主根分割成 各半,每半都应具有一半根系。再将各半向两侧弯曲向上,形成 一个根部向上的长圆形的半圆圈,并将主干上部包围在半圆圈之 内,然后将根部向下栽入土中,这样主干顶部就变成向下了,由 于植物所具有的“极性”作用,向下的枝条上萌生之芽便会自然 弯曲向上生长,此时就势将枝条攀向四方,犹如水面溅起的向四 方均匀散射的水花。此种形式酷似花篮,别有风味,给人以新奇 之感,多用于梅花造型。 
    垂枝式:此式多利用一些垂枝树种,如金银花、枸杞、金雀、迎春、凌霄、紫藤等树,稍加剪扎,作成枝条下垂的形式。 
    顺风式:表示“风”的存在的一种造型形式,通常主干逆风而上,即向着风向倾斜,而全部枝条随着风的方向弯斜,犹如随 风飘拂姿态。多用于梅花造型。 
    三弯五臂式:此式将主干攀成三弯,作五个枝片,主要用于桃花造型。 
    丛林式:扬派盆景还常用虎刺作成具有山林风趣的丛林式。 
    扬派盆景造型,也很讲究提根,民间有“干粗、根露”的谚语,将树木根系逐年提起,露出根爪,此式称提根式。此式要根 据画面要求,对所露之根精心处理,使其与枝干相互取势。达到 表现主题的目的。也就是说提根式通常是与其他造型形式综合处 理的,凡是表现古树、老树造型皆需提根。提根方法多采用逐年 换盆提根。 
    扬派盆景的主要代表树种是松、柏、榆、杨(瓜子黄杨),其他树种有五针松、罗汉松、铺地柏、六月雪、银杏、梅花、虎 刺、金雀、杜鹃、山茶、枸杞、凌霄、桃花、紫藤、南天竹、蜡 梅、石榴、金银花及竹类等。 
    扬派盆景用盆,多采用宜兴产的紫砂陶盆,盆的形状有长方形(马槽形)、方斗形、金钟形、椭圆形等。扬派盆景还常以石块点缀在树木盆景之中,称之为“点石”。石之作用是助长树势,增加山野性趣。有时一块小小点石,往往使咫尺树木更显参天之 势,更具自然之气,更富诗情画意,更加突出主题。用石主要有黄石、斧劈石、宣石、石笋石等硬质石料。 
    扬派盆景艺术大师有万觐棠、王寿山等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扬派盆景的传统技艺,擅长云片造型。精心培育了前人遗留下 来的古老盆景,保留了许多艺术珍品,其中一些是无价之宝。疙 瘩梅技艺有扬州堡城村的陆志和、王林甫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